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专题 地球、宇宙、空间科学
1.(2022嘉兴、舟山,10,3分)202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与月亮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天象。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最大最亮的是金星
B.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C.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D.该天象每月都会上演
2.(2022宁波,8,4分)下图所示是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
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
3.(2022杭州,12,3分)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我国始终致力于探月和深空探测领域,以期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做出中国贡献。“天问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说明其已经离开( )
A.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2022湖州,6,3分)潮起潮落反映了日、地、月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当月相是新月或满月时,地球上将出现天文大潮。出现天文大潮时月球的位置是下图中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22绍兴,3,4分)地球板块之间在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实验模拟板块碰撞形成海洋
B.图示实验模拟板块张裂形成山脉
C.地震、火山的发生与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关系密切
D.在流水和风的作用下板块之间发生了碰撞和张裂
6.(2022台州,8,4分)如下图,用生面团的发酵过程模拟宇宙的膨胀过程,生面团里的葡萄干代表一个个星系。面团发酵膨胀过程中,葡萄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大,能模拟星系在( )
A.彼此靠近 B.缓慢结合
C.相互远离 D.保持不动
7.(2022温州,4,4分)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下图所示位置时,这天的月相最接近于 (A)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8.(2021湖州,7,3分)下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
C.月球是球形的 D.地球是不透明的
9.(2021绍兴,2,4分)2021年太阳活动频繁,如图是太阳释放的耀斑,它出现在太阳的( )
A.色球层 B.光球层 C.日冕层 D.外层
10.(2021宁波,13,3分)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1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天问一号”拍摄的照片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回地球的
11.(2021杭州,12,3分)如图是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图,图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该地区夏至日昼夜长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20宁波,3,4分)2020年6月21日(夏至),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奇观,当天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天文现象》特种邮票,下图是其中的日环食邮票。关于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的月相是新月
C.这一天宁波白昼最短
D.这一天宁波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3.(2022绍兴,17,4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传递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说明中国很早就掌握了一年中四季更替的时间规律,四季更替的现象与地球的 公转 (选填“自转”或“公转”)有关。2月4日开幕式当天恰逢“立春”,地球处于下图中A位置,当天绍兴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选填“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
14.(2022金华,16,4分)2022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五)将发生今年最后一次月全食,届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看到美丽的“红月亮”高悬夜空。
(1)这一天金华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这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 位置(填字母)。
15.(2022湖州,20,4分)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居民节能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午日照示意图。
(1)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 (选填“朝南”或“朝北”)的。
(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
16.(2021金华,16,4分)“祝融号”在火星成功降落,使火星成为关注热点。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因呈火红色而得名。火星的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公转周期约为地球的两倍。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火星相邻的两大行星,除了地球外,另一颗是 ;
(2)火星上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在火星上一昼夜时长约为地球上的 小时。
17.(2020湖州,18,4分)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地球表层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1)太阳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
(2)如图①②③代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日经过湖州市某中学旗杆顶端的正午太阳光线。其中①是 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18.(2022丽水,1,4分)丽水市地处山区,泥石流多发。下列措施有助于减少泥石流发生的是( )
A.破坏地表 B.植树造林 D.毁林开荒 C.乱堆矿渣
19.(2022金华,3,3分)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是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地球由内而外分为地幔、地核、地壳三层
C.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大气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
20.(2022宁波,6,4分)2022年5月9日14时23分,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6.2级地震。下列有关此次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次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
B.发生地震的海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C.发生地震的海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此次地震没有释放能量,不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21.(2022金华,7,3分)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与泥石流是两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 B.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C.泥石流发生时,可以选择在泥石流中横渡逃生 D.地震发生时,若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避险
22.(2021湖州,8,3分)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向外辐射太阳能。下列关于太阳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C.地球上的水循环是由太阳能推动的
D.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23.(2021衢州,9,3分)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天地球位置处于下图中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4.(2021金华,12,3分)据最新测定的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平均每年约1厘米的速度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火山活动、地震 C.板块碰撞挤压 D.板块张裂
