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高二年级考试
语文试题
2023.04
木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尽管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各异,但成就了很多经
典之作。作家们对于土地的怀旧、依恋、审视甚至是批判构成了巨大的张力,他们笔下的
乡土既有温情浪漫的田园、淳朴善良的人性美,也有麻木愚昧甚至是落后的思想痼疾,
“五四”时期多元化的思潮激荡出文学史上的辉煌成就,也映照出艺术家们对乡土中国的
回应和思索。
上世纪40年代,乡土文学创作在作家的笔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作家不再仅仅是乡土
的观察者、感受者和评判者,而是置身于乡土变革中的参与者,他们在乡土剧变中产生了
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的动机,用文学的方式成为“行动者”。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思想日益多元使乡土文学叙事呈现出新的特
征。乡土文学不仅能够观察具体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开始把审美焦点投向人的思
想、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意义,专注于人的情感历程和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写作视角也转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0000000
向人的精神层面和主体性探究。作家们用文学的方式实践着他们对现实、对历史进行思
考的责任。
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为乡土文学带来了一些误解,有人认为乡土
文学会菱缩,乡土题材作品也会逐渐被替代。事实上,乡土文学之所以成为中国现当代
文学的主潮,是因为它从“五四”开始直至脱贫攻坚的当下,始终关注着人的解放,关注着
何解决人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瘠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大时代,乡土文学所
蕴藏的思想动力和文化景观,以及它在流行文化中形成的投射都是中国乡土文学在新时
代的流变。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着眼斯时代乡村振兴的时代大势,关注农民对价值理想的
选择和实现,用真实灵动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为新时代乡土精神和农民品格赋义,
如热播剧《马向阳下乡记》。
在后现代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背景下,乡土题材作为现实主义创作转向的重要表征
也展现出新的趋势,书写当代农民自身的情感渴望、价值诉求和生活愿景,描述乡土文化
背景下的城市化进程,探索流行文化样式与乡土题材创作的融合成为创作者无法回避的
课题。《大江东去》等作品成为网文P转化的优质样本,不仅全景式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
来农村产生的巨变,更展示了乡土文化语境中的城市发展,为中国文学关于“城与乡”的
表达赋予了时代意义和历史特征。同时,乡土文学彰显出思想和故事的独特魅力,为网
络文学题材的优化贡献了重要力量,也在产业意义上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摘编自王文静《乡土文学的启示和未来》)
材料二: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中国百年现代文学的“乡土性”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丁帆:以鲁迅先生的小说为开端的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性的一
个标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观念更新的发端。鲁迅小说的“乡土性”表现为以下几点:首
先,将乡土中国的整体背景搁置在故事叙述中去抒写,即恩格斯强调的“典型环境”;其
次,把批判性的哲学思考融化在人物和故事的叙事中,像巴尔扎克那样深刻地呈现恢弘
的时代;再次,就是在审美的创造中,突出人物描写“这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特征,也
就是“典型性格”。所以,鲁迅的乡土小说至今无人超越。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文学理论研究的视角来看,中国百年乡土文学的突出成就体
现在哪些方面?
丁帆:中国百年乡土小说的黄金时代有两个较为突出的时期,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
和80年代。前者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尽了一个行将走向灭亡时代的悲剧,大
量的小说在启蒙意识中实现着审美的变化;后者却是在继承传统创作方法和诸多引进的
新方法基础上,呼唤着一个新生时代的到来,林林总总的审美技术融入了乡土小说的实
验之中。到了世纪之交,由于中国乡土文学的文化语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的
乡土世界再也不是费孝通所说的那个乡土中国了,场景变了,如何书写中国乡土小说就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只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