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十二次考试生物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下列能体现表观遗传的是( )
A. 都不患色盲的两人所生的后代却可能患色盲,因为母亲的遗传信息中携带了色盲基因
B. 同卵双生的两人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后,他们在性格、健康等方面却会有较大的差异
C.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同一对父母生出来的多个子女在长相上各不相同
D. 父母均正常,后代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改变而患上镰状细胞贫血
2.纯种白毛小鼠(基因型为MM)与纯种黑毛小鼠(基因型为mm)交配,F1小鼠的毛色却表现出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研究表明,M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甲基化(如图所示)。当没有发生甲基化时,M基因可正常表达,小鼠毛色为白色;反之,M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就越明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基化导致M基因表达受抑制的程度不同,从而使F1小鼠表现出不同的毛色
B. 甲基化导致M基因相应位点的碱基被替换,从而使F1小鼠表现出不同的毛色
C. 甲基化通过影响DNA聚合酶在M基因上的移动,从而抑制M基因表达
D. 若让F1小鼠与亲本中的黑毛小鼠交配,则后代小鼠的毛色一定都表现为黑色
3.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
B. 表观遗传现象是因为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C. 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D.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4.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型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B. 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型相同
C. 相同环境中,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 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5.运动员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速度和发展力量,但是并不能传递给下一代,原因是( )
A. 肌细胞不能携带遗传信息 B. 体细胞发生的突变不能遗传
C. 生殖细胞没有携带全套遗传信息 D. DNA碱基序列不因锻炼而改变
6.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甲基化,使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 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的合成受阻
C.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D.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
7.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相同的同种生物,性状一定相同B.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C. 基因发生突变,由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D. 人的身高是由单个基因决定的
8.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不论什么温度条件,都有白花出现
C. 红花植株自交,在25℃的条件下,后代中可能出现白花植株
D. 白花植株自交,在25℃的条件下,后代中可能出现红花植株
9.基因上游序列的胞嘧啶被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而不能转录;未被甲基化的基因仍可以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DNA的甲基化可调控基因的表达,调控简图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基化直接抑制基因的翻译从而使基因无法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B. 甲基化的基因片段不能解开双链并与DNA聚合酶结合
C. 甲基化改变了DNA分子的化学元素组成和碱基中嘌呤的比例
D. 人体肌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可能被甲基化
10.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B.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 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D. 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也不表达
11.野生型水蚤适于生活在20℃左右的环境中,不能生活在28℃及以上的环境中,某小型水蚤种群中有一种突变型,适于生活在25~30℃的环境中,但不能生活在20℃及以下的环境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从20℃升高到28℃时,野生型水蚤会突变为突变型水蚤
B. 若环境温度长期维持在28℃,会产生新的水蚤物种
C. 若环境温度长期维持在25℃,该种群将达到遗传平衡
D. 环境条件是决定基因突变是否有害的重要因素
12.可遗传变异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变异,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一些特别的变异:虽然DNA的序列没有改变,但是变异却可以遗传给后代,把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
C. 表观遗传中,核内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不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 表观遗传的一种解释: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稳定性的改变
13.细胞通过精准的调控, 实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相同环境下,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 其表型可能相同
B.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着性状差异
C. 同一株水毛茛的两种形态叶片中的mRNA存在差异
D. DNA甲基化后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表型的改变
14.研究人员通过敲除实验鼠身上的基因并对其睡眠情况进行观察,发现Chrm1和Chrm3这两个基因与控制浅层睡眠和做梦有关,失去这两个基因后,实验鼠基本没有浅层睡眠的时间。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
B.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在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D. Chrm1和Chrm3两个基因被敲除后的实验鼠因丧失浅层睡眠而死亡
15.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它们发育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蜂王和工蜂都不是单倍体生物
B. 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 DNA甲基化可导致其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发育的结果
