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髄。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3分)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12分)
每当有空难发生,事故调查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找到飞机上的“黑匣子”。这个长度半米左右的小盒子里保存着飞机失事前最后的信息,是判断事故原因最直接的证据。
黑匣子包括两套仪器:一套是飞行数据记录器(FDR),能实时记录飞机的飞行参数,飞机的速度、高度、航向、推力、加速度等重要数据都包含在内,记录时间范围是最近的25小时。另一套是驾驶舱通话记录器(CVR),飞行开始后,仪器上的四条音轨就开始分别记录飞行员与航空管制员的通话,正、副驾驶员之间的对话,机组员对乘客的广播,以及驾驶舱内各种声音(引擎声、警报声)。记录的时间约2小时,录满后会自动倒带从头录起。
在分秒必争的事故问责中,寻找黑匣子的过程显得过于漫长。而且黑匣子并非无坚不摧,可能被爆炸摧毁,被海水泡坏,甚至可能像马航MH370的黑匣子那样不知所终。那么,为什么不把黑匣子数据实时同步到云端,方便调查人员快速提取呢?黑匣子数据能不能实时云同步?
比起发明黑匣子的年代,如今的通信技术已经大大发展,飞机上都能连上Wi-Fi了。我们还能从网上看到东航客机最后一段时间的速度和高度数据,这些信息已经实现了实时共享。但是,要让黑匣子实现所有数据云同步,没那么简单。
黑匣子最主要的任务是保存数据,其他方面的性能很差,无法搭载实现数据同步所需的操作环境。在过去几十年中,存储技术有了极大的提升。早先的黑匣子配备的是磁盘,如今大部分飞机都用上了固态飞行数据记录器(SSFDR)。
为了抵抗强大的物理冲击,黑匣子不能使用一般的硬盘、SD卡这些大容量存储设备。实际上,黑匣子的数据存储能力还不到一般笔记本电脑的百分之一,它通常只有1~4G的存储空间来保管所有的系统文件,无法执行运算等任务。
其次,在硬件方面,黑匣子的重量、尺寸、能耗都有严格的限制。
黑匣子的设计要求它能够用有限的电量运作足够长的时间。黑匣子配备独立的电源,以确保在飞机发生异常的时候记录仪器能够继续工作;一旦黑匣子落水,这个电源还要维持水下定位信标工作至少30天。这样一来,黑匣子内部仪器的能耗就要尽可能降低,加装一个数据发射模块实在太费电了。
最后,同步保存这么关键的数据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网络环境,但目前飞机上的网络还做不到。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果你用过飞机上的Wi-Fi,你会发现它网速慢,连接也不稳定。飞机上的Wi-Fi主要依靠两种技术接入互联网,分别是地面的基站网络和天上的卫星网络。卫星的位置、地形、天气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网络的稳定。然而黑匣子需要确保数据记录连续、完整,无论飞机上的Wi-Fi,还是无线电、雷达、卫星电话等系统,都无法做到这点。
此外,还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实时同步每一台飞机的海量数据并无必要。
当前的民航系统已经能够实时监控飞机的速度、高度等数据,飞机也能通过卫星电话与地面沟通重要信息;但如果把所有飞机的详细飞行数据、驾驶舱对话这样的信息都实时同步,数据量就太大了,对管理也没有帮助。
(摘编自玛雅蓝《黑匣子这么重要,为什么数据不能云同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机失事后,找“黑匣子”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能为调查组判断事故原因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B.黑匣子约半米,有驾驶舱通话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两套仪器,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储存数据。
C.驾驶舱通话记录器的音轨能记录舱内的声音,记录时间约2小时,时满后由机组人员倒带从头录。
D.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一些信息实现了实时共享,你能在飞机上连Wi-Fi,但连接性差,网速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行数据记录器记录内容包含飞机的速度、推力等数据,记录时间范围为25小时。
B.黑匣子配备由以前的磁盘到现在的固态飞行数据记录器,得益于存储技术的提升。
C.黑匣子具有超强的抵抗性能,哪怕飞机在失事后损毁解体,黑匣子仍旧完好无损。
D.水下定位信标工作需独立的电源维持,无限的电量是黑匣子电源配备的一大优势。
6.目前,黑匣子的所有数据为什么不能实时同步到云端?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6分)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7-9题(15分)
麦子黄了
杜学峰
黄亮升任了副局长。老黄接到他儿子电话的那天,他让老伴把家里的那只老母鸡拎出来宰了,砍下半边炒了下酒。昏黄的灯下,旁边坐着老伴儿,老黄独自一人喝酒,边喝边与他娘说着话:“咱儿子争气呀,十几年的书没白念,当年我先钻窑孔后甩大锤劈山开石,虽落下了很重的矽肺病,值呀。你看邻居的狗娃,小时候吃得胖胖的,人见人爱,都说那娃有福气,今天呢,狗娃在城里过的是什么生活啊,一根竹棒,两根绳索,在车站跑着揽活。哎,我有次看见他站在副食店门口将一瓶啤酒汩汩地灌了下去,看着心疼啊!”
