第七章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化学性质与应用,认识有机物中羧基与其性质的关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实质和实验操作,能依据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3.了解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目标一】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1.乙酸的物理性质
俗称: ,食醋中含有 的乙酸
色、味、态:乙酸是有 味的 液体
溶解度:易溶于 和
熔沸点:沸点118℃,熔点16.6℃,密度1.05 g/cm3。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可凝结成类似冰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 。
2.乙酸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球棍模型
乙酸分子可以看成是由 基和 基组成的。
【目标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1. 酸性:溶于水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它是一种一元弱酸,但酸性强于碳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等物质反应。
⑴ 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⑵ 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如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与Na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 与碱反应,如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⑸ 与某些盐反应,食醋可以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可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且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导练1】
为了确认乙酸、碳酸和氢氧化铝的酸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可供选择的试剂有:醋酸、碳酸、碳酸钠固体、饱和NaHCO3溶液、偏铝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⑴ 锥形瓶A内试剂是 ,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 。
⑵ 装置B中所盛试剂是 ,试剂的作用是 ,
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是 。
⑶ 由实验可知三种酸的酸性强弱为 > > (用化学式表示)。
2.酯化反应: 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如乙酸与乙醇在浓H2SO4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7-6】在试管中先加入3mL ,然后 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再加入 。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入到试管里 上,观察现象。
现象:
【导思】就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试剂的加入顺序是 ;
⑵ 加入浓硫酸时,边加边振荡的目的] ;
⑶ 加入碎瓷片的目的 ;
⑷ 小心均匀加热的目的 ;
⑸ 为什么用饱和的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
⑹ 为什么导管末端不插入饱和的Na2CO3溶液中 ;
⑺ 浓硫酸的作用 ;
⑻ 如何确定该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 ;
⑼ 该反应名称是 ,是 反应。
【实验注意事项】
⑴ 实验现象:
在试管a中盛有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小心地加热3-5分钟后,在试管b(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体上层有透明油状液体生成,并且可以闻到一种香味。这是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了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⑵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水溶液的密度以加速乙酸乙酯与水溶液的分层。
⑶ 长导管的作用:
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到了对反应物的冷凝回流作用,同时导管的末端要在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方2-3mm处,而不能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
⑷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因酯化反应是可逆的,故浓硫酸吸水,可使平衡正向移动。
⑸ 酯化反应的机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用示踪原子法证明这一反应机理。
⑹ 加热方式: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且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开始加热时,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再固定加热位置,保持小火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浓硫酸会使有机物炭化。
⑺ 酯的分离:酯难溶于水或饱和无机盐溶液,比水的密度小,用分液漏斗分液取上层。
3.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羟基被—OR取代后的一类有机物,乙酸乙酯是酯类物质的一种,其官能团为酯基(或写作—COOR)。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低级酯密度比水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 气味,有一定的 。
【目标三】乙酸和酯的用途
1.乙酸的用途:是生活中的重要调味品,还是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醋酸纤维、合成纤维、溶剂、医药、农药等。
2.酯的用途:
①作香料:如作饮料、糖果、香水中的香料(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
②作溶剂:如作高档化妆品的溶剂。
【断键小结】
酸性
酯化反应
【导练2】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
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
A.1种 B.2种 C.3 种 D.4种
【课堂小结】
a
b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