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二次函数(1)
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了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几种形式.
3、能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一般式y=ax2+bx+c(a≠0)顶点式y=a(x-h)2+k(a≠0).
3.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及增减性
4.一般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变形为y=a(x-h)2+k的形式,具有特点:
(1)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2)对称轴是直线x=h. (3)顶点坐标是(h,k).
二、例题分析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指出a、b、c.
(1)y=1-3x2; (2)y=x(x-5); (3)y=3x(2-x)+3x2; (4)y=(x+2)(2-x);
(5)y=x4+2x2+1.
例2.篱笆墙长30m,靠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坛,写出花坛面积y(m2)与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当 x=0时,y=0;x=1时,y=2;x=-1时,y=1.求a、b、c,并写出函数解析式.
例4.求经过A(0,-1)、B(-1,2),C(1,-2)三点且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5.已知二次函数为x=4时有最小值-3且它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例6. 已知抛物线经过点(-1,1)和点(2,1)且与x轴相切.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x在什么范围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当x在什么范围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例7.已知
(1)把它配方成y=a(x-h)2+k形式;
(2)写出它的开口方向、顶点M的坐标、对称轴方程和最值;
(3)求出图象与y轴、x轴的交点坐标;
(4)作出函数图象;
(5)x取什么值时y>0,y<0;
(6)设图象交x轴于A,B两点,求△AMB面积.
随堂演练:
1.在长20cm,宽15cm的矩形木板的四角上各锯掉一个边长为xcm的正方形,写出余下木板的面积y(cm2)与正方形边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已知二次函数y=4x2+5x+1,求当y=0时的x的值.
3.已知二次函数y=x2-kx-15,当x=5时,y=0,求k.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中,当x=0时,y=2;当x=1时,y=1;当x=2时,y=-4,试求a、b、c的值.
5.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的内接等腰梯形,其下底是圆的直径.
(1)写出周长y与腰长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的范围;
(2)腰长为何值时周长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6.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三点: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求函数图顶点的坐标
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7.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的负半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于C点,与双曲线y=的一个交点是(1,m),且OA=OC.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A=12厘米,OB=6厘米.点P从点O 开始沿OA边向点A以l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O边向点O以l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t≤6),那么
(1)设△POQ的面积为y,求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2)当△POQ的面积最大时,将△POQ沿直线PQ翻折后得到△PCQ,试判断点C是否落在直线AB上,并说明理由;
(3)当t为何值时,△POQ与△AOB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