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06:5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鄄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艺术的个性何在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各种人物的复杂关系的处理,对人、对物的细微刻画都是高超的。他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包含着个性,我们只能以这种认识读这部作品,才能理解《红楼梦》。曹雪芹写贾宝玉对人生的看法,在后半部写晴雯的死,先写怡红院中的一棵海棠树枯萎了。贾宝玉说:植物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它也有情、有理、有感应、有交流,晴雯死前海棠树先枯萎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把文学艺术作品看成一个活物,有生命、有灵性、有血、有肉、有脉,凡生命有的,他(它)都有,而且还包括性情。我们欣赏《红楼梦》,体会它的魅力,就要把它看成是鲜活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其生命的精华。西方文艺理论要求一件作品(小说)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写一个贵妇人,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戴什么首饰等等。大家看《红楼梦》中有多少这样的描写?林黛玉穿什么衣服,老太太长什么模样,穿戴如何等等。《红楼梦》为什么不写这个,笔墨用在什么地方。大家看《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一上场就是二句话,很简单。他的笔墨用在刻画人物的个性上,而不是外貌、衣着上,专抓人的“精气神”。
《红楼梦》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全书贯穿着一种“伏线”。比如说一上来有一个《好了歌》,《好了歌》甄士隐做了注解。每一句都是伏线,那里边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床,古代的一种坐具,这句话意思是说,这个大富贵之家,他们家做官的下了朝来,笏板都摆满了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意思是当年那个繁华,现在一看,一堆荒草,一根衰柳,这就是荣国府大观园的变迁。后面每一句,“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这每一句一个埋伏,伏在那儿,指的是后面的一个人。那么也就是说,他写的这里,他的心血精神一直贯穿到那边,后半部分,这一个大手法,是他的个性,这个个性是他运用了我们传统的手法伏笔,伏笔贯穿全书;是他个人特有的创造,所以叫个性。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还体现在创新上,以往的小说大多千人一面,曹雪芹的书与别人不一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如何写人的呢?荣国府那么多人,他们的相貌、衣着如何?贾宝玉、林黛玉个性如何?千头万绪,如何写起。而《红楼梦》一书中,据有人统计各种角色最少有400-500个;最多600-700个。我认为曹雪芹创造的角色不会低于500-600人,莎翁的370个角色分布在37个剧作中,而曹雪芹的500-600人是融入一本书中,其创作难度要大得多。
曹雪芹写《红楼梦》借鉴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以形传神”和“迁想妙得”的艺术主张,写形为了传神,只用几句话就把13岁的贾宝玉给烘托出来了。写怡红院用粉墙低护、垂柳滴翠八个字,达到了最好的境界。写大观园、牡丹、古树、柳荫,宝玉联想杜牧的诗,把时间、空间和人的生老病死的变化都包含进去了,把境与人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总之,曹雪芹的《红楼梦》艺术成就达到了时代的高峰,他有着哲学家的思想、科学家的精确、历史家的洞察、诗人般的境界。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艺术的个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写晴雯的死,先写怡红院中的一棵海棠树枯萎了,表现了作者的天人感应观。
B.曹雪芹所以没有对林黛玉、薛宝钗进行衣着描写,他认为这些描写不能体现“精神气”。
C.《红楼梦》最大的艺术个性就是设置“伏线”,如开头部分的《好了歌》,每一句都是伏线。
D.《红楼梦》书创造的角色有500余人,在一本作品中塑造了这么多人物,而且手法各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先提出“《红楼梦》艺术的个性何在”的总论题,然后作了概括性的回答。
B.文章从人物塑造、“伏线”设置、创新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红楼梦》艺术的个性。
C.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莎翁与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方法上的不同。
D.文章是一篇演讲稿,口语化较强,但层次清晰,分析深刻,仍不失论述类文章的严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艺术的个性体现在作者对各种人物的复杂关系的处理和对人、对物的细微刻画上。
B.《红楼梦》中虽然有对贵妇人王熙风的衣着、首饰的描写,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
C.《好了歌》是《红楼梦》全书总的伏笔之处,为贾府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埋下伏笔。
D.周汝昌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受到了“以形传神”和“迁想妙得”书画艺术理论的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曾禺
【开幕时,四凤在靠中墙的长方桌旁,背着观众滤药,她不时地摇着一把蒲扇,一面在揩汗。鲁贵(她的父亲)在沙发旁边擦着矮几上零碎的银家具,很吃力地:额上冒着汗珠。】
鲁贵 (喘着气)四凤!
四凤 (厌烦地,冷冷地看着她的父亲)是!爸!干什么?
鲁贵 我问你听见我刚才说的话了么?
