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中国学者)
“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
——钱穆
“以往的读史者,甚至治史者,往往以鄙夷不屑的眼光看待宋朝的历史……”
——王曾瑜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政治、军事
经济、文化、社会
VS
第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
材料一 其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
—[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
材料二 九峰之民多种茶,山山栉比千万家。朝晡伏腊皆仰此,累世凭恃为生涯。
——[北宋]吕陶《净德集》
材料三 木棉本出闽、广,可为布,宋时乡人始传其种于松江之乌泥泾。
——[明]《松江府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农业发展的表现。
一.经济的繁荣
(1)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提高了粮食产量;
(2)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元朝南方植棉普遍;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
1.农业的发展:
宋朝农业发展的影响
宋史学者评估,北宋的粮食商品率约为17%。在江南,每个农户可以养活2.35个五口之家,粮食商品率达40%。换言之,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粮食得以成为商品粮,流入市场;大批农业人口得以脱离土地束缚,进入城市生活,推动城市化进程。
商品化
城市化
部门 概况 地位或作用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宋朝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
元朝烧出彩绘瓷器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成为继丝绸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煤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宋朝新兴的手工业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造纸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制瓷业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景德镇
官窑
钧窑
定窑
哥窑
汝窑
2
元青花“鬼谷下山”
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
青花瓷
釉里红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中国瓷器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其流传之久远,使用之广泛,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的全球共享。中国瓷器对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生活品味、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矿冶业
生活
生产
煤的开采量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到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美】罗伯特 哈特威尔《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庄绰《鸡肋篇》
宋初,最艰巨的雕版工程是太祖开宝四年(971)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成功,雕版有13万块。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版书
南宋临安府陈宅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首页,国家图书馆藏
手工业:印刷业
2
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如草市)
民族间经济往来密切,榷场贸易活跃
货币需求量剧增,出现纸币—交子、会子等
海外贸易繁荣 a、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B、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C、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发展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北宋纸币交(交换)子
元朝纸币
南宋会(付款)子
泉州市舶司遗址
宋代对外贸易路线图
南宋时期,泉州港进入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建炎二年至绍兴四年,泉州所交的税金相当于当时全国收入的1/10。
海外贸易繁荣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所作,以长卷形式,描绘了宋徽宗时某个清明时节,汴京的繁荣景象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也是研究北宋都市生活的珍贵资料。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东市
西市
北宋东京城市功能示意图
唐代长安城市功能示意图
材料一 宋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材料二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入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根据视频和图片、材料,思考宋代城市格局和功能呈现什么特点?说明什么问题?
打破时间限制
打破空间限制
经济职能增强
说明官府对经济管理放松。
宋代前后城市商业的变化
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 宋代城市中的市
时间
地点
管理
城市职能
有时间的控制
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草市)
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
分散于街巷
市令或市长管理
不再受官府监控
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经济职能加强
宋元商业
繁荣表现
市场扩大
贸易增长
城市发展
边境市场(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密切
基层市场(平民大众)
海外市场
货币(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代作为主币发行)。
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城市格局的变化:街市制代替坊市制
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活动范围扩大:
时间不受限制:
①街市制代替坊市制②乡镇出现了草市
出现了夜市、晓市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宋代经济分布图
思考:宋代农业主产区、手工业发达区和商业城市的分布呈现什么特点?
4.经济重心南移
朝代 表现 规律
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江南地区初步得到开发 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 ②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江南开发,为南移奠定基础;
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开始南移;
北宋户口分布南多北少定型,进一步南移;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4.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1)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
(2)政策因素: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3)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人口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5)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6)其他因素: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2)原因:
【课堂探究】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哪些影响?
(1)交通贸易: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文化: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促进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科举南北分卷制度)
(4)民族关系:北民南迁,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行政区划:细密
(5)生态环境: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官方收录的各省名人统计表
材料二……(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宋元之际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二)
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
4.经济重心南移
二.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相对淡化
阶层流动性加强
姓名 朝代 官位 家庭情况简介
范仲淹 北宋 参知政事 知颍州等 家境贫寒,父因病卒于任所,母贫困无依
欧阳修 北宋 参知政事 兵部尚书 家境贫寒,买不起写字用的纸笔
李邦彦 南宋 太宰 银工
京镗 南宋 丞相 经营盐铺
宋代部分官员的家庭出身信息
——摘编自梁庚尧《宋代科举社会》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
——宋 蔡襄《端明集》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二.社会的变化
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
——(宋)马端临编撰:《文献通考·户口考》
家内服役:世袭奴婢→雇佣
租种土地:人身束缚→契约
贱民阶层显著减少,人身束缚松动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二.社会的变化
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官府放宽:
①土地买卖、典当
②迁移住所、更换职业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儿更替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社会横向流动性加强
原因 社会变化
1.世家大族的衰落; 2.商品经济的发展; 3.科举制度的发展; 4.政府政策的调整。 门第观念的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根本原因)
二.社会的变化
本课知识小结
(一)重心
大转移
(二)发展
新高度
基本过程
主要原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影响:南方文化发展等
1.农业、手工业显著发展
2.商品经济发展高峰
一、经济的
新变化
二、社会的
新变化
社会横向流动加强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与门第观念的淡化
主要表现
城市商业繁荣及其原因
宋 朝 经 济 与 社 会 的 新 变 化
探究: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原因?
(从交通、政府政策、经济、政治、中外交流等方面思考)
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政策: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发展生产,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3、中外交往、民族融合加强;
4、交通便利(大运河、丝绸之路);
5、经济: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6、人民的辛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