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12:3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一)要善于折叠自己
① 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如果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可以折叠51次,厚度竟然可以超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 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线”。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 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法国作家罗曼 · 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精彩华章。
④ 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
⑤ 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 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
⑥ 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 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文章从 、 、 、 、
四个方面阐述了折叠的内涵。
2.引用名人名言是写作表达的好方法。下面这段话最适合放在第___________自然段。
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 · 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3.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字词“仅”“竟然”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通过四渡赤水的例子来说明要想成功就必须走“之”字路线。
B.第③自然段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和举出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观点。
C.第③自然段罗曼 ·罗兰的话语中“死”的意思是没有创新,缺乏新的生
命活力。
D.第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
致的。
5.我们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孤独的机器人
[英国]玛格丽特·利特尔
①夜色迷蒙之中,一个小机器人正躲躲闪闪地走在公路上。
②他不时回头望望,生怕那帮气势汹汹的家伙追上来。自从老主人死后,他的儿女们只知道没完没了地吵架,瓜分财产。
③小机器人的生活今非昔比。他几乎没法工作,因为没人顾得上给他充电。他身上的零件吱吱作响,可谁也想不到要给他加油,更没人给他编制新的程序。不仅如此,那帮家伙还任意支使他拿这拿那,一会儿是点心,一会儿是饮料,每个人还恶作剧似的要的不一样,使得本已体衰力竭的小机器人“噗”的一声拌倒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一个家伙还粗暴地朝他的控制中心和脉动节点中间踢了一脚。顿时他全身震颤,信号灯忽明忽暗,不时发出刺眼的闪光。最后“哗”的一声,他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④怪事发生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能给自己充电了,而且每走上三四步,身子就腾空而起,飘上一会儿。他飞呀,飞呀,在屋里转来转去。
⑤过了一会儿,他打开了人工电脑的电钮,把旋钮转到“判断与指导”的位置。结果令人吃惊,电脑明白无误地告诉他,这次偶然发生的撞击推进了已故主人的试验。小机器人现在有点儿“意志”了。虽然还不能深入地思考和自由地选择,但他可以作出一些决定,采取一些行动。刚才,他不是给自己充了电吗?他现在也能有一些人的知觉和情感了。
⑥电脑存储器开始按照字母顺序一条一条地把小机器人新获得的情感列出来。A感代表忧虑,D感代表愉快,E感代表激动,F感代表恐惧。这些情感,他都能体会到了。
⑦还未等他看完,那帮家伙又吵嚷着逼上前来,于是他一跳一跳地跑得飞快,使劲一跃,竟从墙头上飞了过去。
⑧他跑过一片小树林,来到了这条公路上。他在那条向他跑出来的地方相反方向移动的路上面又跑又跳,路过了无数的城市和村庄。真有意思,他就好像是一个能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器人,又好像是一个身上布满线路的真人。但他发现自己不能自由地选择感情,感情像个不速之客,好像知道什么时候该到似的。
⑨有时,当大路上只剩下他一个人赶路时,他会产生一种挺奇怪的感觉,电脑储存器没来得及告诉他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他连续旅行了好几个星期,一路上哼着一首自己编的,专为在有D感(愉快)时唱的歌。后来,他身上快没电了,可是他又没钱充电,他全身没劲,终于倒在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地方。
⑩第二年春天,两个种检验草的工人发现了这个小机器人。其中一个是专爱修修补补的小伙子本诺,他用万能电源检查了一下小机器人,结果小机器人劈劈啦啦地站起来了。本诺高兴地给他上了润滑油,把搞乱的触角天线也整理好了。
自此,小机器人就在他俩身边干在前主人那儿干的工作——记账、干家务事。他觉得找到了归宿。可是,他没想到,这种幸福的生活竟有完结的一天。
两个工人的合同期满了,又接受了到另一星球上种植检验草的新合同,而机器人却未被允许作星际旅行。当小机器人终于发现一路上照料他、修理他的本诺竟然想把他卖掉时,他觉得自己被愚弄了。
其实本诺也是出于无奈。在市场上,几个买主上下打量小机器人,还掐掐他的防护衬垫。终于本诺忍无可忍,仍旧带着小机器人回到了已被转让了的房屋。
新房主倒是个和平本分的人,但他的境况不好,一家几口人都靠他来养活,他害怕付不起机器人的保养费。
最后,小机器人一个人留在了屋里,再也没有见到本诺回来。他等啊等,以前没有朋友一人流浪时的那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充满了他的全身。他所经历的一段最美好的日子到头了。他今后该怎么办?