四凤 都知道了。您少说闲话吧!(嘘出一口气)呀!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
鲁贵 四凤,你听着,我再跟你说一遍,回头见着你妈,别忘了把新衣服都拿出来给她瞧瞧。
四凤 (不耐烦地)听见了。
鲁贵 (自傲地)叫她想想,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
四凤 (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
鲁贵 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儿周公馆吃得好,喝得好,就是白天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睡觉。
四凤 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鲁贵 (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下也有许多钱啦!
四凤 钱!?
鲁贵 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四凤 (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
鲁贵 (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我是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四凤 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鲁贵 (坐在长沙发上)钱不钱,你没有你爸爸成么?你要不到这儿周家大公馆帮主儿,这两年尽听你妈妈的话,你能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
四凤 (回过头)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
鲁贵 什么脸不脸?又是你妈的那一套!你是谁家的小姐?——妈的,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
四凤 (气得只看父亲,忽然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您把老爷的鞋再擦擦吧。
鲁贵 (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四凤 (忍气)爸爸,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
鲁贵 咦,周公馆挡不住我跟我女儿谈家务啊!我跟你说,你的妈……
四凤 (突然)我可忍了好半天了。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
鲁贵 我,我,我做了什么啦?(觉得在女儿面前失了身份)喝点,赌点,玩点,这三样,我快五十的人啦,还怕他么?
四凤 他才懒得管您这些事呢!——可是他每月从矿上寄给妈用的钱,您偷偷地花了,他知道了,就不会答应您!
鲁贵 那他敢怎么样,(高声地)他妈嫁给我,我就是他爸爸。
四凤 (羞愧)小声点!这没什么喊头。——太太在楼上养病呢。
鲁贵 哼!(滔滔地)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大的委屈呢。你看我这么个机灵人,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呱呱叫。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的女儿就在这公馆找上事;就说你哥哥,没有我,能在周家的矿上当工人么?叫你妈说,她成么?——这样,你哥哥同你妈还是一个劲儿地不赞成我。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不认她,说不定就离了她,别看她替我养女儿,外带来你这个倒霉蛋哥哥。
四凤 (不愿听)爸爸。
鲁贵 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
四凤 (小心地)我听说,不是我们老爷先叫矿上的警察开了枪,他才领着工人动的手么?
鲁贵 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
四凤 您听错了吧;哥哥说他今天自己要见老爷,不是找您求情来的。
鲁贵 (得意)可是谁叫我是他的爸爸呢,我不能不管啦。
四凤` (轻蔑地看着她的父亲,叹了一口气)好,您歇歇吧,我要上楼跟太太送药去了。(端起了药碗向左边饭厅走)
(有改动)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四凤这句话扣住了戏剧的标题,暗示了下面将会有紧张激烈的情节发生。
B.矛盾冲突是戏剧表现主题和人物的重要手段,选文中通过鲁贵父女的交谈展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下文剧情展开做了铺垫。
C、选文中鲁大海和四凤的母亲并未直接出场,但是他们二人的形象已经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了初步印象。
D.从本选文来看舞台说明是丰富人物形象的必要手段,例如结尾处有关鲁贵的舞台说明表现了鲁贵在鲁大海面前的家长制作风。
5.个性化语言是剧本的主要特征,请结合四凤的形象谈一谈选文的个性化语言。(5分)
6.鲁贵和鲁大海对在周家矿上闹事态度不同,这折射出他们什么样的思想特点?请结合节选部分和课文内容进行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癸卯,有时用来指时间。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文中即为纪日。
B.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
C.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
D.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
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
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
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宜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3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分)
1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四块玉·闲适(其三)
关汉卿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吕】四块玉·闲适(其四)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12.下列对这两首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首开头“意马收,心猿锁”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看破红尘的思想。
B.第一首“槐阴午梦谁惊破”用“南柯一梦”的典故,在作者看来,这“梦里功名,幻中富贵”不过是名缰利锁,并非安乐去处。
C.第二首开头“南亩耕,东山卧”用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流露出作者不关怀世事、归隐山林的思想。
D.第二首末尾“愚”字是自谦之辞,反映作者掩饰锋芒、全身远祸的思想。
13.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句1分,共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这是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千乘之国并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大丈夫处事应不拘小节。
三、课本及相关基础知识检测(18分)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素善留侯张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张良出,要项伯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莫春者,春服既成
D.距关,勿内诸侯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吾得兄事之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 D.①④⑥/②⑤/③
17.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不吾知也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③沛公安在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具告以事 ⑦蚓无爪牙之利 ⑧是寡人之国也
A.①③④\②⑥⑧\⑤\⑦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②⑥\⑤\⑦\⑧ D.①②④\③⑥\⑤\⑦⑧
1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技经肯綮之未尝何厌之有
B.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
C.吾其还也会其怒,不敢献
D.以吾一日长乎尔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族庖月更刀(众) 如土委地(散落、卸落)
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 唯君图之(只有)
B.失其所与(结交、同盟) 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道芷阳间行(取道)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法) 鼓瑟希,铿尔(同“稀”,稀疏)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吾与点也(赞成)
D.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 王若隐其无罪(痛惜、哀怜)
