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4-06 06: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语 文YUWEN 六年级 下册课 程 教 材 研 究 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云山中学初一年级组“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听歌曲《童年的小摇车》 歌曲中向我们展现了难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体验,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开童年之窗,我们就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的嬉戏中要烂漫的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缺乏快乐。那么伟人的童年会是什么样的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作者简介: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回忆他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一本散文集,共10篇。意为早上开的花,到傍晚才去采摘,比喻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到晚年回忆,含蓄而富有诗意。原名为《旧事重提》。
作品介绍听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从本文的题目上看,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概述一下,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释题从到空间转移比照整体感知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思想情感:讨论回答今天我们主要来分析百草园的生活,首先考虑这部分一共写了几件事情.百草园的生活景物优美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乐园优美的景物百草园的生活美丽的百草园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动静交替虚实结合长妈妈给我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有何作用?
——运用了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百草园的生活美丽的百草园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动静交替虚实结合神秘的百草园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扫露支撒系拉罩百草园的生活美丽的百草园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动静交替虚实结合神秘的百草园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诱人的百草园捕鸟的事动作描写快
乐三味书屋的生活三味书屋环境“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三味书屋的生活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为书塾。“三味书屋” 中的“三味”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醯是醋,醢是酱;调料。)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默读课文理解下列问题:1.课文的两部分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的思想感情?2.在三味书屋这部分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第九段的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对三味书屋的不情愿。三


屋A。三味书屋的环境,入学时的礼仪。B。写教书先生知识渊博。C。写教学内容,都是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使人感到枯燥。D。寻找机会玩耍取乐。学生寻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三


屋1.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3.为什么的问先生问题,他脸上会有怒色?
4.为什么写学生逃学的事?
5.学生们念的都是什么样的书?教学内容如何?
6.本部分与前一部分之间存在的什么关系,有何作用?1.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知识渊博,教学认真2.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乏味,但也有快乐,只是逊色于百草园的快乐.3.为什么的问先生问题,他脸上会有怒色?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先生拒绝是因为学生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秩序,冒犯了师道尊严。4.为什么写学生逃学的事?游戏是孩子的本性,但上课逃学确是不允许的,而作者逃了,可见,当时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学生无兴趣。5.学生们念的都是什么样的书?教学内容如何?文言文
内容陈旧6.本部分与前一部分之间存在的什么关系,有何作用?对比主要为了突出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的生活,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主题对比开阔、优美封闭、沉闷亲切耐心的长妈妈和 闰土的父亲
死板、冷漠的老先生自然景物;故事;捕鸟;神奇有趣不懂的古文;枯燥乏味百草园空间顺序(1-8)(10-24)(9)枯燥无味的书塾三味书屋自由快乐的乐园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内容:枯燥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形式:单调环境:压抑对比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通过对比,表达思想感情。今日作业1.背诵第二自然段及课后练习(写在书上)
2.仿写下列句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3.课后字词标音、解释,每个一行。
(2.3题写在2号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