老黄那晚喝得很开心,喝得上眼皮粘粘的,然后倒将桌旁的床铺,欢快的鼾声似乎一夜在宣泄老黄的心情。
日子如山岗掠过的风,一下子就到了腊月。
那天,他娘接了个电话,说儿子今年过年不回来了,就在城里过,春节有空再回来。
老黄一言未发,抽出烟叶,裹着烟卷,自顾自地抽起旱烟,缕缕蓝烟缭绕着老黄的脸。
那年过年,没有往常的热闹,但老黄是沉静的,该吃吃,该喝喝,说话也响。他没去谈以前做科长的儿子会年年回来,好吃的一大桌,尤其是自家山里出产的干笋子,儿子吃了一碗又一碗,边吃边说好吃,还吃得过后直流口水,然后打着响嗝,和父母拉家常。老黄不愿也不敢让自己情绪发酵,以免蔓延开去,醺了他娘,弄得过年伤感。
大雁回了,抖落一路的风尘;新燕来了,啄上新泥筑新巢;麦苗青了,房前屋后一片翠绿。大地像一片海,风拂过,唯见绿浪起伏。老黄和老伴儿躬着腰,侍弄着庄稼,像两个圆点在绿浪里隐没。
儿子没回,差不多快一年了。
儿子其实也并不是没牵挂父母,有隔三差五的小车来到家门口,一袋袋一件件的东西,都是司机代搬,邻里好生羡慕。而唯有老黄默不作声,仍旧只顾摸出烟袋,裹着烟卷,手还有些抖。尤其是当司机往屋内搬运东西时,老黄面向里屋,脸涨得通红,猛抽旱烟,团团蓝烟遮罩了他的整个面庞。
五月的大地一遍火热,坎上地里的一茬茬麦子就像熟透的少妇,浑身散发着醉人的香味儿,透射出农村生活的火热与富足。
然而,今年老黄似乎对弥漫的麦香没了知觉。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一边端着酒碗,一边望着屋前那大片金灿灿的麦地,喃喃地说道,这日子就是好啊。
那夜,老黄剧烈地咳嗽。半夜里,老黄拨通了儿子的电话,说自己得了重病。
第二天,儿子回来了。父亲啥也没说,拾起镰刀抬腿进了麦地。正午的太阳像一柄柄毒剑,明晃晃地刺得人不敢抬起头来,照在头上似麦芒刺得生疼。父亲展开姿势,像是在大地里舞蹈,一茬茬麦子被父亲放倒,脸上的汗水淌落而下,被大地吸吮得不留一点痕迹。
儿子站在阴凉处,劝父亲:“爸,进屋休息吧,等太阳偏了些,再割吧。”父亲闷声不响,继续割。儿子无主意了,只得跟在父亲身后像小时候那样捡拾折掉了的麦穗。
正午的大地如一块硕大的火床,烤得黄副局长衣服全湿透了,口渴得犹如眼前干坼的泥土。黄副局长终于忍耐不住,声音洪亮显得有些果断:“爸,你再不回家,我就回去了!”
老黄霍地从地里站起身来,眼睛里似支出了两把镰刀。用手头的镰刀指着儿子:“你敢!”
