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思想感情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思想感情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09: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思想感情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大阅①
陆游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令传雪岭蓬婆外②,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属橐③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注】①大阅:大阅兵。②雪岭蓬婆外:岷山主峰以外的地区,名义上属四川制置使统辖,实则为吐蕃占据。下句中的“渭水”,指长安地区,当时被金人占据。③橐:箭囊。
1.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②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释:①开元寺,建于东晋。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杜牧时任宣州团练判官。②《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体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新柳
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阴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注:金穗,指柳丝。
3.本诗包含了多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邬三落第还乡
钱起
郢客①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
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
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
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
名宦②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③招贤会有时。
【注】①郢客:指邬三。②名宦:名声和官职。③金马: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
4.诗歌蕴含着诗人对邬三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独登拟岘台①
陆游
高城断处阁横空,目力虽穷兴未穷。
燕子争泥朱槛外,人家晒网绿洲中。
谁能招唤三秋月?我欲凭陵万里风。
更比岘山无湛辈②,论交惟是一枝筇③。
【注】①这首诗是淳熙七年(1180)陆游在抚州时所写。拟岘台,宋人所建,其山川形势与湖北襄阳县岘山相似。②湛:指邹湛。晋时羊祜曾登岘山,向邹湛等人感慨道,很多登此山远望者都湮没无闻。邹湛认为,羊祜有美好的品德和名声,必与此山俱传;像自己这样的人,才会湮没无闻。③筇:竹杖。
5.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②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②泛觞:一种游戏。
6.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敲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7.这首词的情感起伏跌宕,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
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河·和王潜斋韵①
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②,几人坠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③,岂无人、高卧闾里④,试问安危谁寄 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②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载:西晋末中原战乱频仍,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邀至新亭饮宴。一次,丞相王导宴客新亭,周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此指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③薮泽:杂草丛生的泽地。④闾里:乡里,泛指民间。
8.这首宋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抒发参与阅兵的喜悦与豪情及对士兵训练有素的赞美;
②表达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③对自身“儒冠误身”的遗憾与感慨。
2.①往昔化为虚空。“六朝文物草连空”
②自然永恒不灭。“天淡云闲今古同”
③人世变易不居。“人歌人哭水声中”
④对功业的追求与渴望。“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⑤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3.①首联侧面烘托新柳的柔美可爱,表达了对新柳的喜爱。
②颔联作者把自己比作那“未覆长堤”的新柳,无法和“上苑的金穗”相比,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复杂心情。
③最后两联重点人们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东门门外大多是将要离别的人,抒发了惜别之情。
4.①对邬三才华的赞美。诗人认为邬三才华突出,绝世稀有。②对邬三无人赏识、科举落第的同情。世无知已,无人引荐,邬三科举落第,悲伤独归。③对邬三的劝慰。诗人劝慰邬三姑且荷衣垂钓,等待时机,朝廷定会金马招贤。④对邬三的惜别。诗人设宴送别,对月举樽,离别之情,尽在酒中。
5.①诗人独自登台,无人作陪,想到羊祜却能与邹湛等诸多好友一同登山,抒发了对古人的仰慕之情,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
②化用羊祜登岘山感慨人生的典故,诗人希望自己能像羊祜一样因建功立业而具有让后人敬仰的美德与名声;
③以竹杖为友,诗人表明自己追求像竹一样正直不屈的品格。
6.①对故乡的思念。
②作客他乡的悲凉。
③怀才不遇的感慨。
7.上片,先回忆词人在南郑的从军生活,拉弓射箭、挥鹰缚虎,格调激昂,感情豪迈;再写词人在悲笳声和纷飞大雪中挥毫泼墨,写下壮美诗篇,涌动着激情;“人误许”暗含着对当时朝廷压抑主战派、埋没人才的愤怒控诉。
下片,先用“何事又作南来”表达对南来成都的悲愤之情;再描写成都的热闹繁华生活,“流涕尊前”表达自己的无奈;最后“功名不信由天”豪迈振奋,表达词人坚定的爱国之志。
8.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以及对人民横遭屠戮的同情;还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丧权误国、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东山再起、挽救国家危亡的激励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