权,然后知轻重(称量)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诫、告诫)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而成,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B.《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或称《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他以《春秋》为本,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台、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D.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做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21.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
B.元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舞台说明和剧名等构成。
C.元杂剧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22.对(滚绣球)一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A.这段曲词使用了不少古白话,如“日月”“鬼神”“天地”这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一样,显得通俗而且生动。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另外还运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愤恨的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D.这段曲词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不公正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彩的特点。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曹禺之前,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大都是把话剧当作宣传___________民主革命的工具,很少顾及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近代欧洲戏剧的艺术手法,中国的话剧艺术得以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被看作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是一位善感青年的激情之作。《雷雨》中,情绪是很重要的,郁闷的情绪和冲动的情绪在曹苦闷压抑的灵魂里奔涌。就像他自己在《雷雨·序》里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作家从心底说出来的话,好像有种力量推着他写出了《雷雨》。
《雷雨》是一个深思的青年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之作。曹在《雷雨·序》中写道:“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_____________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我用一种的_____________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_____________着看戏的人们,也以同样的心情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鼓吹 踌躇满志 悲悯 祈望 B.鼓动 踌躇满志 怜悯 祈望
C.鼓吹 错综复杂 怜悯 期望 D.鼓动 错综复杂 悲悯 期望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曹禺则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近代欧洲戏剧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B.曹禺则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中国的话剧艺术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近代欧洲戏剧的艺术手法,中国的话剧艺术被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D.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之所以如此尖锐复杂,原因在于剧中人物之间有阶级的对立和思想的分歧形成的。
B.“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流行竟缘于电视剧,元好问怕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C.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粤剧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D.通过老师对《雷雨》剧本中矛盾冲突的分析,使我们认清了具有深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2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时,很多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黛玉与宝钗: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宝钗要的是婚姻;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黛玉是文艺青年,②___________________;宝钗可以占据我们的眼,黛玉却能占据我们的心。两个人的区别还在于,③___________________,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
五、作文(共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
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要求:(1)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观点明确,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认识;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1~4 CCBA
5.①个性化语言具有丰富的言外之意,如四凤用“是!是!爸!干什么?”“都知道了。您少说闲话吧!”“听见了”“自然您有眼力啊!“好,您歇歇吧”等短句回应父亲鲁贵,表现了四凤此时对鲁贵的无奈、轻蔑和内心的抵触;
②四凤对母亲的简单描述,可见母亲在四凤心目中的地位表现出四凤对父亲和母亲的了解,也表现出四凤对母亲的爱;
③个性化语言能够展现人物的个性,如“爸爸,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表现出四凤对自己的身份地位非常清楚,做事小心翼翼;
④她要把父亲做的事告诉哥哥鲁大海,体现了四凤的可爱与善良,也体现对母亲的孝顺,对哥哥的了解和信任。
6.①“就说你哥哥,没有我,能在周家的矿上当工人么?”并且鲁贵认为“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折射出鲁贵以周公馆仆人的身份为骄傲,并以此作为向家人炫耀的资本,同时洋洋自得于能帮鲁大海找到工人工作而自豪,是一个趋炎附势、惟利是图的标准小人形象;
②在课文中鲁大海听说代表返工,工人复工,自己被开除,不禁义愤填膺,但性格鲁莽,愤怒揭露周家的罪恶发家史;
③他是一个打工人的形象,性格直爽质朴、单纯、勇敢、善良、头脑清醒、嫉恶如仇;
④他与亲生父亲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抗争,是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同时,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革命情怀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7~9 ADC
10.需要火掉楚国曲解文意
10.(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故。
(2)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晋国)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或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每句1分)
11.①一针见血,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②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共3分。1点1分,2点3分,意思对即可)
12.D
13.相同点:都表达了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在现实社会中不得志的苦闷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表现出对名利虚幻的慨叹,以及跳出红尘的洒脱之情。第二首表现对贤愚不分的社会的愤慨和傲岸不屈的慷慨情绪。
14.①赤也为之小 ②孰能为之大
③可使有勇 ④且知方也
⑤大行不顾细谨 ⑥大礼不辞小让
15.A 16.D 17.C 18.A 19.D 20.B 21.C 22.C 23.A 24.D 25.B
26.(6分)(1)黛玉要的是恋爱(或黛玉要的是爱情)
(2)宝钗是社会精英
(3)黛玉是浪漫的诗意的(大意对即可得分)(每点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