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三)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三)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10:05:16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
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
会泽实验高级中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三)
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
语文
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
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
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
注意事项:
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能既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达到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材料三:
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才有了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为现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
材料一:
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一种姿态一一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
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
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
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
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
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
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
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
道义在肩,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
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
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
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相结合
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
“文革”时期的诗歌写作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写作,诗歌成了时代的传声筒,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
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个
失了现实主义精神
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
(摘编自令孤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
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
1.根据上面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A.中国诗歌遭遇严重的生存困境,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材料二:
B.诗人只要能够对所处的时代有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认识,就会写出切入时代的作品。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
C.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也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
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
D.新诗的精神重建不仅是口号,更是呼唤我们诗坛缺失的精神内涵。
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
A.就一种文学概念而言,诗歌直接进人现实需要沉淀和发酵,本身就不容易,而长期以来,很多诗人的创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
作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诗歌与现实的关联也日渐弱化。
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
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而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
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
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诗人的身份,也能保证自己书写的有效性。
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
C.诗人之所以要增强深人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其中重要一点是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的
其有意义。
艺术作品应有的特征,也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的源泉所在。
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
D.中国当代诗歌要想走出不景气的局面,创作就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也就是要体现现实
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
关怀和时代精神。
语文H忆·第1页(共8页)
语文HZ·第2页(共8页)会泽实验高级中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三)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 项,“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只是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B 项,过于绝对。D 项,递进关系错误。
2.(3 分)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 项,曲解文意,“而诗
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诗
人的身份,也能保证自己书写的有效性”错,材料二说的是“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
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
3.(3 分)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A 项,“就是要深入基
