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鸿门宴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鸿门宴 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09:5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鸿门宴 课时作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没有碳-14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幸运的是,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己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加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呈现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音。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祭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纪念成功人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心存忧患意识。所有这些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神,建树我们的文化灵魂,提出了非常久远的任务。
(选自《司马迁实录精神》,有增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所以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更小。
B.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秉笔直书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
C.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D.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史为鉴,也让人们记住自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迁记史的实录精神。
B.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号召。
C.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阐述,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较论证等。
D.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述了司马迁记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那么这个史官必须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能够不畏强权。
B.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经受了来自朝廷高层对他的种种非难,但作为一名史官,秉笔直书是他胸中的最大心愿。
C.呈现真实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活,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执着,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等实录精神。
D.我们祭奠缅怀司马迁,既是对司马迁写下历史巨著《史记》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对他这种实录精神进行讴歌与赞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
吴潜
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简要分析。
三、选择题
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文中的“沛公”指爵位。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
C.相,是指在朝中的文臣,一般特指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D.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而现在的“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 B.张良入谢 谢:辞谢
C.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第二次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记·项羽本纪》以“鸿门宴”为界,明显地分出前后两个不同的部分。鸿门宴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项羽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此前的灭秦,是一场以暴易暴式的革命。 【甲】 复仇者项羽如狂飙突起,如冤鬼索债,挟着民间的冲天怨气,无坚不摧、无敌不克。他指挥倜傥,游刃有余,指顾从容。
但在鸿门宴后,项羽处处捉襟见肘,时时被动挨打,并不是前期的项羽冰雪聪明,后期的项羽愚蠢笨拙,其实是他的对手变了! 【乙】对付恶贯满盈的暴秦,项羽的军事天才绰绰有余;而对付一个貌似弱小实则生机勃勃的刘邦集团,他的政治才干就相形见绌了。
张良这把绵软的剃刀,在剃度了暴秦之后,并没有完成他的历史使命,还有一个同样至刚至强至暴至亢的对手,需要他来解决。【丙】是的。像项羽这样天下莫可与争锋的强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羁縻得住他?而是刘邦的耐心和张良的软功夫。
8.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 B.捉襟见肘 C.冰雪聪明 D.而是
9.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五、语言表达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孩子们暑假整天看电视、用电脑,_________,同时还会影响注意力,降低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眼睛疲劳,影响视力;姿势随意,引起颈部软组织劳损或颈椎病;一边看一边吃饭或吃零食,导致消化不良或胃病。更应注意的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看电视、玩电脑上,_________,上进心、求知欲也会随之下降;沉迷于电视、电脑还会使孩子与外界的语言沟通减少,从而影响表达能力和反应力。由于孩子往往缺乏自制力,预防这种不良后果最好的办法是___________。
六、句子默写
11.补出下面的诗句。
(1)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3)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何辞为
七、微写作
12.从下列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要有文采,100字左右。
孔子 屈原 刘邦 项羽 荆轲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A项,“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错误,根据原文第①段“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可知,司马迁在政治上的劣势是由其性格决定的,他能改变的东西很少,不仅仅“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
C项,“处于平等的地位”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④段“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王侯将相和布衣百姓“处于平等的地位”。
