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上进行教学的,特别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方法和计算方法更是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算珠等活动自主探索算法。接着,教材在"试一试"中安排了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并引导学生将其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作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掌握算法的本质,形成计算技能。最后,安排了“想想做做”1、2从易到难逐步巩固深化新知,而“想想做做”3则将新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法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二、说学情
根据课前调研,了解到不少学生对关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内容是会算的,这在本节课堂上也有体现,但学生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针对这种现状,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了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掌握算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五、说教学法
教法:我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采用这样的教法,不但层次分明,而且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又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①观察对比的方法 ②动手操作的方法④交流总结的方法。采取这样的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6= 30+2= 8+51= 50-20=
2、口答:
⑴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
⑵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
3、摆小棒算一算。
30+(7-2)= 70-4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⑴出示35-2。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⑵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⑴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⑶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⑷反馈练习:“做一做”,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两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四)作业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35-2
35-20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孩子们对问题很容易理解,很快就列出算式35-2=?,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在教学35-2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去掉2根,把剩下的3捆和3根合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面去掉2捆,再把剩下的1捆和5根合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瞎,说得多好呀!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家长听的结果。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不过这堂课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新授的地方花的时间短了点,对学生学习的把握和课堂驾驭连接方式不够,应谨慎地处理调整掌握学生的学情,忽视了结论,课堂内容的安排有效性较差。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