D. 说明生物的表现型也受环境的影响
16.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DNA甲基化是影响基因的表达的一种常见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B.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
C. 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D.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17.表观遗传是指不依赖于DNA序列的基因表达状态与表型的改变。其形成途径之一是DNA分子内部碱基胞嘧啶发生甲基化,胞嘧啶和甲基化胞嘧啶虽然都可以与鸟嘌呤正常配对,但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DNA分子甲基化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可能会使终止密码提前出现而终止翻译过程
B. 若DNA分子甲基化发生在基因间的连接序列,则可能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没有影响
C. 若DNA分子甲基化发生在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可能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与结合
D. 若DNA分子胞嘧啶占所有碱基的比例为30%,则一条链中腺嘌呤最大比例为40%
18.细胞通过精准的调控,实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其表型可能相同
B.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着性状差异
C. 同一株水毛茛的两种形态叶片中的mRNA存在差异
D. DNA甲基化后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表型的改变
19.某种植物花的颜色有红色、白色以及介于两种颜色之间的多种颜色。研究表明,它们只是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A基因控制白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a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A基因上游有一段碱基为“GC”的序列,其中的碱基C可发生甲基化修饰(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没有甲基化时,A基因正常表达,花色均表现为白色;甲基化后,A基因的表达就受到抑制,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花色就越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纯合白色与纯合红色个体杂交过程发生A基因甲基化,则子代表型可能不止一种
B. 等位基因A、a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和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C. 甲基化修饰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转录过程调控A基因的表达
D. A基因上游的序列发生高度甲基化修饰后,会使其突变为a基因
20.下列关于基因的表达和性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些基因能在各种分化后的细胞中都表达
B.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进行
C. 表观遗传的出现是由DNA甲基化造成的D. 表观遗传会受到环境影响,不能遗传
21.果蝇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红眼/白眼、直刚毛/焦刚毛、正常翅/翅外展等,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翅外展与正常翅纯合子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
B. 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紫眼基因
C. 果蝇Y染色体上都能找到和X染色体上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因
D. 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红眼与白眼或直刚毛与焦刚毛
22.下列对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一般按照“DNA→RNA→蛋白质”的途径进行
C. 同一株水毛茛水面上下的叶片形状不同表明生物体的性状仅受环境的影响
D. 在RNA病毒中RNA作为遗传物质控制性状
23.表观遗传是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而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各个环节导致细胞与个体表型改变的现象。下列不可以用表观遗传进行解释的是( )
A. 环境压力使雄性小鼠产生攻击性行为,其后代具有相同行为
B. 某高山动物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C. 我国古代记载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D. 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
24.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A、B两株柳穿鱼体内Lcyc基因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只是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被高度甲基化(Lcyc基因有多个碱基连接了甲基),开花时不能表达,从而导致A、B植株的花明显不同。将A、B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相同,F1自交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相同,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相同,科学家将这种特殊的遗传方式称作表观遗传。据此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柳穿鱼的杂交情况说明植株B的Lcyc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
B. 细胞中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差异
C. 表观遗传能够使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D. 基因组成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25.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A,B两株柳穿鱼体内Lcyc基因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只是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被高度甲基化(Lcyc基因有多个碱基连接了甲基),开花时不能表达,从而导致A,B植株的花明显不同。将A、B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相同,F1自交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相同,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相同,科学家将这种特殊的遗传方式称作表观遗传。据此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述柳穿鱼的杂交情况说明植株B的Lcyc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
B. 细胞中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差异
