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6 14:12:16

文档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联考
历史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据考古学者的研究,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
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
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D.奴隶的辛勤劳动
2.据学者研究,下图分别为北宋和南宋政治地理结构图。
图1北宋政治地理结构
图2南宋政治地理结构
据此推断,南宋政治地理结构的变化
A.简化了地方行政层级
B.改变北攻南守的形势
C.有效防范了武将专权
D.有利于维系偏安政权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3.学完《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这一单元后,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明清时期政治、经
济、文化、民族关系四个方面的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史实准确的是
A.《论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B.《论玉米等高产作物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C.《试评析黄宗羲重农抑商思想》
D.《改土归流政策对新疆社会进步的推动》
4.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
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
5.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这一变化
工人135
如洪分了川必,
地主12
X识了16
中小商人
10%
工人1
父民76%
依48
193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B.表明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促使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明确规定将使用
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置”。改革后
A.推动了农业生产迭代升级
B.取消了长期征收的农业税
C.出现了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D.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
7.在《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中,作者詹姆士·伯斯特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其
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
等。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
A.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
B.不同文化传统导致
C.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生产方式相似所致
8.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最初是一个300一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
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
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革命
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
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
9.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
的职贵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A.具有一定契约性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按等级严格划分
D.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2023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据材料“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
可知,良诸古城的修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参与,这说明当时的良诸文明己经存在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能力,才能支撑大型工程
的建设,故选A项:早期国家形态的成熟主要表现为公共权力的出现、阶级统治的强化和文字,官您机构的出现,材料并未体现,且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良诸古城修建时期国家形态并未成熟,排除B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构筑工程的生产工具和
技术手段,无法确定金属工具的使用情况,排除C项: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代表,当时中国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邦国时
代的过渡时期,并未完全进人奴隶社会,排除D项。
2.D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政治地理结构呈现“圈层式”结构,意在加强中央集权:南宋政治地理结构呈现“条块
式”结构,通过拉长战略纵深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人侵,因此起到环绕保卫偏安政权的作用,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政治地理结
构,未体现地方行政层级,故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说法体现的是北宋政治地理结构的特点,并非南宋,故
排除。
3.B明清时期,美洲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推动了人口的增加,B项正确: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A项: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排除
C项:改土归流主要在云贵地区,排除D项。
4.B根据材料可知,鸡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割地、赔款、开埠通商等,但是《辛丑条约》却不再割地、开埠,是因为列强看到中国人民
的英勇反抗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得不改变侵华策略,在中国培植其代理人,B项正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符合当时的史
实,排除A项;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5,D根据材料“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并结合学可知,从1933年到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成分中
增加了地主阶级和中小商人,这是应对抗战的需要,积极吸收社会各界抗战人士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来,这一做法巩固了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革命的要求,这与材料主
旨不符,排除A项:从党员成分的变化不能得出党的工作重心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变化情
况,未涉及国共两党合作问题,排除C项。
6.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到使用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置”,反映
了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出现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并非农业生产的迭代升级,排除A项:材料与取消
农业税无关,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
7.A根据材料“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并结合所学可
知,这些文明都在“神秘的北纬30度”出现,说明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A项正确;文化传统不同不能解释在同一纬度出现众多
的文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多元化,并没有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借鉴,排除C项;生产方式相同也不能导致相同纬
度出现众多古代文明,排除D项
8.B据题意可知,在采取农业种植之后,阿布胡赖拉从定居聚落迅速扩展成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说
明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气候因素导致了农业种植在当地的出现,但农业革命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气候,A项排除:
房屋变迁是因为农业种植的出现,而非人口的增多,C项排除:材料只能说明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是己知的最早的农业遗址,并不
能说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D项排除
9.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君授土地给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根据材料信息“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
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可知,封君和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性,故A项正确:封
君与封臣是以土地为纽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体现等级严格,故C项错误;封建领主在各自的领域内独立行使权力,故D项
错误。
10.B根据材料“武力扩张和商业活动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可知,图示中两次殖民活动后的空间范围以及信息可知,该示
意图直接反映了古代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活动,B正确:波斯帝国不曾征服希腊城邦,排除A项:罗马帝国建立从意
大利半岛开始,排除C项:阿拉伯人在地中海的商业活动是在8世纪以来,材料中的地图明显不符合其时代特征,排除D项。
11.D从材料信息可知,香料贸易有利于欧洲与亚洲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D项正确;价格革命的含义是指新航路开
辟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故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B项
中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出现在新航路开辟前,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2.B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4世纪后期,欧洲市民面对黑死病的传播,上帝无能为力,人们放弃教会的束缚,开始追求现世的生活。
而即将到来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核心内容就是追求现世的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反对神性。因此这一变化加速了人文
主义思想的到来,B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C
项;1517年德国爆发宗教改革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13.D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形势,各地间联系加强,旧势力为了自已的利益联合起来镇压工人运动,一国的工人
运动不可能取得成功,要取得胜利必然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故选D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丰富了其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排除A项,巴黎公社起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府不可能给予支持,排除B项: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4.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最后十几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主要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
期,此时他们都加紧了对外的殖民扩张以抢夺市场和殖民地,所以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故选C项:A项是表
现,不是原因,排除:此时欧洲各国侧重资本输出,排除B项:交通工具的巨大突破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15.C根据“必须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
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规律恢复发展经济,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规律恢复发展经济,A项中“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表述错误,排除;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建立,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苏俄利用市场因素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排除D项。
16.B漫画通过自由女神将象征世界自由的火炬交给罗斯福和丘吉尔,然后把火炬传给苏联,寓意由英美两国去传承并维护世界自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