两个男人就在地里僵着,有风裹挟的热浪拂过麦地,只听得有饱满的麦穗炸开麦粒的声音。
半响,老黄开腔了:“今天我把话揭开了。你捎回的那两件茅台五粮液是你自己买的么?”儿子不作声。“不是你买的往家里送,那叫什么!”老黄近似咆哮。老黄顿了顿,“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在地里捡麦穗挨了一顿饱打么?”儿子赧然,面有愧色。“当年叫你捡麦穗,你居然跑到人家麦地中间,割下一块来!”老黄剧烈地咳嗽起来,一大口浓痰吐在儿子面前,带血。
儿子心疼起来,连忙去搀父亲。父亲大手一挥,胡须颤抖:“那是你小时候犯下的糊涂,跟现在不一样。现在你拿人家送的东西往家里搬,你坐公家的车回家,你现在是懂理懂法故意犯法!当了副局长怎样了?你还不是泥腿子出身,你还不是有一个得了矽肺病的父亲!老家不想了,土地不亲了。我告诉你一个理,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做人的胆。我佩服狗娃,一根竹棒,两根绳索,同样撑得起自己的一片天。”
一阵微风拂过,浑身湿透的黄亮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是小说线索。从“麦子青了”到“麦子就像熟透的少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老黄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B.小说中的“老黄”虽为一介农夫,但深明大义。在得知儿子在岗位上有不廉洁嫌疑的时候及时地棒喝,读来畅快淋漓。
C.“有风裹挟的热浪拂过麦地,只听得有饱满的麦穗炸开麦粒的声音”,小说运用这一环境描写暗示了老黄情绪的激烈。
D.小说中的狗娃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起到了对比衬托的作用。老黄两次对狗娃生存状态的评价不同,但情感大同小异。
8.请简要概括“老黄”在儿子升任副局长之后一系列的心理变化。(6分)
9.小说以“一阵微风拂过,浑身湿透的黄亮不禁打了一个冷颤”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小题。(19分)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舜父普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日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编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替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后替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尧试舜五典百官,皆治。舜入于大麓,烈凤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 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日:“ 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 ”皆日:“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日:“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日:“然,往矣。”舜日:“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 ”皆曰伯夷可。舜日:“嗟! 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洁。”伯夷让夔、龙。舜日:“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真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虑简而毋做诗言意歌长高声依永律和声八童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B.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C.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D.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岳,分管四方的诸侯,所以叫四岳。也有学者认为四岳是一个人。
B.巡狩,亦作“巡守”,意为天子巡行视察诸侯所守的疆土,古时皇帝一般五年一巡守。
C.伯禹,史称大禹、帝禹,商朝开国君王,伯为其爵位,传说禹最卓著的功绩是治水。
D.三苗,中国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一个古部落名,与欢兜、共工、鲧合称为“四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舜宽容大量,品德非凡。他父亲喜欢后母生的弟弟象,想要杀他,只要有点小错儿,就会重罚他;但舜仍恭顺侍奉父母,亲善弟弟,忠诚谨慎,没有懈怠。
B.虞舜聪慧睿智,逢凶化吉。他修补谷仓房顶时,父亲从下面放火,他靠两只斗笠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挖井时遭父亲弟弟倒土填埋,他挖暗道穿出。
C.虞舜才干突出,堪当大任。他使尧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他耕作捕鱼,带动人们礼让,制作陶器,带动人们精益求精;在尧年老后,代行天子政务二十年。
D.虞舜整顿政治,明确分工。他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番改革,职责分明,命伯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事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2)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9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感”入题,写景洗练生动,描写角度或仰或俯,时远时近,视觉听觉巧妙结合。
B.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烟影重重,诗人登临送目不禁遥想历史,怀人追往,感慨万端。
C.颔联远观秋风瑟瑟,叶落山凸,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杯酒对赏,慰此幽独。
D.颈联以凛冽西风,清哀画角,斜照落日,肃穆青松表达了诗人年华迟暮的悲凉。
15.诗歌的尾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6分)
(三)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语句中充满了词人对其无限的仰慕与赞叹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表达(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1分)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是一句为人熟知的民间俗语。健走由于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限制,又因其简便易行、适合各类不同人群,颇受大众青睐。但是,如果健走的方式不够科学,很可能会________,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
健走前,要选择舒适的软底运动鞋或专业健走鞋、穿着易干或吸汗的衣物、携带必备药物和饮用水等。场地应选在树荫下或平路上,还要提前做好热身。健走过程中,要注意强度和幅度,________。健走结束后大约20分钟左右要及时放松,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复,减少肌肉酸痛。
正常人每天健走10000步左右,步数分配大致为早上3000步、上午至下午3000步、晚上4000步,具体分配要________,其中3000步需要略微快速,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健走时需控制心率,一般中老年人的适宜心率大致为每分钟100次,40岁上下的中青年大致为每分钟120至130次。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① 是由于好奇心,② 出于职业发展的需求,人们总是希望学到更多知识,但阻碍他们的,往往是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以及进入门槛。知识付费的兴起,正是基于其碎片化、娱乐化与互动化的特点。产品制作者将视频、音频和图片演示结合,用户能够轻松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让生活变成学习现场,这也正是“终身学习”的应有之义。