小机器人看见了那位新房主,便慢慢地走到他身边,小声说:“对不起,我能帮您种草。”
那人吓了一跳,猛然转身,吃惊地看着他。房主的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好奇地瞧着他。
“我的使用费和保养费也许并不像您想象的那么高,再说,我什么账都能算,什么活都能干。”
那两个孩子先是瞪者大眼睛迷惑不解地打量着小机器人,后来又焦急地抬头看着他们的父亲。
小机器人产生了H感(“H”代表“绝望”),他头上的两支触角式天线也越垂越低。
做父亲的看着他,犹犹豫豫地说:“他简直像个有感情的生物,看起来很孤独。”
两个男孩不明白什么叫孤独,做父亲的就讲给他们听。这正是小机器人平时常常感到而又叫不出名字来的那种感觉。
原来,他一直在体验着孤独。
慢慢地,小机器人跨上了往回走的移动道路。
“嗨,小机器人,别走!我们要你了。”是那父亲在叫。
“别一个人走开,孤独的朋友。”两个小男孩喊着,“跟我们住在一起吧!”
小机器人害羞地耷拉着脑袋,胸中却激动不已。他转过身,向着他们跑去,边跑边用脚板打着拍子,哼着他的D小调。 (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请你根据情节的发展,将小机器人的生存处境和情感变化补充完整。
2.结合文章内容,请给下列正确的说法打“ ”,错误的打“x”。
(1)在老主人去世后,小机器人因为没人充电,所以有了一些人的知觉和情感了。( )
(2)小机器人在第二次倒下后被本诺救起,但是本诺最后又抛弃了他。( )
(3)小机器人最终被新主人留下,因此产生了H感(愉快)。( )
3.请结合文意,揣摩第 段中加点词语“迷惑不解”“焦急”各隐含了两个男孩怎样的心理。
迷惑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焦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机器人最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你为这个故事续写个结局。(1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思路明晰,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研究学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③表达希望与祝愿。
3.第⑤段中列举达尔文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眼睁睁”三字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解释易卜生说的“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你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道理”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两个具体事例,请简要概括。
事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阅读短文第4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全文中还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件事他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折叠是智慧的迂回 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折叠是折磨的叠加
2.④
3.不能删去。“仅”在这里强调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低,“竟然”表示结果出乎意料。如果删去, 就不能有力地说明“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这一观点了。
4.A
5.示例:①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当处在困境时要勇于折叠自己。
(二)1.小机器人因遭虐待而逃亡 有了一些人的知觉和情感 新房主犹豫再三收留了它 激动不已
2.(1)x (2) (3)x
3.对小机器人的才能表示惊讶,同时又充满疑惑和好奇。
担心父亲拒绝,希望父亲接纳,充满对小机器人的同情和怜悯。
4.示例:小机器人自从来到两个小男孩的家里,不仅帮着新主人一家除草、记账、干家务活,而且还会陪伴两个小男孩学习、玩耍,为新主人一家表演节目、播放音乐,小机器人不再感到孤独,新主人一家也因为小机器人的加入而感到生活变得轻松、幸福了许多。
(三)1.不要抛弃学问。
2.提出赠言。
3.说明只要想研究学问,时间是不成问题的。
4.“眼睁睁”三个字写出母校时刻关注学生们未来的成就,传达出作者对毕业生的殷切期盼,表达了学校对后代学子的关心和爱护。
5.每个人最大的责任是不断磨炼自己,并最终把自己磨炼成一个有才能的人
(四)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哥白尼从小喜欢问问题。 沈括发现深山里的桃花和山下的桃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3.B 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承上启下 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问妈妈;到深山寺庙去实地观察 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5.我们既要在学中问,又要在问中学。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接受,而要主动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