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06:2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古人总结了“人生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写友情的诗句: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面,我们将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和友情有关的,那就是杜甫的《客至》
导入:


杜甫
1.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2.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3.对比阅读,加深对诗歌理解。
学习目标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 ”。作品分格以沉郁顿挫为主。
知 人 论 世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三吏”
“三别”
诗史
李杜
诗圣
主要作品:
“律诗中登峰造极之作”
“杜集七言律第一”
诗史 “三吏”
“三别”
《秋兴八首》
《登高》
《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甫人生阶段
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
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政治理想。二十岁南游吴越、二十三岁到洛阳应举落第,后北游齐赵,与李白相遇。这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诗风浪漫豪放,与盛唐气象合拍。
困守长安时期(746一755)
天宝五载(746)杜甫入长安求仕,次年,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以上者”到京城应试,结果李林甫搞了一个“野无遗贤”的骗局,使应试者全部落选。这是杜甫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也是他创作的一个转机。“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的屈辱生活,使他开始透过社会表面的繁荣认识到朝廷的黑暗腐朽。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便始于此时。在屡遭挫折之后,直到天宝十四载(755)他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这一时期杜甫既周旋于上层,又接触下层,开始用诗歌反映现实,富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创作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与百姓一道流亡。寄家鄜[fū]州,只身投奔朝廷,中途被叛军掳入长安,写下《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留下了反映“安史之乱”的第一手最珍贵的资料,进入他一生中创作最活跃的时期,密切注视时局发展,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次年冒险逃出长安,到陕西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任左拾遗(从八品上),为营救房琯,触怒肃宗,后终因房琯事件牵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作品,标志着他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去秦州,从此远离朝廷,走上与人民接近的路。是年末,入蜀,于成都市郊筑草堂定居,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其间因军阀混战避难至梓州、阆州等地。大历三年(768)携家出蜀,沿途飘泊转徙,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舟中。这一时期,他寄身田园而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邃,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这一段时光,算得上杜甫一生中最明媚的时光。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相对比较安定,同时一家人团聚的生活在曾经长久的分别后显得格外幸福。成都秀美的风物景色更使得草堂生活充满了生活乐趣。这期间作者留下许多文字记录生活中美好温馨的点滴,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
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作者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偏指一方,“我”。
“过”:即探望、相访。
相过:即探望、相访我。
“喜”:表明喜悦之情。
题 解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shè
sūn
pēi
诵读诗歌
屋舍
群鸥
春水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草堂的南北,春水漫漫,只见鸥鸟天天成群而至。
1、诗人在诗歌第一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首联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绿水萦绕、春意荡漾
景色秀丽
不见访客,来的鸥鸟


皆春水
但见
日日
环境清幽
生活闲适
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烦扰
有水有鸟,
有动有静,
就是没有人
欢娱
遗憾
孤单寂寞
首联
屋舍
群鸥
春水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作用:(1)草堂的南北,春水漫漫,只见鸥鸟天天成群而至。 (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2)营造了一种清幽、闲适、明丽的意境。
(3)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看似欢娱,实则孤单寂寞的情感。
1、诗人在诗歌第一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首联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间的小路不曾因为客人而清扫,茅草的院门今天才为您的光临而敞开。
2、赏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运用到的手法。


今始
不曾
炼 字
颔联
不曾:说明从来没有客人来过,所以作者从来没有打扫,院子里的小径已是落红无数。
今始:是现在才的意思。简陋的门扉,到现在才为你打开。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内心无比寂寞
内心无比欣喜
盼望有客到来之久
惊喜之意
这么久终于有朋友来了,内心的寂寞顿时烟消云散
注: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
颔联
手法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
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客开。
互文
颔联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颔联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首联
盼客
颈联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
“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
“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
“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远市”“家贫”交代了作者此时的处境,隐含作者倾尽所有招待客人的盛情。
3、杜甫遣词可谓鬼斧神工,颈联无一字言情,却饱含情意。请试赏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颈联
3、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情感:
竭诚待客的盛情
好友来访的兴奋喜悦
好友来访而只能简单招待的歉意愧疚
与两人情感的深厚无间
手法:
细节描写、反衬
(详细介绍了待客酒菜何其
简陋及原因;
反衬出作者与好友情感至深)
待客
尾联
客人乐意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招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问客
邀邻
尾联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4、尾联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邀邻喝酒”——细节描写。
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


