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14:3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为人民服务
第2课时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写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如何对待“死”;二是如何对待批评;三是如何对待困难;四是如何对死的同志。
合作探究
图示示例
探究一 学习第2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中表达的生死观
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如果找两个同学朗读这四句话,应如何安排?为什么?
第一句
提出观点
后三句
解释说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什么样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什么样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联系下文内容说一说。
结合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读过的故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后三句话是怎样对第一句话进行论证的?
作者先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接着具体说明了两种不同“死”的意义,最后列举了张思德同志的事例,论证了“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观点。
合作探究
图示示例
探究二 学习第3~5自然段,体会课文严谨的内在结构
读第3自然段,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第 1句:讲了我们欢迎批评。
第 2句: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
第 3句:讲了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第 4句:明确了正确评价的标准。
这四句话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连用了几组关联词语来连接了这几句话,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观点,表达非常完整和严密。
自读课文第4、第5自然段,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再把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圈画出来,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
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证。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思路清晰。
1.背诵课文第2、第3自然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选择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3.搜集有关革命先辈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