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基础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基础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6 20:0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基础训练)
面对东北共有的林海雪原、白山黑水以及清文化发祥地、抗联英雄史迹、现代工业遗产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东北各地旅游服务机构和景区不再“单兵作战”“画地为牢”,而是越来越重视沟通协作,共打“白山黑水、北国风光”的旅游品牌,合力推进跨省主题游,在合作中利益共享。据此回答1-2题。
1.广州的小明想要在寒假去东北旅游,他找到了下面一幅有关东北三省的地图,他读了此图,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东北三省南临渤海和黄海
B.东北三省陆上东邻韩国
C.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大约在120°E--130°E 之间
D.东北三省纬度位置大约在40°E--50°E之间, 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2.如果小明想先坐火车到北京旅游,然后再去东北,他到北京要选下面哪一条铁路干线( )
A.南北干线——京沪线
B.东西干线——京九线
C.东西干线——陇海线
D.南北干线——京广线
3.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广大 B.科技力量雄厚
C.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读“东北地区图”,回答4-5题。
4.东北地区是我国高纬度地区,但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暖流影响
5.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地形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B.自西向东降水减少
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
6.我国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地区冬季风沙大
B.东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
C.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
D.东北地区降水少
阅读日记:“今天天气真冷,强劲的西北风直灌脖子,不化的积雪把大片千里沃野深深地埋住,看来还得一两个月这些积雪才能融化。温度计的示数降到-20℃,可是高高的井架旁的钻井工人正在开采石油,忙得热火朝天。”据此7-8题。
7.日记所描写的油田可能是( )
A.大庆油田 B.辽河油田 C.华北油田 D.胜利油田
8.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分别是( )
A.夏季高温多雨,但春旱严重 B.耕地面积广大,但水源不足
C.平原辽阔,土壤肥沃,但热量不足 D.土壤肥沃,光热充足,但水资源匮乏
9.家住广州的小李和同学准备寒假去东北旅游,下面是小李妈妈的嘱咐,你认为小李妈妈说的不对的是( )
A.当地可能会刮台风,游玩时要注意安全
B.当地天气很冷,要注意保暖
C.当地有著名的人参,别忘了给爷爷奶奶带一点
D.当地冰雕很漂亮,多拍些照片回来
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回答10-12题。
10.哈尔滨气温的最低月份和降水最多的月份分别是( )
A.1月、7月 B.1月、8月 C.8月、1月 D.2月、8月
1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区域多雨期基本一致 B.冬季无结冰现象
C.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D.冬季出现了断流现象
12.图中显示松花江出现了明显的春汛,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人工水库将冬季充沛的降水进行拦蓄,在5月初开闸放水
B.春耕未开始,农业用水量少
C.3月末雨季到来,大量降水补给河流
D.冬季及初春固态降水(雪)因气温低于0℃而长期累积,在3月末4月初融化
13.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是“山环水绕”,其中的“山”不包括( )
A.雪峰山 B.大兴安岭
C.小兴安岭 D.长白山
14.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其原因是( )
①纬度低,气候终年炎热 ②地形平坦 ③工农业发达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②③①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中国东北部,东临太平洋 B.地形结构呈环状排列,四周高中间低
C.山脉大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D.北部、东部与俄罗斯、蒙古陆上相邻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西北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资料一: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区的环境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特征影响并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布局。下面为西北地区地形图(图1)和东北三省地形图(图2)。
资料二: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为避免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工程严格规定沿线28米宽的施工区域。工程施工绝不允许超出此范围,施工中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并在施工结束后恢复自然面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加大了西部地区治理环境的投入
探究思考:
(1)两地区主要的地形特征: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和________为主,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形特征是________
(2)两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显著,主要补给方式不同:①河流汛期的主要水源是________②河流夏汛的主要水源是________并请你说明理由。
(3)农业的发展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农业以________为主,东北省的农业以________为主,导致两地农业生产差异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
(4)写出西北地区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请你根据资料二对采取的措施进行归纳。
(5)分析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D
6.C
7.A 8.C
9.A
10.B 11.A 12.D
13.A
14.D
15.C
16.(1)盆地;山环水绕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①河流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②河流位于季风区,夏季有丰富的降水。(合理即可)
(3)畜牧业;种植业;降水
(4)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施工后做到恢复自然面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贏等。(任答两点,合理即可)
(5)有利条件: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养分积累多。(合理即可)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