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06:2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轩记
曾巩
得邻之茆地①,蕃之,树竹木,灌蔬于其间,结茅以自休,嚣然②而乐。世固有处廊庙之贵,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闲隐奥,吾性所最宜。驱之就烦,非其器所长,况使之争于势利、爱恶、毁誉之间邪?
然吾亲之养无以修,吾之昆弟饭菽藿羹③之无以继,吾之役于物,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处也,其能无焰然于心邪?
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有以为之矣。士固有所勤,有所肆,识其皆受之于天而顺之,则吾亦无处而非其乐,独何必休于是邪?顾吾之所好者远,无与处于是也。
然而六艺百家史氏之籍,笺疏之书,与夫论美刺非、感微托远、山镵冢刻、浮夸诡异之文章,下至兵权、历法、星官、乐工、山农、野圃、方言、地记、佛老所传,吾悉得于此。
皆伏羲以来,下更秦汉至今,圣人贤者魁杰之材,殚岁月,惫精思,日夜各推所长,分辨万事之说,其于天地万物,小大之际,修身理人,国家天下治乱安危存亡之致,罔不毕载。处与吾俱,可当所谓益者之友非邪?
吾窥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贤人智者所称事引类,始终之概以自广。养吾心以忠,约守而恕者行之。其过也改,趋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内者。
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彼何与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与人者。然则吾之所学者虽博,而所守者可谓简;所言虽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谓重也。
书之南轩之壁间,蚤夜觉观焉,以自进也。南丰曾巩记。
注释【1】茆地:杂草丛生的土地。【2】嚣然:悠闲的样子。【3】饭菽藿羹:吃粗粝的食物。菽,豆类植物;藿羹,豆叶煮成的菜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易:交换
B.与夫论美刺非、感微托远 非:指责
C.仆仆然求行其道者 仆仆:形容旅途劳顿
D.蚤夜觉观焉 蚤:通“早”,早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况使之争于势利、爱恶、毁誉之间邪 ②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
B.①然吾亲之养无以修 ②然则吾之所学者虽博
C.①结茅以自休,嚣然而乐 ②或恶而毁之者
D.①日夜各推所长 ②而所任者可谓重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知伏闲隐奥,吾性所最宜 由此明白处于闲散的生活状态中,隐居在僻静的处所,与我的性情最为合适
B.顾吾之所好者远,无与处于是也 顾念我所爱好的东西很高远,于是没有办法跟这里的人和谐相处
C.吾窥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 我窥探圣人主旨用意的出发点,用它来去除疑惑,解开蒙昧
D.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内者 靠永不止息来实现最高的目标,这些都是我要从内心来加以索求的原因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拥有南轩这间茅草屋,自己就足以傲视在朝为官的尊贵和富拥四海的财富。
B.作者认为,读圣贤书可增长见闻,养忠义之气,学会宽以待人,有错就改,自强不息。
C.作者认为,作为读书人需要审时度势,如果遇到有利时机,就出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D.作者认为,不能因外界的评价而动摇自己的志向与思想,要勇于承担赋予自己的重任。
5.文章开头说“结茅以自休,嚣然而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乐”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帝遣使聘之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节选自《后汉书·严光传》)
材料二: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同光武游学。及帝即位,光乃变易姓名,隐逝不见。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光也,乃遣安车玄纁聘之,三反而后至。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痂,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征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霸封奏其书,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而言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节选自《高士传·卷下·严光》)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区区,用于自称的谦辞,与《过秦论》中“秦以区区之地”的“区区”意思不相同。
B.鼎足,喻三方并峙之势,与《三国演义》中“以成鼎足之势”的“鼎足”意思相同。
C.要领,腰和脖子,“要领绝”的意思是被处死,与现代汉语的“要领”意思不相同。
D.物色,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寻找,与现代汉语的“物色人选”的“物色”意思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光年轻时名气很大,与光武帝一同游历,光武帝即位后,严光便隐居了;光武帝敬重严光,想让他辅助自己,但他最终没有答应。
B.面对侯霸的信使,严光没有起身迎接,在打开侯霸的来信时居然岔腿抱膝;他还嘲笑侯霸痴傻,后把信札丢给信使,显得极不恭敬。
C.严光在写回信时未按来使要求多写一点,他说这又不是买菜要多多益善;侯霸密奏此事,光武帝笑着说严光是狂家伙,还是老样子。
D.严光被光武帝任命为谏议大夫,不肯接受,于是归隐躬耕于富春山;后来得到光武帝的特别征召,他也没有去;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
(2)复引光人,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
10.严光是怎样分别拒绝司徒侯霸和光武帝的延请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
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
B.“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两句中的“区区”含义相同。
C.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文中比喻束缚人之物。
D.“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初,作者想把东轩当作宴乐之所,特意种上了杉、竹;后来,每天出入时看到东轩只能哑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涩之意。
B.之前作者难以理解颜回为何要受困于贫贱,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变这一看法。
C.士人未听闻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儿女之乐;等到修炼成为有德者,才能真正拥有看轻贫困、傲视权势的颜氏之乐。