层,了解民生疾苦”错。根据材料一“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
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
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
能力”分析,原文是说诗人对现实要介入,但是并没有说让诗人“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疾
苦”。B 项,“只要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就能将……”错,根据材料二“诗歌伟大之
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
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
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分析,
应是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
来,成就伟大的诗歌。C 项,“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不是现实主义”错误,材料三说的
是“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
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
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等”,由此可见现实主义的方法也是诗歌创作的
手段之一,所以选项说“当代诗歌需要的不是现实主义”是错误的。
4.(4 分)①词人通过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的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
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破败景象。②词人运用典故,借杜郎史实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
深情难赋,深化“黍离之悲”的主题。
5.(6 分)①诗歌的创作主体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或创作主体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贴近读者)。②当代诗歌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③当代诗歌必须进行精神重建。
6.(3 分)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D 项“作者久别家乡,回来已
无家可归”错。
语文 HZ 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5 页)
7.(3 分)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B 项,“第④段运用补叙”
错误,应为插叙。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
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8.(4 分)①结构上,呼应开头,结构严谨,开篇写回到秭归,最后离开秭归,相互照应。②
内容上,写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后,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创作
仿楚辞的习作,表明作者已从极度的自我迷失中找到心灵归宿,深化了主题。
9.(6 分)①描写对屈原庙招魂的陈设、吟诵招魂诗等仪式,表达了秭归人民对屈原肃穆、隆
重、庄严的纪念。②通过自己参加祭奠仪式受到的震动和感悟,表达对纪念屈子的本质和
意义的思考,招魂的要义在于一种宗教般的咏唱和呼唤来重现屈子的诗意,在于对真善美
的诗意价值的追寻。③对屈子诗魂的呼唤,可以让精神处于流放与漂泊的后人完成心灵与
肉体的回归,归于大地、诗意和生命。表达作者对屈原的热爱崇敬之情,对诗人生命本真
价值的思索,耐人寻味。
10.(3 分)A 【解析】“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是个连动句,“客将军新垣衍”既
是动词“使”的宾语,又是“令赵帝秦”的主语,所以“客将军新垣衍”与“令赵帝秦”
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BD。“是”是代词“这里”的意思,作“在”的宾语,其后要
断开,据此排除 BC,故选 A。
11. (3 分)D 【解析】“含义相同”错误。《劝学》“假舟楫者”的“假”字是“凭借”的意
思,所以两个“假”字的含义不同。
12.(3 分)D 【解析】“继而指明了救赵的策略”错。根据原文“鲁连见新垣衍,曰:‘彼
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分析
可知,鲁仲连见到新垣衍只是讲了齐湣王到鲁国的故事,并没有指明救赵的策略,选项
无中生有。
13.(8 分)翻译:
(1)(4 分)齐湣王到鲁国去的时候,夷维子替他拿着鞭子像随从一样为他赶车。(“之”、
“执策”“从”各 1 分,句意 1 分)
(2)(4 分)新垣衍站起来,向他拜了两次,道歉道:“刚开始,我认为先生只是个普通人,我
直到今天才明白先生是天下最优秀的士人啊。”(“再拜”、“谢”、“庸人”各 1 分,句意 1 分)
14.(3 分)①正直耿介,扶危济困;②目光敏锐,见微知著;③口才超群,能言善辩;④富
于谋略,有胆识;⑤不慕名利,品质高洁。(答对三点满分)
15.(3 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B.“白描式地
勾勒”错误。柳词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
地展现了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象。
语文 HZ 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5 页)
16.(6 分)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
而陈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
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17.(6 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8.(3 分)①平起平坐 ②另当别论 ③一朝一夕(意近即可)
19.(3 分)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
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前文的话题是“诗的传统”,根据主语一致原则,
此处的主语应是“诗的传统”,据此可排除 A、B 两项;根据下文“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
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此句强调“底蕴”。
20.(3 分)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
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
当,“创造”与后面的宾语不搭配,应改为“造就”;二是语序不当,“杜甫自身这样的平
民性”先是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再是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
从而“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21.(6 分)①原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松树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形象生动,洋溢着对松树
的赞美之情;而改句语言表达直白,不够形象,表达感情不明显。②原文整句、散句相
结合,语言表达有节奏感,富有气势;而改句则语气平淡,缺乏气势。
