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封城
刘正权
不用抬头,余一菲就知道,妞妞又站在阳台上啃手指。
已是封城第三天了,该死的冠状病毒,若能抓住它的身影,余一菲是不惧与它贴身肉搏血战到底的,妞妞爸爸那么高大,还是运动员出身,不照样被她给扫地出门了?
这场离婚大战,以余一菲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唯一的遗憾,是妞妞在这五年拉锯战中,落下了动辄就啃手指头的后遗症。
妞妞六岁了。一岁的孩子啃手指,是因为处于用嘴唇认识这个世界的阶段,会习惯性地吮吸手指。六岁以后还啃手指,心理医生说了,这是孩子情绪紧张,靠啃手指甲分散压力。
离婚前,这个家庭哪天不是兵戎相见﹖客厅是主战场,卧室是小校场,厨房是兵器库,卫生间是疗养室。阳台作为唯一的缓冲地带,每每战火蔓延,妞妞就在那儿避难。
余一菲曾经发誓,要把阳台密封起来——妞妞在阳台上啃指甲的一幕,无异于昭告天下,他们家又“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了。
誓言还未落地,小区已被密封。
新型肺炎来势汹汹,是余一菲不曾预料到的,先前忙于内斗,压根没心思过年,等战局落定,全国已打响抗击肺炎的战疫。
封城封路不封心。话虽这么说,余一菲心里却陷入冰窟窿。她是外省嫁过来的,虽娘家有人,但鞭长莫及,而妞妞爸爸一气之下远走国外。
小区一封,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妞妞有罕见的自闭症,这也是余一菲和妞妞爸爸吵架的一个燃爆点,两人都指责对方应为此事负责任,双方同时都为自己推卸责任。
望着妞妞,余一菲绝望了。现在流行的说法,宝宝都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可你为什么不让妈妈看到一星半点可以燎原的光芒呢?
病毒肆虐下的小城,没了往日的喧闹,甚至,都有人怀念余一菲家里砸电视机摔玻璃杯的爆裂声了,怎么说,那都是展示勃勃生机的一种生活态度。
从卧室到客厅是散步,从客厅到阳台,就是游公园了,毕竟可以极目楚天舒呀。感谢未来得及封闭的阳台,让余一菲有了莫名的慰藉。啃手指头不是孩子的专利,小区阳台上,竟然有成年人,下意识地啃着手指或抓着头发。
每天水涨船高的确诊病例,每天上升的死亡人数,每天严峻的宣传态势,让人内心由对病毒的轻慢迅速过渡成对疫情的恐惧。
翻看朋友圈微信,成了余一菲生活的重中之重,她尤其想知道,最早被封城的武汉人是怎么熬过这一周的。
借鉴一下别人的生活智慧算是曲线救家吧……果真让她看见了一则:别问我们这些关在家里的武汉人每天怎么过的……。
下午数了一下,我家阳台木地板三百八十块左右,可能存在误差,明天接着数!我家对面一栋楼,空调挂了一百六十七个,不会错,我数了几遍,我家孩子数了好几遍!
余一菲心中一酸,不是为那个把空调数了好几遍的孩子,是为妞妞。妞妞还会不会数数,至今还是个谜,这几年只顾吵架了,压根没跟孩子好好待过一天,就从数数弥补吧。阳台对面是没有楼的,倒是有一条大马路,那就数车吧,人,想数到十位数有相当的难度。
以车代步,总归比步行安全系数高。
一辆!余一菲指着老远驶过来的一辆车尖叫。妞妞的眼神亮了起来。
二辆!余一菲脖子伸出老长,那车才甲壳虫般大小。妞妞的手指从嘴唇边挪开。
三辆!余一菲报完数,才有救护车的鸣笛声呼啸而来。妞妞喉咙上下滑动了一下。
半天下来,路过的车勉强才凑够五十辆。
记得快一岁时,妞妞能从一数到五十的,一岁后,却莫名地不再开口。那正是余一菲和妞妞爸爸彼此看对方不顺眼的矛盾高发时段。
夜幕降临,第一百辆车终于从街上驶过,余一菲打了鸡血般,对躺在怀里的妞妞说,乖,明天咱们再数,好不?
妞妞眼中亮晶晶的,点点头,再眨眨眼。
数完车辆,数小区上空飞过的鸟,数完小区上空的鸟,数天上飘过的云朵,数完云朵,数小区绿化带上开了花的腊梅树,四天日子不经意间流淌过去。
那天,余一菲正在厨房煮方便面,家里储备的食物已空了,忽然有个似曾熟悉的口音从阳台蹿进厨房:好多人,有一百零八个呢!
