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检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2.(2012,浙江嘉兴)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3.(2013,福州)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透亮的露珠,如图2-1所示.这个现象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凝固
C.凝华 D.液化
4.(2012,山东滨州)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
B.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
C.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形成霜
D.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7.(2013,南昌)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温泉水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_ 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8.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 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 热量
9.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包湿布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________(填“高”或“低”),在相同室温下两温度计示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 .
10.茶叶,要求在避光、干燥条件下贮存.常温下保质期一般为18个月.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贮存少量茶叶的方法是:将茶叶包装好后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这样茶叶的保质期可延长到两年之久.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其中的道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2-3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 ℃.
(2)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三、解答题(第12题9分,第13、14题各14分,共37分)
12.小明同学戴着眼镜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上了一层水雾.小明猜想水雾的形成可能和镜片的冷热程度有关.
你认为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试举例说明.
13.(2013,辽宁朝阳)小明暑假去旅游,曾看到海边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研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2-4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
(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____________现象.
(2)分析A、B实验,能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_______的位置.
14.如图2-5所示,为小文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文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依据上表数据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答 案
一.1.A 点拨: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是为了减慢蒸发,用扫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是为了加快蒸发.
2.C 点拨:氯乙烷在皮肤上就能迅速汽化,表明这种物质的沸点很低.
3.D 点拨:由题意可知,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4.C 方法规律:(白气是液体)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不是凝华.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液化而成的,不是升华.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的,不是凝固.显然,选项A、B、D中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5.C 点拨:本题以教材中演示实验或插图为线索综合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正在消融的冰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只有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形成霜是凝华.
6.B 点拨:在下雨之前,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大,遇到冷的水缸时液化形成小水滴附在水缸的外壁,于是便出现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二、7.汽化;液化;熔化
8.内;放出 点拨:冬天,室外温度很低,汽车内的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侧;水蒸气液化变化水珠,放出热量.
9.吸热 ; 低 ; 小 点拨:玻璃泡包有湿布的温度计,由于水的蒸发吸热,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小,天气越干燥,水的蒸发越快,相应的吸热也越多,即温度差也越大.
10.不能 ;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茶叶上液化成水 点拨:茶叶需要在干燥情况下保存,刚从冰箱中取出的茶叶温度较低,若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空气中水蒸气会在茶叶上放热液化成水,导致茶叶变湿而变质.
11.(1)晶体;-6 (2)液 点拨:(1)从熔化图像上看,这种固体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晶体,从温度计上可读得物质的温度为-6℃(注意在零摄氏度以下);(2)BC段晶体吸热,温度不变,是晶体熔化过程,CD段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为液态.
三、
12.正确 ;深秋季节教室窗户玻璃的内表面上会出现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而夏天看不到小水珠.
13.(1)汽化;(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3)宽阔、向阳、有风
点拨:晒盐的过程利用了水的汽化现象,本题中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水汽化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水的温度以及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明确各变量并能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可得出答案.(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汽化现象,即水蒸发的过程;(2)分析A、B实验可以看出,酒精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空气流动的情况也相同,只有酒精的表面积不同,A变干所用的时间为200s,B变干所用的时间为100s,因此,可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3)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要想使蒸发加快,应将海边盐田尽可能建在宽阔(可增大海水表面积)、向阳(可提高海水温度)、有风(可加快海水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的位置.
14.(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 (2)如答图2-1所示 . (3)小于
点拨:本题考查了水的沸腾实验.(1)在图示的情景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这与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相矛盾.(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首先在图像上描出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即可作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水就会沸腾,温度保持不变,因此由表格可知水的沸点为98℃,低于100℃,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