C. 表观遗传能够使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D. 基因组成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家蚕体表有斑纹和无斑纹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斑纹的颜色深浅受基因B、b影响。在育种实验中,以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全为无斑纹。雌雄交配,性状分离比情况如下表:
无斑纹 深斑纹 浅斑纹
雌性 6 1 1
雄性 6 2 0
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A、a和基因B、b的遗传遵循 ,判断依据是 。
(2)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中无斑纹家蚕基因型共有 种。
(3)雄蚕产丝量高、丝质好。生产实践中利用A、a和B、b两对基因设计杂交组合,可以根据子代体表斑纹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选择基因型为 的雌蚕与基因型为 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性状为深斑纹的个体即为雄蚕。
(4) 为了更快速地筛选雄蚕, 研究人员欲选育合适的母本用于生产。已知将条件致死基因(D)导入蚕体内,转基因蚕在持续低温(如10℃)条件下培养会死亡,在20℃条件下培养正常存活。将D基因导入雌蚕 (填“常”、“Z”或“W”)染色体上可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母本。将该转基因雌蚕与普通雄蚕杂交,子代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在10℃条件下培养,乙组在20℃下培养,选择 组子代即全为雄蚕。另一组在育种上存在的意义是 。
27.请根据表观遗传学的原理解释, 什么是DNA甲基化 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有什么意义 如果抑癌基因被甲基化, 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
28.中心法则的建构过程说明:科学有时是在“建构—推翻—再建构”中曲折前行的。正当大家认为基因型决定表型的遗传奥秘已经被完全揭示的时候,科学家又发现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生命现象难以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去解释。正当许多人认为遗传学对生命现象和遗传本质的研究愈加清晰的时候,表观遗传学出现了。
(1)尝试通过实例说明表观遗传现象。这些实例能说明表观遗传学动摇了中心法则的科学性吗
(2)根据现阶段对表观遗传学的认识,大胆推测其进一步发展对现有“遗传规律”的影响。
29.下图表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
(2)合成蛋白质的第一步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________进入细胞质与________结合,同时携带____________的运转RNA进入____位与起始密码子[ ]________互补配对。
(3)合成蛋白质的第二步是:与第二个密码子互补配对的转运RNA携带氨基酸进入____位。
(4)合成蛋白质的第三步是:在转肽酶的催化作用下,____位的氨基酸转移到____位的_____上。
(5)合成蛋白质的第四步是:核糖体沿mRNA分子从_____端向_____端移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使_____位的“肽键—tRNA”进入_____位。于是循环进行第________步,直至遇到_________________为止。
(6)在细胞质内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非常迅速,37℃时大约每秒钟连接______个氨基酸。最初合成出来的肽链还需要经过________等加工、修饰过程才能形成具有特定___________的蛋白质分子。
(7)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由__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
30.等位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图1为某一生理过程简图,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请据图回答:(脯氨酸密码子为CCG,精氨酸密码子为CGG,丙氨酸密码子为GCC,甘氨酸密码子为GGC)
(1)图1中的甲结构代表的是一个___________分子的结构简图,图中被运输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这个氨基酸与前面的氨基酸是通过___________反应连接在一起的。
(2)图1所示为___________过程,图1显示了两类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它们分别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3)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2中的___________(填“a”或“b”)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___。
(4)一个信使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___________,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信使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D 6.A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B 15.C 16.C 17.A 18.D 19.D 20.A 21.C 22.C 23.D 24.A 25.A
26.(1)自由组合定律;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
(2)AaZBZb;8(3)aaZBW;aaZbZb(4) W;甲;获得的雌蚕可用来留种
27.真核细胞基因具有启动子,就像开关一样决定基因是否转录。如果启动子中的胞嘧啶加上甲基基团(—CH3)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这个基因就无法被识别读取,不能被转录,这就是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修饰。这种方式可以调控基因转录,也属于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并能够使后代迅速获得亲代由于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的性状改变,利于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但是从长远看也会有不利的性状遗传。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内存在的基因,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如果抑癌基因被甲基化,其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即可使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癌变。
28.(1)表观遗传现象实例:同卵双胞胎在基因组成上是相同的,但随着后天的环境的影响,会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没有,表观遗传学是中心法则的补充,说明了环境等因素影响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
(2)对遗传规律不断的完善和扩充。是遗传规律更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9.(1)核糖体 (2)3 mRNA 核糖体 甲硫氨酸 P 4 AUG
(3)A (4)P A tRNA
(5)5′ 3′ 一个密码子(三个相邻碱基) A P 二、三、四 终止密码子
(6)15 盘曲折叠 空间结构和功能 (7)ATP
30.(1)tRNA(转运RNA) 丙氨酸 脱水缩合
(2)翻译 tRNA的反密码子和mRNA的密码子,tRNA内局部折叠片段
(3)b GUU (4)核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