22.(5 分)示例:苏轼被贬黄州,但黄州的江水明月给了他无尽的才思,使他创作出了震古
烁今的文学名篇《赤壁赋》。
23.(60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这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
要将自己代入情境之中,有明确的任务意识。(1)作者意识:作者是班级的一员。(2)
读者意识:以同班同学为演讲对象。(3)内容意识:综合材料内容;“梦”与“青春”和
“时代”的关系。(4)文体意识。文体明确要求是演讲稿,格式可不作严格要求,但是
要注意演讲稿在内容和语气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次作文题目,力图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讨论立德树人,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
的新材料作文题型,给了三则具有抒情性质的材料,从多角度激励人们勇敢追梦。材料
一《我的梦》侧重个人梦想的实现,激励人们直面挫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执着地去追
逐梦想;材料二《无问西东》侧重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青少年不负青春,勇敢追梦;
语文 HZ 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5 页)
材料三《我们都是追梦人》侧重共同奋斗的意义,呼唤砥砺同行,志存高远,战胜艰难
险阻,去追逐梦想,拥抱梦想。三则材料有同有异,其含意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材料
一与其他两则材料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样做,意在提供相互矛盾的素材,激发考
生在矛盾对立中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论述。提示语“歌为心声,歌如人生;歌曲吟唱时代
心声,歌词跳动历史脉搏”,前半部分侧重自我与人生,与“青春”相联系;后半部分侧
重时代与历史,与“时代”相联系。提示语“以上三段歌词都写到了‘梦’”,则作文围
绕“梦”来展开,较为顺理成章。提示语提到“演讲稿”,因此要防止文体不分。演讲与
作文的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作文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的双
向交流;除此之外,听众与听众也处在双向交流之中,不过他们交流的不是语言,而是
情绪和反应。基于此,演讲稿的写作一般要注意以下要求:尽量使用听众觉得与众不同
的词语,如古诗、名句、名言或者网络、社会、切中时代利弊的新词,做到引人入胜;
尽量使用排比句和循环句,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吸引听众;尽量使用首尾呼应的
方法,突出重点,推出理想的效果;讲究思维的逻辑性,由浅入深、有条有理地把论点
论据讲明白,讲清楚;懂得托物起兴,有一个好的开头很重要,同时结尾也要有力而精
炼,令人回味无穷。
立意可以通过三则材料“合并同类项”概括得出,也可以通过三则材料互补综合得
出。但要注意两者均要与“青春和时代”相联系。
三则材料“合并同类项”概括立意:坚守梦想,勇往直前;追梦要有无畏无惧的气
魄。追梦路上应风雨兼程;追梦要有可歌可泣之精神。
三则材料综合互补立意:努力奋斗,勇敢追梦;笑对挫折艰难,坚韧追梦;在时代
洪流中,不惧风浪,不负青春,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奋斗。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仲连,是齐国人。他擅长谋划一些奇妙宏伟、卓越不凡的谋略,但又不愿意出来做官,
喜欢保持高尚的节操。鲁仲连到赵国游历,恰好遇到秦军围攻赵都,听人说魏国派来的将军
想让赵国尊奉秦昭王为帝,就去求见平原君,对平原君说道:“这件事情您想怎么处理 ”平原
君说道:“前不久,赵国在外面损失了四十万大军,现在秦军包围了国都邯郸,而我却不能让
他们撤兵。魏王派来客籍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国为帝,如今这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
胆敢议论国家大事!”鲁仲连说:“我当初还觉得您是天下贤能的公子,我今天才明白您其实
不是。从大梁来到赵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里呢 我请求替您斥责他一番,让他回魏国去。”平原
语文 HZ 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5 页)
君说:“那就让我来为您介绍,让你和他见面。”平原君于是面见新垣衍说:“东方的齐国有位
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里,我来替您介绍,让他跟您成为好友。”新垣衍说道:“我听人
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贤士。我是魏王的臣子,我出使赵国是因为自己有事情要办,
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将你在这里的事情透露他了。”新垣衍只好答应。
鲁仲连见到了新垣衍,说:“那秦国,是一个鄙弃礼节道义而崇尚以斩获敌首计功的国家,
国君靠着权术来驾驭各级官僚士人,像对待仆役一样役使本国人民。他如果无所顾忌地称帝,
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就只有跳进东海去死了,我不甘心做他的顺民。齐湣王到鲁国去的时
候,夷维子替他拿着鞭子像随从一样为他赶车,向鲁国人问道:‘贵国将要用什么来招待我们
的国君呢 ’鲁国人说:“我们会用十太牢的礼数来招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从哪里学
来的礼节,竟然这样接待我们的国君 我们那位国君,是天子。天子巡查各个诸侯国,诸侯应
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整饬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大堂下面伺候天子用饭,等天
子吃完饭,才可以退出去处理本国的朝政。’鲁国人把关口的大门锁上,不肯接纳他们入境。
齐湣王无法进入鲁国,就想到薛地去,但要从邹国借路而行。就在这个时候,邹国的国君去
世了,湣王想进入邹国的国都吊丧,夷维子又对邹国的新君说道:‘天子到邹国来吊丧,丧主
一定要把灵柩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的大臣们说:
‘假如一定要这样做的话,我们就宁可拿着宝剑自杀。’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了。邹国和
鲁国的大臣们,在国君还活着时没能尽心尽力地侍奉和供养,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全地完成葬
礼,可是当齐湣王想在邹、鲁两国行天子的礼仪,邹、鲁两国的大臣们却能够坚决地不接纳
齐湣王。现在秦国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梁也是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都是据有万
辆兵车的大国,在名分上都是王,看到它打了一次胜仗,便想顺从地尊奉它为帝,这使得韩、
赵、魏三国的臣子比不上邹、鲁两国的奴仆、婢妾。”
新垣衍站起来,向他拜了两次,道歉道:“刚开始,我认为先生只是个普通人,我直到今
天才明白先生是天下最优秀的士人啊。请让我离开赵国,我不敢再劝赵国尊奉秦国为帝了。”
秦军的主将听说这件事,为此向后退兵五十里。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把千金送给鲁仲连
为他祝寿。鲁仲连笑着说道:“被天下才德非凡的人看重的,就在于替人排除祸患,消解灾难,
解决纷争而不索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了。”鲁仲连于是向平原君告
辞,离开了赵国,到死也没有跟平原君再见面。
语文 HZ 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5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