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优化开发区域。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广州、深圳应当( )
A.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转口贸易
B.提升创新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C.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
D.以香港为标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2.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以“山水城市”和“二线城市”为定位的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水源和农产品丰富 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高科技产业发达 ④生态环境优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22·湖北宜昌月考)长江经济带覆盖了11个省市,它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在2018年11月 30日举行的“2018 长江论坛”上,有参会人员提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长江病了”的“根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B.自然灾害多样且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4.长江经济带今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①发展交通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发展经济
④自然景区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东、中、西部发展各有战略定位。据此回答5~6题。
5.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空间发展的不协调 ③交通发展的不通畅 ④人口流动的不畅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符合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是( )
A.加快从东部向西部的人口移民
B.发挥长三角的辐射引领作用
C.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向外转移
D.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化工产业基地
(2022·浙江金华月考)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读“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图”,完成7~9题。
7.相对来看,四川省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发展优势较弱,主要原因在于( )
A.对外联系不便 B.科技水平低
C.生态保护要求高 D.劳动力廉价
8.长江中游大部分地区工业化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素质较低 B.政策扶持不够
C.基础设施落后 D.农业主产区限制开发
9.目前,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承转采取措施合理的有( )
①提高人口素质 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④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陕西西安模拟)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四成。下图为2013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总GDP比较(单位:亿元)。据此完成10~12题。
10.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资源能源短缺 B.内部发展不平衡
C.环境污染严重 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11.导致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薄弱 B.传统产业衰落
C.交通联系不便 D.产业联系较弱
12.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
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C.建设城市新区,促进产业转移升级
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图中经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Ⅰ轴、经济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经济Ⅱ轴较经济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域调入 ④N区域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工业化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的( )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下图为“京津冀产业特征及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能表示新技术工业的产品输出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有利于加快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措施有( )
①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 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③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促进产业向核心城市集聚 ⑤建立生态环保联动机制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17.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材料一 下图为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重庆三峡库区不同土地类型水土流失面积构成图。
材料三 下图示意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长江经济带上游的优势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 )(2分)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6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6分)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B 2.C [第1题,在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核心城市应重在创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以目前广州、深圳应当提升创新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选B。第2题,惠州定位为“山水城市”和“二线城市”,说明惠州水源和农产品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但基础设施相对一线城市来说并不完善,高科技产业也不发达,选C。]
3.D 4.C [第3题,材料显示“长江病了”的“根子”在岸上,即长江两岸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没有兼顾环境保护,产生大量污水,排放至长江,造成长江水体污染。第4题,针对长江出现的严重水体污染问题,今后发展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②正确;发展经济是条件,因此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重要的另一主题是发展经济,③正确。]
5.A 6.B [第5题,经济发展上,长江经济带存在着上、中、下游的巨大不平衡性,表现在经济发展总量、人口总量、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发展的内需和出口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①对;空间发展的不协调表现在长江经济带中每个省市的城市发展各自为政,缺少经济带应有的协调、协作关系,②对;长江经济带的黄金水道是最明显的优势区位条件,但是长江航运瓶颈明显制约了经济带的发展,③对;人口流动现在越来越畅通,④错。选A。第6题,按照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规划,下游方向的长三角地区经济最发达,技术力量最雄厚,应该起到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辐射引领作用,选B。]
7.A 8.D 9.D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崎岖复杂,对外交通不便,货物运输成本高,发展优势较弱,A对;科技水平低、生态保护要求高不是主要因素,B、C错;劳动力廉价是优势因素,D错。第8题,长江中游地区为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在国家主体规划中属于限制开发的农业主产区,农业生产对工业化的约束性较强,D对;劳动力素质较低、政策扶持不够、基础设施落后不是其工业化发展慢的主要原因,A、B、C错。第9题,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承转采取措施合理的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②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③对;扩大对外开放水平,④对。故选D。]
10.B 11.D 12.C [第10题,根据材料和图可看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各城市GDP差距较其他两个城市群大,B对。第11题,京津冀城市群出现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产业联系较弱,不能发挥大城市带动作用;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GDP总量高,经济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衰落是必然的,但不是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京津冀内部交通联系便利。第12题,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措施是建设城市新区,促进产业转移升级,从而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由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可以通过交通带动落后城市的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3.A 14.D [第13题,图中经济Ⅰ轴沿长江分布,经济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等铁路线分布,①正确;经济Ⅱ轴经过江南丘陵,地势有一定起伏,②错误;M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区域能源供给较小但需求量大,需要从外区域调入,③正确;N区域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④错误。第14题,N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M区域低,在廉价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且该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大力承接M区域的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15.B 16.C [第15题,图中天津以新技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②箭头从天津指向北京,表示新技术工业的产品输出方向,B正确。第16题,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立生态环保联动机制,有利于加快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C正确。]
17.(1)旅游资源 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任答三项即可)
(2)旱地 增大
(3)BCD
(4)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条件;植被状况。
(5)(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 第(1)题,长江上游流域生物、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析可知,重庆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结合材料三分析可知,在5°~25°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第(3)题,长江上游为河流的水源涵养区,所以水土流失会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土壤肥力降低。第(4)题,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从降水、坡度、土质和植被状况等方面去分析。第(5)题,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需从保护和增加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及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