25.(2019金华,6,3分)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26.(2021温州,1,4分)《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如图),后在很多干旱地区也发现了类似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海浪
提高练习
1.(2022杭州一模)2021年12月2日(农历十一月廿八)被称为世界完全对称日,当日地球的位置处于图中(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2.(2022杭州一模)地球在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有规律的南北移动。能表示2022年夏至日(6月21日)太阳光(图中用箭头表示)照射情况的是( )
A B C D
3.(2022杭州模拟)2022年9月10—25日杭州市将举办亚运会,结合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9月10日地球处丙和丁之间
B.亚运会期间杭州的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C.亚运会期间杭州经历的节气为秋分日
D.9月25日正午,杭州某中学操场上的同学发现自己的影子偏向南边
4.(2022杭州一模)下列现象: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有(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5.(2022杭州一模)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在杭州举行,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下列关于这一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月球绕地球运动 图2 地球公转示意图
A.月球在图1中的c点 B.地球在图2中的C、D之间
C.杭州昼长夜短 D.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大
6.(2022杭州一模)2022年4月6日21时,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27.77°N,100.63°E)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宁蒗县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的内部
C.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呼救
7.(2022杭州一模)北京时间2022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初十)凌晨5点22分,一颗此前尚未被发现的小行星“Sar2593”在挪威扬马延岛西南与地球大气层相撞,所幸这颗小行星的宽度在1~2米,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破坏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
B.当天晚上的月相如上图
C.该小行星与大气发生摩擦时将动能转化为内能
D.小行星“Sar2593”之所以会落入地球大气层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8.(2020杭州一模)阿波罗16号月球探测器于1972年登陆月球,宇航员查尔斯·杜克将全家照放在月球上,如今这张照片已经在月球上存在了49年之久(如图)。这张照片( )
A.从地球带到月球时,质量不发生变化
B.已经老化,是因为日晒雨淋的结果
C.偏离原来的位置,由于风力吹拂
D.已随月球绕地球公转了49圈
9.(2022宁波一模)如图,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10.(2022杭州一模)2021年7月,台风“烟花”带来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风力最大超过10级,对整个华东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风破坏力巨大,尤其是台风眼处常有狂风暴雨
B.台风到来时可在高大树木、广告牌、低洼区躲避
C.台风带来的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来源之一
D.暴雨或特大暴雨引发泥石流时,应顺着泥石流方向逃生
11.(2022金华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由内向外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板块构造学说是已经被证实的完全正确的理论
12.(2021宁波)(6分)宁波某校课外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圭杆,进行为期一年的“观竿测影”活动。2021年3月14日正午时刻,圭杆的杆影如图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5.7 cm。(6分)
(1)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 方。
(3)预测2021年6月20日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将比55.7 cm (填“大”或“小”)。
13.(2022温州模拟)(6分)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返回地面。(4分)
(1)“太空出差三人组”返回地面当天的月相是 。
(2)载人飞船返回时需要规避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主要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哪一层 。
14.(2022绍兴模拟)(6分)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190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4分)
(1)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大洋两岸 (选填序号)的相似。
①气候类型 ②古老地层分布
③生物分布 ④古生物化石
(2)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大洋中部的地幔物质从地壳裂缝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推开。“海底扩张说”是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的。
综合提升
1.(2022杭州一模)2022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七),富阳区取得抗疫的胜利,全区交通恢复正常。下列有关这天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是上弦月
B.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2.(2022杭州模拟)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下列关于三者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形成四季更替的原因
B.我们肉眼可见的太阳主要是太阳的色球层
C.地球的结构从内到外为地壳、地幔、地核
D.月球是绕地球运动的唯一天然行星
3.(2022宁波模拟)2022年5月5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立夏是夏天的开始。“立夏”这一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位置大致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2杭州模拟)对下列图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上弦月 ②杭州位于东经30° ③壤土类土壤模型 ④风力影响形成
A.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022杭州一模)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廿二)8时38分,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3.45度,东经121.54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使地壳不断运动
B.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台湾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D.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6.(2022杭州一模)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叙述合理的是( )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2021丽水)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在我国某些区域能观察到“超级红月亮”,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 )
A B C D
8.(2021嘉兴)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9.(2022丽水模拟)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晚,一弯月与火星和毕宿五(金牛座的一颗红巨星)上演了“双星伴月”和“红眼笑脸”的精彩戏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是行星
B.当天月相为下弦月
C.当天地球位于乙丙之间
D.当天火星和毕宿五离地球一样远
10.(2021杭州)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11.(2022金华模拟)(5分)2022年3月22日(农历二月二十)是举行金华市模拟测试的日子。(4分)
12.(2021台州)(5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登陆月球,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6分)