余一菲激动起来,这不是妞妞的声音吗?
果然是妞妞,阳台上,妞妞正凝神看着小区门口数人头。
顺着妞妞目光望下去,封闭的小区门已打开,有运送生活物资和医疗防护物资的车一溜儿排在门口,忙个不停卸车的人有当兵的,有医生,有社区干部,还有志愿者,不多不少,真的一百零八人。
车是从山东开来支援湖北疫区的,每辆车上都贴着大红的宣传标语:隔山,隔水,不隔爱!
余一菲把妞妞抱起来,指着车上的大红宣传标语说,来,乖妞妞,跟妈妈念!
妞妞小脸胀得通红,喉咙喘着粗气,一字一句地,说出的却是,妈妈,什么时候再封城?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小说以妞妞的话“妈妈,什么时候再封城”结尾,试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奴羊
红柯
屠夫走到羊跟前,羊们齐刷刷抬起头,异口同声“咩——”叫起来。屠夫一眼认出头羊,毫不客气地拎起来,就像出门人拎自己的包。刀子又轻又快。刀刃像哨子,在屠夫手里响着。刀子像深水里的鱼发出哗哗的搏击声。刀子左右飞动,越飞越快,整个羊发出骤雨般的轰响,仿佛两架钢琴在里边演奏。
村里的女人们不敢看被请来杀过年羊的屠夫宰羊,她们跑回林带里去,跟活羊待在一起,不停地摸羊脑袋抱羊脖子。羊会咩咩叫,她们不会。她们会说话,说啥呢?说啥羊都听不懂。
屠夫朝这边走过来,脸跟石头凿的一样没表情,女人和羊都静悄悄的,屠夫那张没表情的石头脸把她们吓住了。屠夫顺手一牵,羊就轻飘飘跟他走。
羊全垮了,全崩溃了,当屠夫走过来时,它们嘴里发不出声音,眼泪汪汪地看着屠夫。有那么一只羊,当屠夫把它摁到屠案上时,它竟然跳下来跪在屠夫跟前。大家目瞪口呆。一般屠夫遇到这种场面,便会丢下刀子,扬长而去,另谋职业。但这只绝顶聪明的羊看走了眼,这个屠夫只愣一下,就把神收住了。屠夫绝不走神,他要把活做完。收尾活儿又快又猛,刀子跟闪电似的,白晃晃的亮光在羊身上晃几下,羊就变成了一堆鲜嫩的红肉。
屠夫意犹未尽,他还要去林带。林带里还有一只羊,躲在女人堆里。那只羊自己走出来。它之所以落在后面,是因为它最小,另一个原因是它不合群;前边那十四只是新疆细毛羊,这一只是美丽奴羊。美丽奴羊既不哀号也不下跪,连眼泪都没有;它眼睛里只有光,一种很柔和很绵软的带着茸毛的亮光,朝屠夫忽闪几下,转身走开,一直走出林带,走向青草地。
大家围上来要截住美丽奴羊,屠夫说:“它饿了,让它吃饱。”
美丽奴羊穿过林带和麦地,往南边的草地走去。在麦地的尽头,牧草从平缓的长坡绵延到奎屯河,美丽奴羊走进深草就再也不动了,大家只能看见一个白点,风吹草散,才露出羊的大半,草聚在一起,羊就不见了。有女人小声说:“这羊是吓呆了,动都不动,哪有这样吃草的羊。”回答的声音更高:“快要死了能吃多少,叫你吃你能吃多少?”
