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D A A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B D
2、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6、 (1)胚 子叶 (2)一定的水分
17、 (1)凸透镜 实 (2)近视眼 凹透镜
18、 (1)嫁接(2)形成层
19、声波 不能 3×108
20、1.7米 12米 2米/秒 不变
21、50千米/时 40千米 0.8
3、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22.(1)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再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2)在 20~30° C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合理即给分)
(3)胚乳
23.(1)A.B.D
(2)声音的响度 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实验1:放大微小振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实验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任选一个即可)
24.(1)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物距小于焦距;物距等于焦距(写出1
点得1分,写出2点得2分)
(2)A
(3)光在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只写“光路具有可逆性”不得分)
25.(1)Ⅱ
(2)折射后在白纸上的光点离A点的距离
(3)未用其他种类的溶液进行实验
26.(1)v= (2)较小 (3)0.2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27题5分,28题6分,29题5分,30题4分,共20分)
27.图1(2分) 图2(3分)
28.无性 组织培养 子房 (每空2分)
29.(1)匀速直线运动---(2分)
(2)已知S=300千米,t=2小时
V=S/t=300千米/2小时=150千米/时----3分(公式1分,带入1分,结果1分)
答:高铁平均速度为150千/时
30.鱿鱼通过喷口将水后喷出时,对水会产生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些水也会对鱿鱼产生一个向前的作用力,从而推动鱿鱼向前运动。(共4分,根据要点酌情给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中考试
答题卷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2B铅笔
填涂右面的缺考标记
考生禁填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注 意 事 项
填 涂 样 例
正确填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填空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空1 分,共 20分)
16. (1) ; ;
(2) ; ;
17. (1) ; ;
(2) ; ;
18.(1) ;(2) ;
19. ; ; 。
20. ; ;
; ;
21. ; ; ;
3、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2 分,共30 分)
22.(1) ;
(2) ;
(3) ;
23.(1) ;
(2) ;
(3) ;
24.(1) ;
(2) ;
(3) ;
25.(1) ;
(2) ;
(3)
26.(1) (2)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4、解答题(本题共 4小题,27、29题各5分,28题6分,30题4分,共20分)
27.
28.(1) (2) (3)
29.(1) ;
(2)
3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中考试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全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卷Ⅱ”为非选择题卷,共四大题,30小题。
3.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案涂到答题卷上的相应位置,其他试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在试题卷的答案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作图题先用铅笔在答题卷上绘图,待答案确定不需要修改再用0.5mm黑色签字笔描画清楚。
卷Ⅰ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著名作家海伦 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和形成感觉场所是( ▲ )
A. 视觉 眼睛 B. 听觉 大脑皮层 C. 触觉 大脑皮层 D. 心灵感应 视网膜
(
A
.平面镜成像
B
.光线通过三棱镜
C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手的影子
)2.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
3. 2023年杭州亚运会共设40个竞赛大项,61个分项。下图是4个项目的图标,其中主要利用“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比赛项目是( ▲ )
A.射箭 B.龙舟 C.举重 D.轮滑
4. 青田太鹤大桥外形秀美,宛如一道彩虹横跨瓯江之上。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小明看到大桥两侧的栏杆都在往后退去,此时,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太鹤大桥 B.爸爸的车
C. 桥面D.大桥两侧的栏杆
5.素有“水果之王”之称的草莓(如图)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莓生
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
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 )
A.种子繁殖 B.有性生殖 C.植物嫁接 D.营养繁殖
6.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7.俗话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现象说明了( ▲ )
A.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作用
B.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没有力的作用
9.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上帝给世间万物分发各种颜色,由他们自己选择。花儿想:我喜欢红色,说不定别人也喜欢,那就让给别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他颜色,却把红色反射给别人了,结果自己变成了红色。其他动植物也像花儿这样想着别人,结果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你来想一想,黑乌鸦是怎样想的?( ▲ )
A.我就喜欢黑色 B.我什么颜色也不喜欢,因此什么颜色我都不要
C.我各种颜色都喜欢,让我变得五颜六色吧 D.我喜欢红色和黄色,我只要这两种颜色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C.移去蜡烛B,并在此位置放一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
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11.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
B. 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
C. 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
D. 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12.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那么会出现( ▲ )
A. 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 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C. 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D. 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13.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图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
