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我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有关解读错误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植物之间的竞争
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群落的初生演替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
2.玉米螟是玉米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步行虫能有效地治理玉米螟。科研人员研究了玉米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下表[单位为k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玉米同化的能量 玉米螟摄入的能量 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 玉米螟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玉米螟流入步行虫的能量
179.5 89.6 43.2 35.7 4.58
A. 玉米、玉米螟和步行虫之间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 玉米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玉米螟同化量中部分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C. 玉米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0.7 kJ/(cm2·a)
D. “玉米→玉米螟→步行虫”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食物链为甲→乙→丙 B. 乙的种群数量变化受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C.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的调节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
D. 该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丙种群所同化的能量约为乙种群的10%~20%
4.某地区将低洼荒地通过引入水源改造成为湿地生态公园,改造后的湿地生态公园物种丰富度逐渐上升。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初生演替B. 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C. 水草减少对草食性鱼类的影响强于其对杂食性鱼类的影响
D. 湿地生态公园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原低洼荒地
5.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实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B. 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
D. 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6.如图是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构建的某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图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所有组成成分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发生在b、c、d之间
C. 人类活动可能会加快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D. b、c、d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
7.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的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种类数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
10—20 常规农业 13 1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A. 土壤中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可能减少,有利于植物生长
C. 据表推测,无公害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高
D. 若土壤遭受了镉污染,图示生物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可能最高
8.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9.下列叙述与图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
A. ①表示迁入率,②表示迁出率,X表示种群密度
B. ①表示空间和资源充裕,②表示引人某种动物的天敌,X表示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 ①表示土壤腐殖质增多,②表示长期干旱,X表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D. ①表示复杂的食物网,②表示人类活动,X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0.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诗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
D.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的价值观、发展观。下列从生物学角度对其进行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减少病虫害
B. 稻虾共生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 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 秸秆入沼池、沼渣肥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相关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B.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因此应大力开发和利用森林
C.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输入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D. 在制作生态缸时,应尽可能多地投入生产者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TMTA)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方式。例如在加拿大的芬迪湾,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海带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
B. 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
C. 鲑鱼排泄物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鲑鱼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D. IMTA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
1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 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 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15.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B. 《汇胜之书》“又种薤(韭)十根……居于瓜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C. 《庄子 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在这条食物链上,异鹊属于次级消费者
D. 《孟子 梁惠王上》“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16.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罐子”中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罐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
C. “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 “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17.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 AB段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和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C. 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
D. 图示过程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1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重金属元素进入环境,会进行与碳等元素相同的循环过程
D. 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9.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D.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20.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A、B、C表示其中三种生物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B. A、B、C三种成分构成了食物网
C. 该生态系统需与系统外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D. B成分中各种生物同化量均能流向下一营养级
21.某植食性林旅鼠是猫头鹰的食物之一。某森林中林旅鼠因患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而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对猫头鹰种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新出生的猫头鹰个体数减少,但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林旅鼠若因传染病而灭绝,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B. 林旅鼠种群数量减少后,猫头鹰种群的年龄结构向增长型发展
C. 导致林旅鼠数量减少的传染病属于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种群内部因素
D. 当林旅鼠被猫头鹰捕食后,进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小于林旅鼠的同化量
22.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
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
C. 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
D. 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
23.毛竹与栲树、苦槠等阔叶树形成的混交林,其稳定性比毛竹纯林的高。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毛竹纯林易发生病虫害 B. 混交林中物种多样性高
C. 混交林中食物网更复杂 D. 混交林中能量可循环利用
24.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施药前甲昆虫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 B. 施药后群落的丰富度不变
C. 附近林区可能存在甲昆虫 D. 甲乙两种昆虫存在捕食关系,且甲捕食乙
25.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鱼、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甲壳类生物定居下来,啃食尸体,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是两种新发现的蠕虫,起初科学家只观察到了雌虫,后来发现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后期厌氧细菌进入鲸鱼骨头中,分解其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细菌氧化硫化氢获得能量合成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鲸落中的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弗兰克普莱斯和罗宾普鲁姆斯雄虫生活在雌虫体内,是一种寄生现象
C. 厌氧细菌和硫细菌直接或间接依赖骨头中的有机物生存,均属于分解者
D. 自然鲸落数量稀少,可通过人工制造鲸落观察群落的演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近几十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人员以耕作的农田为对照,以退耕后人工种植的柠条(灌木)林地、人工杨树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为研究样地,调查了退耕还林与还草不同类型样地的地面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样地
类型 个体总数/只 优势类群 常见类群数量/科 总类群数量/科
农田 45 蜉金龟科、蚁科、步甲科和蠼螋科共4科 6 10
柠条林地 38 蚁科 9 10
杨树林地 51 蚁科 6 7
自然恢复草地 47 平腹蛛科、鳃金龟科、蝼蛄科和拟步甲科共4科 11 15
( 1)上述样地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 ______,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
(2)样地中的多种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种间关系主要有 ______(答出3个即可)。
(3)上述样地中的优势类群各不相同,说明不同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同,包括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这些称为物种的 ______,不同物种的该指标不相同是生物和环境之间 ______的结果,这有利于 ______。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表为流经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单位:J cm-2 a-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 ______营养级。
(2)若为防止雨水冲刷田埂,季节性的在田埂两侧进行保护性种植高产玉米,则该措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 ______,同时该措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______原理。若对田塔上另一种杂草进行调查取样,则应采用的方法为 ______________。
(3)氮循环过程中,其家禽家畜中的含氮有机物最终去向有 ___________________;农田中“听取蛙声一片”,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 __________________。
农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表)
(单位:J cm-2 a-1)
甲 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人工输入有机物的能量
生产者 41 5 97 19 0
第二营养级 7.9 1.1 12 乙 6
第三营养级 6.5 0.8 6.2 0.5 10
第四营养级 1 0.5 1 0 2
( 4)分析表1中数据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J cm-2 a-1,第四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______J cm-2 a-1,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28.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
29.下列图1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值单位为J/cm2;图2是图1中B、C两类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图2中甲、乙二者的种群密度由于 ______ 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统计发现图1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尚有300J/cm2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 ______ J/cm2。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
(3)图2中乙生物在P点的出生率 ______ 于其死亡率,年龄组成类型为 ______。
(4)当地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实施了“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逐渐变为森林。耕地逐渐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 ______ 演替。调查发现,该森林中的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
30.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图1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是(103KJ/m2 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所代表的组成成分是 ______ 。人工湿地公园初建成时,水中主要有绿藻等浮游植物和黑藻等沉水植物,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 ______ 。
(2)从图1分析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包括 ______ 。图2中的B通过 ______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图2中的A代表初级消费者的 ______ ,C代表被初级消费者用于的 ______ 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_____ %。
(4)若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______ 。
参考答案
B 2.C 3.D 4.C 5.C 6.B 7.C 8.A 9.D 10.B 11.B 12.C 13.B 14.A 15.C 16.B 17.A 18.A 19.B 20.C 21.D 22.D 23.D 24.C 25.D
26.(1)自然恢复草地 自然恢复草地植物种类多,空间结构复杂,可为节肢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
(2)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
(3)生态位 协同进化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资源
27.(1)三、四(2)间接和直接 自生 样方法
(3)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 影响种群繁衍(4)180 3 16%
28.(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 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细菌数量下降,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9.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负反馈;600;16.7%;大;增长型;次生;水平
30.(1)分解者 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呼吸作用将动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3)同化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16
(4)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