和朋友单独叙旧不好吗?
为何要邀请隔壁老翁一起喝酒?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在我们生活中,往往会遇到高兴的事情或者烦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遇到烦恼的事情,我们把它们憋在心里,时间久了,心情肯定会不断抑郁。如果我们遇到了欢快的事情,总是自己一个人享受,那么我们快乐总归是有限的。
尾联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4、尾联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情感:“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可见二位酒兴之浓,气氛的欢快。
这一细节别开生面,别有情趣,表现了诗人淳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尾联句意蕴丰富,耐人咀嚼,其作用有:
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
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来了没有呢 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
第三,表明感情之深。如果仅是泛泛之交,或者友情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邀邻陪酒呢?
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第五,构思奇特绝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既见不凡之人,又见不俗之情。
客至
待客
问客
闲适 孤寂
意外 惊喜
真诚 歉疚
欢快 尽兴
内容
感情
盼客
寓情于景
互 文
细节描写
细节反衬
手法
课文结构

这首诗前一层写诗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来访,表达了喜出望外之情;后一层写诗人仓促中只能以简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邻翁来陪饮,以尽宾主之欢,表现了诚朴、率真的态度,可见双方友情之深。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主题归纳
情感 : 孤寂——惊喜——融洽——兴奋
宾 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我栖身的这地方过于偏僻,很少有人来,我年老多病,需要搀扶难以多拜,请您担待。
我哪有名动天下的文章,你远来看我,车马停在江边,让我感谢又感慨。
屈尊贵客你整日停留这破草房,只能用粗茶淡饭招待你,我这腐儒没钱没能耐。
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小园开放的芍药花。
比较阅读
幽栖:清静的住所。经过:过访,来访。
再拜:拜两次。此句表客气尊重。
漫劳:劳驾您。 江干:江边
淹留:长期停留。 粗粝:即糙米。
腐儒:迂腐寒酸的儒生,作者常用自指。
供给:茶点酒菜。 药栏:花圃。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有造访之人。忽闻通报,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艰“难”。
表现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的不悦。
延客之状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我岂有文名,您徒劳过访。傲岸之态可掬,嘲讽之意自见。
惊讶之情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你这位“佳客 ”,入门就“坐”,“淹留”“竟日”,我虽不能盛馔相饷,也算尽礼了。我一生食“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还望多多包涵。
款待之事
客套尽礼数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药栏”,花药之栏,“看药栏”,即看花。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这是客套话,也有送客之意。
特致歉意,兼邀重来
  比较《客至》和《宾至》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说说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题。
 
 两首诗都是写迎接和招待客人的,但由于对象与诗人的情感关系的不同,“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这样就造成了诗人表达的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别。
《客至》 《宾至》
主语
居住环境
客至心情
如何待客
主客关系
诗人情感
语言
“客,寄也”,更显亲近
“宾,所敬也”,是表敬重的称谓
春意盎然、清幽僻静
幽静偏僻
意外惊喜
惊讶冷淡
盛情兼有歉疚
客套尽礼数
真诚深厚、亲切融洽
客套拘谨


热情洋溢,富有生活气息
庄重严肃,语带调侃
比较阅读
1、《客至》一诗写诗人“草堂”清幽的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
2、《客至》中表现寂寞之中嘉客临门而喜出望外的句子是 “ , ”。
3、《客至》中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 , ”。
4、《客至》中表现田园生活中淳朴的邻里关系的句子是。“ , ”。
5、《客至》中与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意趣相似的诗句是“ , ”。
情景默写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