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天,正午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从该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H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H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0-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线的差距)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的提升
堂结: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4)计算楼距(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热水器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四季的划分
★气候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划分:
6、五带的划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回答:
(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 B__________
C D____________
(2)图中 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
。
(3)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
长短如何变化?
(4)由B点到C点太阳
直射点如何移动?
。
(5)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区域为: 。
(6)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
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B
C
A
D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C
C点在近日点附近
昼变短,夜变长。
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体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是什么?
分类
33
2900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界面
古登保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二、内部圈层的划分:
岩石圈
完成P21思考
探究一:
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2、地幔物质是固态的,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圈层名称
地表至莫霍界面 平均17千米 1、岩石为主,固态;
2、各地厚度不一(大洋薄,大陆厚)
3、硅铝层和硅镁层为主。
莫霍面至古登堡界面 17至2900 km 1、上层固态,铁镁硅酸盐组成,往下含量增加;2、上部有软流层;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岩石圈组成
古登堡界面至地心 2900 至6371 km 1、外核液态或者熔融状态,内核固态;2、物质以铁和镍为主;3、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
范围
深度
主要特征
地壳
地幔
地核
P22图1.26
思考: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就是岩石圈吗?
A
地幔
地核
B
地壳
岩石圈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软流层
易错点解析--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圈的位置关系
【例】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
图1.27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
P22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气体 悬浮物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各种水体 特征:连续但不规则
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地球外部圈层的表解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课堂练习
读地球四大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
B
大气圈
A
C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大气圈
水 圈
岩石圈
地 壳
地 幔
地 核
——生物圈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岩石圈
(软流层之上)
地壳
大陆地壳
含:大陆:七大陆地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地壳
含:海沟、海盆、海岭等
29%
上地幔顶部
补充:
岩石圈
地 壳
——生物圈
(软流层之上)
内部圈层
地 幔
地 核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岩石圈
大洋地壳
含:海沟、海盆、海岭等
岩石圈
地 壳
——生物圈
(软流层之上)
地震知识的补充(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1、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主要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3级以下人无感觉,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各地烈度(震级大小、震中距的远近、震源的深浅、地质状况、地面建筑状况等)不同。
1、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3、水圈是( )的圈层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4、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
课外作业
完成学案和填充图册有关本节的练习
练习巩固
A
B
B
A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特点的研究
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古 登 堡 界 面
下
地
幔
顶 部
上 部
下 部
外
核
莫 霍 界 面
1000Km
2900Km
地壳
地
幔
地
核
内
核
上
地
幔
5000Km
岩石圈
软流层
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 2.水圈 3.生物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