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说课稿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新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一节《折纸》中的第一课时。
1、 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折纸”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三年级时,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又学习了通分的知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比较抽象,所以教材设计了通过“折纸”活动的直观操作来探究算理,然后画方格图,把直观操作上升到半抽象的表征,最后抽象出算式归纳出计算方法。掌握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过程,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的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体验分数直观模型和教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情感与价值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分析与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算理。
关键: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四、说教法
主要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主动探究,交流出探究结果,并利用发现式教学法让学生独立发现,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归纳出算理。
以此同时,我还运用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知识迁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和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
五、说学法
注重让学生在计算法则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发现计算法则,让全体学生主动学习,体验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具体方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巩固法。
六、说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
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有一种内在的魔力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七、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导入课题——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回顾小结。
第一环节:导入课题。
我从现实中“手工折纸”引入课题,学生很感兴趣,当不同大小的作品用纸多少也不同,这就涉及到数学问题。由此引入课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从生活中主动获取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我设计了4个小环节。
1、 从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
学生能比较容易发现情境中的数学信息,笑笑折小船用了这张纸的 ,淘气折小鸟用了这张纸的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分数, 和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既回顾了分数的意义这旧知识,又为下一步新知识的探究做好铺垫。
2、 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我们不但要从生活中获取信息,同时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这里学生会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把握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1)、笑笑和淘气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也是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代表性问题。
3、 解决问题。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异分母分数加法要经历从直观到半抽象的图象表征,继而到抽象的运算模型的形成过程,所以我设计了这三步:
一是直观演示。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后,动手操作前,我提出了两个要求:(1)、用这张纸分别折出 和 ,描出折痕,并用不同的阴影来表示。(2)、观察并思考 + 的结果是怎么得到的?然后组内交流想法,让学生在操作时,自己发现原来的 就是现在的 , 加上 就等于 ,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达成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合作意识。
二是图象表征。有直观到图象表征的过程,也需要一次引导,所以加个方格图由师生合作,结合折纸,共同完成。既注重了学生半抽象思维的过程,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是符号运算。我让学生结合折纸,写出计算过程,因为加法计算过程的形成是通过折纸和画图迁移过来的,然后通过发现法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分母的计算是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再进行计算的。教材这样设计降低了思维抽象坡度。
第二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这里我设计了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结合加法的经验独立完成 - ,然后发现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的共同之处,这时可能有学生说出通分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自己体验模型和转化思想对分数加减法的应用。
4、 归纳计算方法。
单凭两道题的计算不足于归纳计算方法,所以我又运用了教材上算一算的两道题,再来验证一下,对所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是否适用,并用画图的方式来验证计算过程。由以上完成的四道题我们可以总结出这节课的课题,研究的就是《母分数加减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是先通分,再加减。这样就新知识经历了探究方法、发现结论、验证结论的过程。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通过课本上“练一练”中的第1至3道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
在这一环节,我注重引导结合板书设计和知识点,总结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
我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折纸》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笑笑和淘气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先通分,再相加减。
(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这样设计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还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