(1)图甲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甲、乙、丙、丁中,表示火星的是 。
“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
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3)“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前,科学家需要结合火星对探测器的引力大小,确定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的速度。图乙是地球、火星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图像,由图乙可知,探测器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小比在地球上要 。
(1)上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① (填序号)。
(2)地球公转产生了 四季更替 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
专题 地球、宇宙、空间科学(解析)
1、解析 图中体积最大的天体是木星,最亮的天体是月球,A错误;农历三月二十四的月相是下弦月,B错误;太阳系中,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四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C正确;该天象较为罕见,不会每月都上演,D错误;故本题应选C。
2、解析 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自转造成,B描述错误。故本题应选B。
3、解析 “天问一号”离开地球到达火星,说明已不受地球的引力,故不属于地月系,A、B、C错误,D正确。故本题应选D。
4、解析 当月相是新月或满月时,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①③满足,B正确。故本题应选B。
5、解析 图中实验模拟的是板块张裂,板块断裂张开形成海洋和裂谷,A、B错误;地震、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C正确;板块碰撞和张裂与流水和风的作用无关,D错误。故本题应选C。
6、解析 葡萄干代表星系,葡萄干之间的距离变大,说明星系距离变大,所以该实验能模拟星系在相互远离,A、B、D错误,C正确。故本题应选C。
7、解析 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时间为农历初一,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应选A。
8、解析 月偏食的形成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当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当月球运行至地球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就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从而看到月缺的一块,即题中的“圆弧”。该“圆弧”与地球是球形、地球不透明均有关,与月球的形状无关。故选C。
知识归纳 月食成因: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当月球运行至地球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就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会看到月缺的一块,即月食。月食发生在农历月十五前后。
9、解析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A正确,B、C、D错误。
10、解析 下弦月发生在农历廿二、廿三,B描述错误。
11、解析 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由图可得,②符合,A、C、D错误,B正确。
12、解析 日环食发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故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新月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球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图中所示为新月,故B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宁波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大,昼最长夜最短,故C描述错误,符合题意,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解析 四季更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2月4日介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绍兴位于北半球,所以昼短夜长。
14、解析 (1)11月8日介于秋分日后,冬至日前,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2)农历十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此时日、月、地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即月球处于C位置。
15、解析 (1)八大行星中,与火星相邻的行星分别是地球和木星;(2)由题干可得,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故火星上一昼夜约为24小时。
解析 (1)可再生能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2)湖州市在北回归线以北。图中①②③代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日经过我国浙江省湖州市某中学旗杆顶端的正午太阳光线。其中①是夏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此时,湖州市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影子最短;③代表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此时,湖州市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最小,太阳辐射最弱,影子最长;②是春分日或秋分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湖州市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及影子长短介于夏至日与冬至日之间。
知识拓展 (1)被人类开发利用一次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目前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2)地球上,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18、解析 破坏地表、乱堆矿渣、毁林开荒都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A、C、D错误;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从而减少泥石流的发生,B正确。故本题应选B。
知识拓展 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
(1)山区(特别是陡峭的地形)利于水流汇集,水流速度较快,侵蚀能力强。
(2)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流水侵蚀。
(3)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侵蚀能力强。
19、解析 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B错误。故本题应选B。
20、解析 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的运动离不开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A正确;台湾发生地震的海域在环太平洋地带,B、C错误;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能量的过程,D错误。故本题应选A。
21、解析 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A正确;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弱流水的侵蚀作用,从而减少泥石流的发生,B正确;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上跑,C错误;发生地震时,若在底楼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避险,D正确。故本题应选C。
22、解析 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选D。
23、解析 甲春分(3月21日前后)、乙夏至(6月22日前后)、丙秋分(9月23日前后)、丁冬至(12月22日前后),7月1日在夏至与秋分之间,B正确。
24、解析 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是珠峰升高的原因,A、B、D错误,C正确。
25、解析 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带,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可见地震带在全球分布是不均匀的,A错误;地壳运动是地球内力所致,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B正确;发生地震时要远离建筑物,C错误;目前还无法做到对地震及时、准确地预报,D错误。故选B。
26、知识拓展 (1)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2)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界及相邻区域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所示是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城堡,A、C、D错误,B正确。