D.文章以建造东轩开头,以怀思东轩收尾,中间由自身不得安于东轩引出对颜回安于陋巷的议论,文脉贯通,思路严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2)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15.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①,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逄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②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久之。吾甚怜爱,倍加开奖。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殴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丱③,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注】①寮寀(cǎi):官舍。引申为官的代称。②客刺:名帖,相当于今天的名片,不过纸幅宽大。③童丱(guàn):指童子;童年。
16.下列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必须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题标号涂黑。
早A孤B家C贫D灯E烛F难G办H常I买J荻K尺L寸M折N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阴,是浙江绍兴古县名,得名于其南部的会稽山,王羲之曾在这里集会,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B.“殊蒙礼遇”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含义相同。
C.《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绐云”中的“绐”是通假字,与《石钟山记》中的“殆与余同”的“殆”含义相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氏家训·勉学》与《荀子·劝学》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前者更注重树立“勤笃”典范。
B.文中作者所谈及的好学者尽管家境贫寒,但都经过不懈努力从而改变了身份地位,且大有作为。
C.文章从不同侧面列举勤学的经典范例,劝勉子女要学习前人,刻苦读书,方能有所成就。
D.文中通过田鹏鸾的事例说明学习不仅能使人增长知识,还可养成忠贞的气节,使人品格高尚。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
(2)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
20.梁元帝为帝子时在学习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夙笑。”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于是罢师而归。
齐简公有臣曰御鞅①,谏简公曰:“田常与宰予,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而危之,愿君去一人。”简公曰:“非细人之所敢议也。”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贼简公于朝。故忠臣之言,不可不察也。
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治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帏幕。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入者哉!”
(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
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屏蔽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②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屏蔽,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郭。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
【注】①御鞅:御,官也,职掌车驾:鞅,名也。②行人:官名,负责外交事务。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治B天C下D者E非F用G一H士I之J言K也L固M有N受O而P不Q用R恶S有T拒U而V不W入X者Y哉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桑之时”与“桑之未落”(《诗经·氓》)两句中的“桑”字含义不同。
B.纬,织物的横线。也可指东西向的道路或土地,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
C.“累卑然后高也”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的“卑”含义相同。
D.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在晋楚城濮之战中留下“退避三舍”的典故。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简子准备攻打齐国,传令军中有敢于劝谏的人处死罪,但仍然听从了公卢的劝阻,下令撤军:齐简公却没有听取建议,最后被田常杀害。
B.御鞅有先见之明,曾向齐简公说明,田常和宰予互相憎恨,会互相攻击而危害国家,建议齐简公除去一人,却被齐简公当成小人不予理会。
C.晏子对齐景公说,处理朝政严酷会导致臣下不敢进言,君主听不到忠言,妨害国家治理,并且深入浅出地说明治理国家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D.武士公卢和行人烛过都敢于劝谏,但是方式不同:公卢用丈夫“追女失妻”的荒唐行为,委婉劝阻赵简子:而烛过却直言赵简子“不能”。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
(2)简子乃去屏蔽,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郭。
25.赵简子能够击败卫国,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①居住在南轩,欣赏自然美景,忘掉功名富贵,感到快乐。
②南轩如同朋友,在这里博览群书,懂得修身养性之道,感到快乐。
③读圣贤书,明白事理,懂得治国之道,感到快乐。
6.E I L
7.B
8.C
9.(1)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朋友,想让严光屈尊到自己的住所交谈,派信使西曹属侯子道送信;
(2)光武帝又召严光进宫,两人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在一起对坐谈话好几天,到同床而卧的程度。
10.(1)拒绝侯霸,故意表现出狂态,通过使者告诫他应心怀仁心、辅助大义,不能阿谀皇帝的意旨;(2)拒绝光武帝,假装睡觉,后称引典故,表达士各有志、不可强求的道理。
11.A
12.B
13.B
14.(1)(我)到了以后,房屋损毁不能居住,就向郡府报告,借户部巡察使的府第来居住;
(2)让我能够归隐田园,修缮祖先破旧的房屋,再布置一间只有四面墙的简陋的房间居住在那里。
15.①被繁忙的公务束缚;②不能脱身离开;③自身德行不够。
16.DHK
17.D
18.B
19.(1)(朱詹)家境贫困缺乏资财,接连多日不能生火做饭,于是常常吞食废纸来填饱肚子;
(2)四肢每被打断一条,(敬宣)的言辞神色就更加严厉,最终他被打断四肢而死。
20.病痛折磨,环境干扰,无师传授。
21.E L R
22.C
23.B
24.(1)行人烛过摘下头盔、横拿着戈走上前说:“只不过是您有些地方没能做到罢了,士卒有什么不好!”;
(2)简子于是离开屏障,站到飞箭飞石可以射到的地方,只击鼓一次士卒就全都登上了城墙。
25.①简子采纳烛过的建议,勇敢临敌,鼓舞士气。②烛过敢于指出简子的不足,他的一席话胜过兵车千乘。③士卒果敢,乐于为简子效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