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6 14:10:17

文档简介

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的记述。
出处 记述
《管子·重令》 “受禄不过其功,服位不侈其能。”
《说苑·政理》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商君书·赏刑》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史记·吴起列传》 “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由此可以推知:
A.削弱旧贵族的势力成为潮流 B.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严重固化
C.军功阶层全面取代显贵望族 D.君主对权臣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2.汉代太学以五经为教材,灵帝时,蔡邕等人奉命评定今文五经及《春秋公羊传》和《论语》的文字,约20万字,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写好,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门外,作为太学的统一教材。这一做法
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意在加强思想统一维护统治
C.推动儒学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D.使得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
3.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下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该表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时期 客卿 主要事迹
秦孝公时期 卫国人商鞅 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
秦惠文王时期 魏国人张仪 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
秦昭王时期 魏国人范睢 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王嬴政时期 楚国人李斯 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 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统一大业
C.合纵连横牵制削弱其他国家 D.借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
4.甲午战争前,早期改良思想表达分散;甲午战后,变法思想形成潮流,并出现群体诉求;既而又发展为以《时务报》为代表阵地的全国性舆论和以湖南维新运动为先驱的实施层面;最终促成统治集团内部比较强势的变法意向。这可以佐证维新派的变法
A.注重宣传策略的选择运用 B.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心理累积
C.突出整体舆论氛围的创设 D.由下而上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5.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分类标准是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C.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6.《旧唐书》所载的官吏中科举出身的共二十人,占入传总人数的56%,入传的人一半以上具有科举出身的资格,其中位至四、五品以上高官的共十五人,占科举入仕者总数的68%。由此可知,唐朝
A.科举成为入仕重要途径 B.门阀政治不复存在
C.道德素养成为唯一标准 D.官僚政治逐渐衰落
7.在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曾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表明孙中山
A.萌发民生主义思想 B.主张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
C.借鉴苏俄革命经验 D.将推翻君主专制作为目标
8.吕思勉在《中国史》中说“五口通商一役,种种的经过,都是不谙外情当然的结果……倒像英国的战争,专为强销鸦片而来;中国既然战败,就不得不承认他贩卖鸦片似的。于是中国对于鸦片,既无弛禁的明文,而实际上反任英人任意运销,变做无税的物品。”这表明
A.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脱离了世界潮流 B.中英战争的原因是英国强销鸦片
C.《南京条约》后,鸦片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 D.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征收鸦片税
9.1937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蕴含了中国抗战的多重战略意图
C.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 D.体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
10.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地区,准备解放香港,毛泽东指示停止进军,周恩来指示要保证香港的饮用水供应。毛泽东说过,香港,他有点用处。当时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意在
A.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C.促使英美同盟战略重心转移 D.准备和平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11.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12.进入2020年第二季度后,美国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恶化,重启经济的问题也更加严峻。在4月中旬白宫某次疫情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总统)将如何迫使州长们在疫情期间重启经济”的提问,特朗普称“当一个人成为美国总统,他的权力是完全的。”而美国《商业内幕》杂志发文认为,对于由谁来决定重启经济,应该由各州州一长决定。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
A.美国是邦联体制,各州拥有绝对权力 B.美国是邦联体制,总统拥有一定权力
C.美国是联邦体制,各州拥有一定权力 D.美国是联邦体制,总统拥有绝对权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13.中国古代地方权利呈日益分散之势。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般周制度论》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给,统治者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代犬牙相入的原则走向了极端。清人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家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摘编自周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着《清史十五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划分体现的主要原则并加以评价。(10分)
(3)据材料三,归纳清代基层社会结构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设计的认识。(9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 特征
1842年到1901年 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年 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到1927年 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 “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 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 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25年的“五卅运动”直接促成了英、美、日等十二国与北洋政府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召开。1927年7月,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改革。1928年7月宋子文与马克漠所定条约签字,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在该条约《整理中关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定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拆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年12月7日,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率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7.5%。
——摘编自易继苍《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作用。(8分)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B 6.A 7.A 8.A 9.B 10.B 11.B 12.C
13.(1)制度:分封制。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2)原则:犬牙交错(犬牙相入)。
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协调地方经济文化差异,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消极方面:不利于地方治理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特点:官方政治组织、宗族组织和经济组织并行交错,相互关联。
认识:地方管理制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应该协调和平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
14.示例1842年到1901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积极向外扩张,从1840年到1901年,列强相继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严重损害了中国领海、关税、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列强还在经济上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5.(1)背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关税自主,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或“五卅运动”的推动);国民政府刚刚成立,迫于财政上的需求;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面对日益高涨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西方列强作出了一些让步。
(2)作用:利于增加国家关税收入;国民政府获得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收回了部分的经济主权,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使国民政府利用海关来保护自身的各种利益提供了可能;但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