A. B. C. D.
1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关系的是( ▲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只有③ D.只有④
1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卷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 观察菜豆种子以及萌发后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6题图17题图
(1)图甲中结构①②③④构成的⑥是 ▲,图甲种子营养主要贮存在 ▲中(填名称)
(2)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图乙中的A和B是由图甲中的 ▲(填数字标号)发育而来。
17.如图为眼球结构。
(1)图甲的晶状体相当于▲。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像。
(2)小王出现如乙图的成像特点,则他可能患有▲,需要佩戴▲眼镜。
18.如图是对果树操作步骤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操作步骤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称作▲。
(2)①与②结合时应当使①与②的▲紧密结合,以确保①的成活。
18题图 19题图
19.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
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选填“声波”或“电磁
波”),这种波▲(选填“能” 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也是一种波,在真空
中的传播速度为▲米/秒。
20.小李身高1.7米,在他面前6米处墙上有一面大镜子,小李在镜中的像的高度为▲,
像离小李的距离是▲,若小李以1米/秒的速度走向镜子,则镜子中的像走向小李的速度是▲,镜中像的高度将▲(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1.周末,小丽一家开车出去旅游,途经某地时小丽看了一下汽车速度和路程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问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为▲,行驶时间为 ▲小时。
21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2.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2)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进发芽的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 。
(3)如图是小麦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OB段干重减少是因为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消耗掉了储存在种子结构中 ▲ 里的有机物。
23.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 cm 的去底塑料简,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调节两个塑料简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 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 ▲ (填字母,多选)。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 cm、15 cm、20 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 。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
24.小金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足够长的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
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写出2点)
(2)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一小片不透明的物质黏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的像▲。
A.像是完整的,像的大小不变 B.像是不完整的,像中间有一个黑点
C.像是完整的,像的大小变小 D.像是不完整的,像中间有一个不透明物质的像
(3)小金同学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25.在学习了“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后,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光的偏折能力与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他利用底部贴有白纸的透明水槽、激光笔、记号笔等器材按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在水槽项部固定一激光笔,打开激光笔,用记号笔标记水槽底部的白纸上光点的位置为A。
②向水槽中加入一定最的清水,用记号笔标记光折射后在白纸上的光点位置为B。
③继续向水槽中加入10克蔗糖,待蔗糖完全溶解后,用记号笔标记此时白纸上的光点位置为C。
④重复步骤③,标记光点位置为D,实验结果如图乙。
(1)为减小加入蔗糖后液面高低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选择图丙中的装置 ▲ 。
(2)实验中,小明判断溶液对光的偏折能力大小的标准是 ▲ 。
(3)小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溶液的浓度越人,对光的偏折能力也越大。同桌小红认为该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其原因是 ▲ 。
26.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 m/s。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27题5分,28题6分,29题5分,30题4分,共20分)
27. 作图题: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甲中作出物体AB的像。
(2)如图乙所示,两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与平面镜成60°角,请在图乙中完成经两次反射的光路图,并在相应位置标出两次反射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28.《西游记》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电视剧,针对剧中的几个情节,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一些看法,试分析回答:
(1)甲同学说:“‘孙悟空’拔根毫毛,吹一口气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这是一种生殖,就像动物克隆一样.”你认为这是▲生殖。
(2)乙同学说:“我有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人参果树,让它不再这么珍贵。”你推测他用的方法可能是▲。
(3)电视剧中说人参果要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丙同学对此表示怀疑,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人参果是当年种下,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请问人参果是由▲发育而来的。
29.高铁的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已知青田到杭州高铁行驶路程约为300千米。
(1)某时段内高铁在笔直的轨道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则此时高铁所做运动为▲运动
(2)若乘坐高铁从青田到杭州刚好用时2小时,则该过程中高铁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0. 据有关资料介绍:生活在大海中的鱿鱼(如图所示)有着奇特的运动方式,鱿鱼从腹腔中喷出水时,能将水流往后推,而鱿鱼就能向前运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前后
第2页,共2页
七年级科学卷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