屠夫走的时候把刀子也带上了。他踩着麦地,麦子还没有长出来,地皮又嫩又软,美丽奴羊踩出的蹄印很小,只有酒盅那么大,但很深,有些蹄印里还露出了麦种。一溜羊蹄印非但没有损伤麦地,反而使地显得平和、绵软而高贵。
麦地那边的草被割光了。屠夫的腿脚在草丛里发出厚重的刷刷声,只有那些长着大嘴巴、大舌头、宽牙床的大牲畜,吃草时才发出这么雄壮而缓慢的刷刷声。屠夫在牧草里走了好多年了,从来没有这么清晰地听到过牧草的响动,也从来没有这么为自己结实有力的腿脚而自豪过。
他看到了那只美丽奴羊。他只看到它的大尾巴和背,后来他看到羊的侧面,脑袋、脖子和身子。屠夫有一双好眼睛,他的瞳光穿过白绒绒的皮毛,在羊的筋肉间流动;红肉、白骨、黄筋,青沉沉的血管和饱满的腑脏,闪射出一片冰凉的光芒,从他的额头穿过。世界趋于澄明。他的天眼开了。那双不听话的腿把他带到美丽奴羊跟前,羊静静地看着牧草,它有一个黑黝黝的嘴巴,可它不吃草,嘴巴、鼻子、眼睛、耳朵全都沉浸在牧草所散发的寂静中。
美丽奴羊是一种新品种,刚推广的时候他就认识它们了。他蹲下去,再高的汉子只要蹲下去,就会跟羊一样高。他看到美丽奴羊特有的双眼皮,眼皮一片青黛,那种带着茸毛的瞳光就从那里边流出来,跟泉眼里的水一样流得很远很远。美丽奴羊就用这种清纯的、泉水般的目光凝注牧草和屠夫,屠夫感到自己也成了草。人跟草一样,即使在寂静中,也会有一种内在的旋律在回荡。
他的身体里响了一下,声音很大,麦地那边的人都能听见。他栽倒时手和膝盖着地,刀子扎进沙土,连柄都进去了。他望着比他高的羊。
他仿佛才认识这只羊。
他爬起来,走出深草区。走到空矿的草茬地带,此像溺水的人回到岸上。他告诉大家:那是只神羊,杀不了的。他没给大家讲他膝盖落地的事情,可他的神情是这样的。
(选自《人民文学》,1997年第4期)
2.小说开篇写屠夫杀羊,结尾写屠夫不杀美丽奴羊,这样的情节设置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候鸟的勇敢
迟子建
金瓮河因两岸草木凋敝,陡然开阔了。
张黑脸看着夏候鸟渐次南迁,为那只有腿伤的白鹳而心焦,因为它每一次起飞,都要在地面助跑很久,勉强跃起,也飞不高。周铁牙①对张黑脸说,只要大雁和东方白鹳南飞,这一季的工作就宣告结束,可以回城了。如果那只受伤的白鹳飞不走的话,不用管它,因为那是它的命。
张黑脸表示,这只东方白鹳不走,他就不撤。
周铁牙说:“白鹳是幌子,你惦记着德秀师父②吧?”
张黑脸也不遮掩,非常认真地说:“俺和我,两样都惦记着。白鹳得让它飞,娘娘庙的人,俺会让她长出头发,冬天时娶她回家。”
周铁牙听后哈哈一笑,只当张黑脸说胡话。
最后一批东方白鹳,选择的则是黄昏时分迁徙。三只成年白鹳,带着它们在这儿孵育的五只白鹳,在落日中起飞。断后的是三圣殿上的那只成年雌性白鹳。它在迁徙之前,来到金瓮河畔,看望它的伴侣。它们交颈低语,耳鬓厮磨,恩爱不舍。当断后的雌性白鹳追随它们的孩子,飞向天空的刹那,落日血红,它就仿佛衔着落日在迁徙,孤独地留在大地的那只受伤的白鹳,仰望天空,发出阵阵哀鸣。
一场又一场的霜,就是一场又一场大自然的告白书,它们充分宣示了冬天即将到来。夏候鸟飞走了,山林陷入了短时的寂静。那只无法离开的东方白鹳,并不气馁,它孤独而顽强地在寒风中,一次次地冲向天空,一次次地落下,再一次次地拔头而起。每当听到它飞起后又无奈落地的沉重声响,张黑脸都要难过很久。他想着如果它落雪前不能飞走,就把它抱进管护站,饲养一冬。他不能让明年春天它的伴侣飞回时,见不到它的踪影。
张黑脸做好了为这只白鹳而留守管护站的准备,甚至要推迟婚期。一日下午,他正准备去拾柴,听见空中传来“嘎啊——嘎啊——”的叫声,是一只东方白鹳飞回来了,它直奔河畔受伤的白鹳。张黑脸欣喜地奔过去,一望,果然是受伤白鹳的伴侣。看来它将孩子们顺利送上迁徙之旅后,还是放不下它的爱侣。
“雪就要来了,抓紧飞吧,你们能行的——”张黑脸每日给它们投食时,都要这么鼓励一句。它们似乎听懂了,在与时间赛跑,很少歇着。它们以河岸为根据地,雌性白鹳一次次领飞,受伤白鹳一遍遍跟进,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终于在一个灰蒙蒙的时刻,携手飞离了结了薄冰的金瓮河,渐渐脱离了张黑脸的视线。
那天晚上,张黑脸吃过饭,刮了胡子,不久天空飘起了雪花,簌簌的落雪声,让他觉得那对白鹳走得真是及时。