D项,“也让人们记住自己”错误,根据原文第⑦段“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可知,“也让人们记住自己”是结果不是“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所在。
故选B。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如例证、引证、比较论证等”错误,从全文来看,并没有运用“举例论证”。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错误,根据原文第②段“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可知,“爱憎分明”不属于实录精神。
故选C。
4.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惜春女子的形象。暮春时节,女子禁受不住寂寞小院的沉闷,独立桥头,用一枝杨柳来捕捉春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诗句明确主人公的特点、身份、地位,再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表达技巧,总结清肝作用,概括其特点。
从词中来看,这个主人公是一位女子,第一句“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因春天的到来池水更加碧青,花栏中即将败落的花朵依然挂着残红。此句中暗含了女子看见残红心生沉闷之意。“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意思是:她独自站在画桥东,手握一枝杨柳幻想拴住春风这行动是天真可爱的,然而又是十分美丽的,春风中的柔柳和“独立画桥东”的女子相互映衬,令人陶醉,这一句表达了女子惜春之意。所以该词的上阕描写了一个天真、可爱的惜春女子的形象。
【点睛】古诗词鉴赏常见考查角度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无论考查什么都离不开句意及情感主旨等信息,至少占一半分数,所以要做好鉴赏题,能疏通文字障碍,即准确翻译是前提条件,会翻译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情感把握观点态度。
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文中的‘沛公’指爵位”错误,文中“沛公”是尊称。
故选A。
6.C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与用法。C项,再,第二次。错误。应该是:再,两次。
7.D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D项,“脱身”古今意思相同,是“离开某场所,摆脱某事情”的意思。其余几句用法都不同。A项,“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山东”古义是指崤山以东;B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中“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C项,“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中“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不一般的情况”。
8.D 9.A
【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倜傥”,洒脱,卓异,不同寻常。此处形容项羽在鸿门宴之前灭秦的战争中的表现,符合语境。
B.“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语境是形容鸿门宴之后项羽的处境艰难,符合语境。
C.“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语境说的是聪明,符合语境。
D.“而是”,连词,通常与“不是”连用,构成“不是……而是”的关联词,表示并列关系。结合语境来看,前面是问句,“像项羽这样天下莫可与争锋的强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羁縻得住他”,后面是回答,填写“而是”显然与语境不合,应使用“还是”。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无坚不摧”之后的顿号改为逗号,因为“无坚不摧”“无敌无克”是并列谓语,顿号是并列词语或短语间的停顿。
故选A。
10. ①往往会损伤身体健康 ②(学习的)注意力会分散 ③家长要及时正确引导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段表达连贯的能力。可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处,根据后文“同时还会……”主要说的是精神方面的损害,那么前面应该说对身体方面的损害;第二处结合后文“上进心、求知欲”,那么前面应该是说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的影响;第三处是谈论方法的,怎么做才可以控制孩子不玩电脑呢?前文说“由于孩子往往缺乏自制力”,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要及时正确引导”。
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处,根据后文“同时还会……”主要说的是精神方面的损害,那么前面应该说对身体方面的损害。
11. 其意常在沛公也 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  我为鱼肉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点睛:注意“意”“常”的写法。
12.孔子:遥望山川,他是最高的峰;俯视大地,他是最深的海;眺望苍穹,他是最亮的星。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把世人驮到智慧的彼岸。一个伟大的智者,不仅凭智慧,更凭仁爱感动世人,照亮世界。
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刘邦:他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神出鬼没的军事才能,没有超人的胆识,但他有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品德。虽然他的智慧略带狡诈,他的行事有些“无耻”,但他却给了全世界最大的一个民族以姓氏。
项羽:他是一位怀揣壮志、果敢勇武的西楚霸王,他也是一位率真自尊、儿女情长的伟丈夫。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是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在词人的眼中,他是令人仰慕的“人杰”“鬼雄”;在史家眼中,他是迷信武力、缺乏宽容、政治幼稚、令人扼腕的悲情英雄。
荆轲: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死别离;一笑,彰显英雄本色。他有勇有谋,重诺守信;他睿智沉着,用大智应大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仍逆不过历史潮流,大势所迫。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能力。结合题干要求“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评论需要符合人物性格,涉及正反两方面。从备选的历史人物中,选取自己熟悉的,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评论。应抓住人物特点从正反两面加以评说,不能只谈人物事迹。如项羽,正面:1、项羽是中国勇战派第一名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功上就是韩信也不能相比,所以在战功上项羽很厉害。2、跟项羽有关的成语:破釜沉舟、以一当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还乡定都、沐猴而冠、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鸿门宴、作壁上观、锦衣夜行。3、项羽失败了,一般人都同情弱者。反面:项羽残暴:杀俘虏、烧咸阳;项羽有很多机会赢,但是都放弃了。
【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