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06:13:19

文档简介

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总用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担
忧:“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
(有删改)
文本二:
《人世间》以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为线索,本着“纯朴”“真实”“岁月感”的
原则,创作出既有时间的厚重感、史诗感,又有对当下社会精神的深度关注。…现实
主义作品的意义在于以史为据,将价值观念指向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达到用“过去”警
示“现在”的效果。梁晓声的现实主义总是秉持着社会的良知和道义,给社会传达着正
的能量,希望人性能向上、向善,社会能向美、向好。…
别林斯基认为,“典型性是创造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它就没有创造…必须使人
物一方面成为一个特殊世界人们的代表,同时还是一个完整的、个别的人”。换言之,
现实主义强调的是,既要客观展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又要塑造立体的个人形
象。
(节选自赵晓萌、李占胜《现实主义的多重审美表达》)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志刚在春夏秋三季,主动为街坊们抹墙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政府的奖赏。
B.儿女们“装聋作哑”,可能是因为他们虽理解父亲但并不想帮助父亲治理那条
脏街。
C.选文对周志刚的刻画除了采用了语言、动作等直接描写,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D.“四年一晃过去”的“晃”字表现了作者对周志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与感
伤。
8.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周志刚的人物形象。(6分)
9.学者李师东认为,《人世间》代表了梁晓声的现实主义高度。请结合文本二谈谈文
本一中体现的现实主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
奉义校尉。建安四年,从策进讨黄祖于沙羡。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
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
是犹开门而楫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张昭、周瑜等
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
不从命。
十三年春,荆州牧刘表死,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
迎之。惟瑜、肃执拒之仪,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
壁,大破曹公军。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
2.A
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
5.B
6.(6分)
①加大对双碳人才的培养。
②加大科技攻关,提升造林技术水平。
③改善森林管理方式,增加森林蓄积量,提升森林可持续的经营能力。
④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⑤加快绿色节能技术的升级运用。
⑥多形式打造低碳惠民场景,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引导民众生活方式绿色升级。
(每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给分,若有其他观点,合情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A
8.(6分)
①有大爱,无私善良。周志刚退休后主动改良小街环境,为大家抹墙补路,不计个人得失。
②重视精神荣誉。周志刚把区上奖励的抹板挂在墙上,舍不得用。
③有原则,洁身自爱。当黄泥“有主”,周志刚便不再去挖泥,不争不抢。
(每点2分,若有其他观点,合情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内容:观照社会现实问题,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困境。
②人物塑造:塑造了周志刚这个善良、执拗又充满自尊心的老工人形象,呈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和个性化的人物特点。
③主题:秉持对现实社会的良知道义,挖掘人物身上善良、勤劳、有担当、有责任感等美好品质,给
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每点2分,若从创作特色上分析现实主义也可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
11.D
12.B
13.(10分)
(1)(何况)现在犯法作乱的奸人竞相争逐,豺狼一般的坏人充满道路,(您)竞然还想要哀痛兄
长,顾念丧制礼仪,这就好像是打开家门迎请盗贼。
(乃:竞然。亲戚:内外亲属,这里指兄长。顾:顾念。重点词语各1分,句意2分)
(2)孙权派人诱降他。关羽假装投降,在城墙上竖起旗帜、立了假人,趁机逃跑,军队瓦解逃散,
只剩下十多名骑兵。
(伪:假装。因:趁机。遁走:逃跑。重点词语各1分,句意2分)
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
15.(6分)
①题材宏大。选取春秋时期吴越争衡的旧事,咏史怀古,抒发深沉的历史兴亡慨叹
②意象大气。“三吴风景,姑苏台榭”“江山如画,云涛烟浪”,开合自如,大气磅礴。
③意境苍凉、深沉。“晚天萧索”“牢落暮霭初收”“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等视野开阔,
营造了苍凉的意境。
④情感率直慷慨,直抒胸臆。“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翻输范蠡扁舟”慷慨陈词,
直白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嗟漫哉、当日风流”“尽成万古遗愁”直接抒发兴衰之感。
(每点2分,要点1分,分析1分。任答3点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给分)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7.(3分)
①独具匠心
②弥足珍贵
③熟能生巧(或得心应手)
(每空1分,近义成语皆可)
18.(4分)
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原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由于…使…”,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删去“由于”,2分。删
去“使”,不给分;第二处“承揽”,搭配不当,将“承揽”改为“传承”,2分)
19.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0.(6分)
①这位评选家就是时间
②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③也未必“知其意”(或:也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也未必能读懂书中的意思)
(每处2分,大意相同即可)
21.(4分)
画波浪线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语言文字”比作“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1
分)“最好扔了拐棍”是指虽然语言文字十分重要,但不能只抓住不放。(1分)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知其意”后要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以达到“得意忘言”的境界。(1分)
四、写作(60分)
22.(60分)
(1)参考立意:①极简物质,丰富精神:②清除“杂质”,专注自我。
(2)作文评分等级:
一类文:53分以上,立意正确,观点明确,见解独到,结构清晰,论据充分,说理清晰。
二类文:48~52分,立意正确,观点明确,有自己见解,结构清晰,论据较为充分,说理清晰
三类文:45~47分,立意正确,观点明确,见解一般,结构不太清晰,论据不够充分,说理较为模糊
不严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