③ 知识付费的初衷是美好的,但从人们学习的效果来看,并不能尽如人意。某知识付费平台各类付费课程的平均学习完成度不足35%。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完成度更是只有8%。(甲)由此可见在整个知识付费市场学习的完成度低于四成。
为知识付费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乙)对于许多人而言,可能只是得到抚平一次焦虑的“短效安慰剂”,但也总会有很多人在其中拾到“珍珠”。这颗“珍珠”可能是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级阶梯,可能是成长旅途中的一缕顺风,也可能是学到新知后的一阵狂喜。无论答案是哪一个,我们都要记得成长或学习都需要自己提供内心的原动力,而非④ 。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前三空填写合适的关联词。第④空补写语句(不超过12个字)(4分)
关联词: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语句:④_________
21.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都存在表达上的逻辑错误,请指出错误类型并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5分)
四.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教育界有一个概念最为国人关注,并持续引发思考和热议,这就是“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为此,中国教育部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表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请结合自己的观察、体会或感悟,你认为哪一核心素养最为重要,阐述你的观点、理由、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写作的指向,不能超出其范畴,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B
6.①黑匣子很多方面的性能极差,无法搭载实现数据同步所需的操作环境。
②硬件上有严格的控制,加装一个数据模块太费电,而黑匣子配备的独立电源的电量有限。
③飞机上的网络环境不稳定,无法同步保存关键的数据。
④实时同步每一台飞机的海量数据不必要,对管理也没有帮助。
D 8.得知儿子升为副局长之时,老黄开心、得意;儿子过年没回家,老黄郁闷、惆怅;平时司机往屋内搬运东西时,老黄尴尬,担忧。把儿子“骗”回来后,老黄愤怒、情绪激动。
9.(1)老黄的训诫使儿子觉醒,呼应前文老黄“诫子”内容,使故事情节完整。(2)用细节描写暗示人物心理,强化了小说为官要廉洁的主旨。(3)故事戛然而止,含蓄隽永,留给读者的回味空间。
10.D 11.C 12.C 13.(1)(他)命令十二州的长官讨论尧帝的功德,推行淳厚的道德,远离邪佞谄媚之人,那么蛮夷都会顺服。
(2)每过三年考察一次政绩,三次考察后决定官员的升降,远近各类事情就都兴盛起来。
参考译文: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舜的父亲普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生性傲慢。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弟弟,一天比一天地恭敬谨慎,没有一点懈怠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是可用之人、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内在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外在表现。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谦让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谦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水滨制作陶器、黄河水滨出产的陶器都不粗制滥造一年的工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人们聚居之地,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邑,三年就变成城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廪、还赐给他牛和羊。督叟仍然想杀他、让僻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廪房。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将更和象一起往下例土填埋水井、舜从房边的陪道出去、又逃开了尧试用牵去推行五种伦理道德和担任各种官职考察他,都干得很好舜进入山林的时候、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才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的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推举掌管政事二十年,尧才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舜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开放四门、四方民意上达畅通,(他)命令十二州的长官讨论尧帝的功德、推行淳厚的道德,远离邪佞谄媚之人,那么蛮夷都会顺服。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光大尧帝的事业、授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呢?”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舜说:“嗯,好!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禹跪拜行稽首之礼,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就这样了,你上任去吧!”舜说:“啊!四岳、有谁能够掌管祭天、祭地和祭宗庙的礼仪?”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啊!伯夷,我任命你担任秩宗、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任命夔做典乐官、教育贵族子感要正真而温和宽厚币严质,则压却不暴虐、简赴而不高傲诗是表达内心鼓感的,歌是用延长意节来咏唱诗的,手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想眠合还要用标准的意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意谐调一致,不要互相干扰。神与人之间通过意乐达到欢悦和谐”。每过三年考察一次政绩,三次考察后决定官员的升降,远近各类事情就都兴盛起来。再次分别处理了流放在北部边境的三苗氏部族。
14.D 15.尾联虚写(想象)终有一天在冬日乘兴与友人一起踏雪,欣赏玉洁冰清之景。情感表达: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酒兴诗兴高昂,虽然被贬仍旷达乐观。结构安排:“乘兴携嘉客”照应诗题,“群玉峰”照应颔联“山争出”,使结构更加完整,诗情更为激越。
16.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7.①徒劳无功②量力而行③因人而异
18.健走结束后大约20分钟要及时放松,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复,缓解肌肉酸痛。
19.①该句使用的引用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②效果: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生活化的俗语,形象直观,说服力强;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
20.无论 还是 尽管 仅靠“付费”就能完成
21.甲:违反充足理由律。由“某知识付费平台”的情况不能推出整个知识付费市场学习情况。
乙:违反矛盾律。“许多人可能只是得到抚平一次焦虑的‘短效安慰剂’”与“也总会有很多人在其中拾到‘珍珠’”不能同时正确。
22.省略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