第二天早晨,张黑脸还在酣睡,被“嘭嘭——”的敲门声惊醒了,是德秀。她为张黑脸做了早饭,他们每人吃了一碗面条,之后去山里拾柴。下雪的缘故,柴火被雪掩埋了,分辨不清,再说他们迷恋两个人在雪地无言行走的那种踏实和幸福感,所以忘却了拾柴,一路向南,走了很远很远。直到中午,他们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准备回返时,德秀首先看见松林的白雪地上,似有几朵橘红的花儿在闪烁。她拽着张黑脸奔向那里。那傲雪绽放的花朵,原来是东方白鹳鲜艳的脚掌!那两只在三圣殿坐窝的东方白鹳,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命运的暴风雪。
这两只早已失去呼吸的东方白鹳,翅膀贴着翅膀,好像在雪中相拥甜睡。张黑脸指着它们对德秀说:“这只白鹳叫树森③,那只叫德秀,我和你,你和俺,就是死了,也要埋在一起,咱把它们埋了吧。要不乌鸦和老鹰闻到了,就把它们给吃了。”
雪下林地还未冻实,他们没有工具,为两只硕大的白鹳挖墓穴,只能动用十指。他们从中午,顶风冒雪,干干歇歇,一直挖到傍晚,十指已被磨破。当他们拾白鹳入坑时,那十指流出的鲜血,滴到它们身上,白羽仿佛落了梅花,它们就带着这鲜艳的殓衣,归于尘土了。
张黑脸和德秀师父葬完东方白鹤,天已经黑了,他们饥肠辘辘,分外疲惫。当他们拖着沉重的腿向回走时,竟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狂风搅起的飞雪,早把他们留在雪地的足迹荡平。张黑脸和德秀师父很想找点光亮,做方向的参照物,可是天阴着,望不见北斗星;更没有哪一处人间灯火,可做他们的路标。
【注】①周铁牙,金河候鸟自然管护站负责人;②德秀师父,一个被人认为是克夫的愁苦女人,走投无路之定到松雪庵出家为尼。③树森,张黑脸的原名。
3.这篇小说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答案
1.①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封城的日子里,妈妈陪伴妞妞数数,让妞妞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和爱,自然而然就会说出这样的心声。②突显妞妞的性格特征。妞妞的自闭症,就是父母吵架离婚缺爱造成的,妞妞明白,因为封城才得到了妈妈的陪伴,才得到爱,所以会由衷地问出“什么时候再封城”的问题。③点明主题。虽然封城,但是没有阻断爱,城封了爱有了,封城提供了陪伴家人的条件,点明母爱和耐心创造了自闭症的如如居然开口说话的奇迹这一主题。④结尾照应标题。“封城”既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关键词,统领全文内容,这样结尾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2.①表现屠夫高超的技艺。开篇写屠夫杀羊的情节,表现了屠夫技艺的高超。②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开篇、结尾都写与羊有关的情节,首尾照应,使情节更加紧凑、完整。③通过对比,表现屠夫的思想变化。促使屠夫不杀美丽奴羊的原因是这只羊本身体现出来的高贵的生命特点,通过屠夫不杀羊的情节,表现了屠夫对生命的欣赏和尊重。
3.(1)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人物形象。一场葬礼进一步拉近了张黑脸与德秀师傅的关系,他们心意想通,相扶相携,在严峻的现实中寻找出路,寻找能容纳他们爱情的空间。(2)从情节上看,情节突转。小说结尾安排迷路结局,而没有让他们在接受一场爱的葬礼的洗礼后安然回到管护站,出人意料:因为天色已暗,再加上“一路向南,走了很远很远”,狂风又荡平了他们来时的足迹,又在情理之中(3)从主题上看,深化主题。张黑脸与德秀师傅的爱情触碰到人世间的清规戒律,难以为世俗所容,表现了作者在难以为他们创造一个理想未来后而做出的痛苦选择,是一种对现实回避后的痛苦承认。(4)从读者感受看,留下悬念。结尾写他们在迷路后,想寻找北斗星和人间灯火做参照物和路标而不得,让读者去猜想他们最终的结局。(5)从环境角度看,渲染了阴沉寒冷的氛围,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