提高练习
1、解析 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b位置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d位置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所以12月2日地球位于bc之间。故本题应选B。
2、解析 2022年夏至日(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应选A。
3、解析 9月10日地球处乙和丙之间,A错误;亚运会期间杭州的白昼时间一直变短,B错误;秋分为9月23日前后,亚运会期间杭州经历的节气为秋分日,C正确;杭州(120°E,30°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9月25日正午,操场上同学的影子偏向北边,D错误。故本题选C。
4、解析 ①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反射太阳光;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③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且地球自转;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也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⑥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是因为地球自转。故本题应选C。
5、解析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满月,月球在图1中的a点,A错误;图2中A点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B点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9月10日应在A、B之间,B错误;9月10日在秋分之前,杭州昼长夜短,C正确;杭州位于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大,D错误;故本题应选C。
6、解析 宁蒗县(27.77°N,100.63°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A错误;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交界处,B错误;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C正确;地震发生时,应迅速撤离到宽阔地或躲在坚硬物下,D错误;故本题应选C。
7、解析 春分日为3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故2022年3月1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A正确。农历二月初十为上弦月,当天晚上的月相如图所示,B正确。小行星闯入地球大气层,其表面会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错误。小行星“Sar2593”之所以会落入地球大气层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D正确。故本题应选C。
8、解析 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A正确;月球上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雨,B、C错误;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一年,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并不是一年,D错误。
9、解析 日食是“偏食→全食→偏食→复原”的过程,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从西侧开始到东侧结束,③④①②为正确的顺序。故本题应选B。
10、解析 台风破坏力巨大,但台风眼处常风平浪静,A错误;台风到来时,不可在高大树木、广告牌、低洼区躲避,容易被砸伤、被洪水冲击,B错误;台风虽然有危害,但也会带来降水,缓解旱情,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来源之一,C正确;暴雨或特大暴雨引发泥石流时,不可以顺着泥石流方向或横跨泥石流逃生,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上跑,D错误;故本题应选C。
11、解析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A错误;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B错误;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C正确;至今为止,板块构造学说没有被证实是完全正确的,D错误;故本题应选C。
知识总结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或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易形成火山和地震。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12、解析 (1)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北方。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方位为正南,杆影指向北方。(3)从2021年春分到2021年6月20日,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时刻,该圭杆的杆影长度将变短。
13、解析 (1)农历三月十六,月球、地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居中,此时月相是满月;(2)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存在于对流层,也是极端天气主要发生的大气层。
14、解析 (1)大洋两岸古老地层、生物分布、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说明大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气候类型的相似性与“大陆漂移说”无关。(2)“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
综合提升
1、解析 农历正月初七,月相是上弦月,A正确;2月7日,地球运行到图中④和①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C错误;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的,D错误。故本题应选A。
2、解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形成四季更替的原因,A正确。我们肉眼可见的太阳主要是太阳的光球层,B错误。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为地壳、地幔、地核,C错误。月球是绕地球运动的唯一天然卫星,D错误。故本题应选A。
3、解析 5月5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立夏”这一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位置大致在④位置,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故选D。
4、解析 ①是下弦月,②杭州位于东经120°,北纬30°,所以①②错;③图所示为壤土类土壤模型,④所示风蚀蘑菇是风力影响形成的地貌,③④正确。故本题应选B。
5、解析 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因为地壳不断运动造成的,选项因果关系颠倒,A错误;3月24日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以北(北半球),并正向北移动,B正确;台湾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C错误;农历二月廿二的月相为下弦月,D错误。故本题应选B。
6、解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本题应选C。
7、解析 由题“农历四月十五”可知,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满月。故选C。
知识归纳 月相
8、解析 此时人看到的月相是月球的东半面亮,故为下弦月。在下半夜能看到下弦月,故看到该月相的时间为清晨。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一题多解 通过看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人此时位于晨线上,故为清晨。
9、解析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A正确;农历二月初七月相为上弦月,B错误;3月19日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前,地球应在丁甲之间,C错误;火星位于太阳系,毕宿五位于银河系,离地球不一样远,火星离地球更近,D错误;故本题应选A。
10、解析 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形成的。大西洋是由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A、C、D错误,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解析 (1)地球处于①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故3月22日,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①。(2)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12、解析 (1)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2)火星的“乌托邦平原”上的乱石荒原与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3)由图乙可知,火星的引力小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