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二轮练习题-常用的金属和盐
一、单选题
1.家用不锈钢(铁合金)汤勺,常在手柄上端加一木柄或塑料柄,说明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延展性
B.导电性好
C.导热性好
D.铁易生锈
2.下列变化中,分子没有改变的是
A.石蜡燃烧 B.过氧化氢分解 C.水汽化 D.铁生锈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B.单一净水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故不易被腐蚀
D.使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有利于控制“白色污染”
4.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因为铁在空气中易生锈,铝在空气中不易生锈,说明铁的还原性比铝强
C.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蓝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5.下表中所用药品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药品或方法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NaOH和Na2CO3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Al和Ag 分别在样品表面滴加H2SO4溶液
A.A B.B C.C D.D
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银 B.生铁 C.黄铜 D.硬铝
7.将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体生成。下列对滤渣,滤液成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只有铜 B.滤液中可能含有Cu2+
C.滤渣中含有铁 D.滤液中至少含有二种溶质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NaCl溶液 Na2CO3 加过量盐酸,加热
B Cu Fe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C KCl KClO3 MnO2,加热
D CuO Cu 灼烧
A.A B.B C.C D.D
9.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白醋洗涤水垢
B.苏打用来去除油污
C.观察颜色区别硬水和软水
D.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和涤纶
10.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2)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3)使步骤(1)中产生的氧化钙和水反应;(4)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该厂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有①石灰石;②碳酸钠;③碳酸氢钙;④烧碱;⑤二氧化碳;⑥熟石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始原料是①③ B.起始原料是②⑥
C.最终产品是③④ D.最终产品是⑤⑥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加物质或方法
A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B 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C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12.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时,这些离子就会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OH-、 B.H+、K+、、OH-
C.Ag+、Al3+、、Cl- D.K+、Ba2+、、OH-
二、填空题
13.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1为歼﹣15在辽宁舰上起飞。
(1)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材质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
(2)辽宁舰改装前其舰身锈迹斑斑,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填化学式)。
(3)建造航母要大量的钢材,如图2实验室模拟炼铁。
①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____,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②若将上图虚线部分换成如图,其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收集CO b检验CO2 c吸收CO2
③现取该赤铁矿石样品10.0g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完全反应后(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装置B增重6.6g,则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g。计算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14.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守住良田沃土,保障粮食安全。
(1)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改良酸化土壤,可选用的物质为 。
A.KNO3 B.熟石灰 C.稀硫酸
(2)某农田改良后pH为5.4,该地区常见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
农作物 茶树 油菜 水稻 萝卜
pH 5.0﹣5.5 5.8~6.7 6.0~7.0 7.0~7.5
该农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
(3)化肥和农药对农业增产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属于复合肥料
C.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4)碳酸氢铵(NH4HCO3)需密封保存于阴凉处,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科技创新,开辟产粮新路径。
15.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1)化学物质在我们的身边。现有A.碳酸氢钠;B.熟石灰;C.生石灰;D.氢氧化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可以做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
②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
(2)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在北京、张家口圆满结束,本届冬奥会最大限度地贯彻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请回答:
①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北京蓝”成为冬奥会的靓丽底色。下列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______;
A.烧煤取暖 B.汽车尾气 C.露天焚烧垃圾 D.人呼出的气体
②北京成为世界唯一的“双奥运”城市,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采用丙烷(化学式为C3H8)作为燃料,本届冬奥会的火炬“飞扬”采用更为清洁的氢气作为燃料。请写出丙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①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其燃烧产物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②科学家研究要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途径之一是碳转化:CO2与H2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
16.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物质。
(1)我国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前列,下图是铈(C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铈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
(2)为比较铈、锌的金属活动性,仅用以下试剂实验一定可行的是_______
A.铈、硫酸锌溶液 B.铈、锌、稀硫酸 C.铈、锌、硫酸铜溶液
(3)往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和铜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
(4)防止金属锈蚀可节约金属资源,若发现锈蚀要立即清理并保护。稀盐酸可用来除铁锈,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E是最常见的溶剂,F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1)A、B为单质,且A为最轻的气体,写出A、B的化学式:A_____;B_____
(2)若C和D发生中和反应生成E和F,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8.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D、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D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E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E是同种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C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它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小明同学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他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成套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1)a与b反应过程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中的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为证实该生成物,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_______ ______ 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名称)。
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用来吸收未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老师指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小明简述了鉴定氧自救器药罐中生氧剂超氧化钾是否需要更换的简便的化学方法:__________。
(4)小强简述了化学氧自救器能达到氧自救的化学反应原理是:_______。
20.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 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将金属钠放入水中,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二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
(1)试写出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小刘同学用装置A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则该黑色固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反应中CO2的来源:
猜想①:CO2来源于_______;猜想②:CO2来源于_______;在上述两种来源中,_______(填序号)是CO2的主要来源。用装置B和C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友情提示:碱石灰能吸收CO2气体和水蒸气)
五、计算题
21.为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将生理盐水样品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 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生理盐水样品的质量 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 过滤后剩余溶液的质量
130g 40g 167.13g
(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22.锌与稀硫酸(H2SO4)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某实验小组将一定量的锌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Zn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g;
(3)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不锈钢是良好的导热体,装木柄或塑料柄能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说明铁有良好的导热性。故选C。
2.C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没有改变,证明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发生改变,证明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发生改变;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发生改变;
C、水汽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没有改变;
D、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发生改变;
故选C。
3.C
【详解】A.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故正确;B.将水进行蒸馏能得到纯水,而其他净化水的方法都得不到纯水,故正确;C.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因为铝的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故不易被腐蚀,故错误;D. 使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排放,有利于控制“白色污染”,故正确;故选C。
4.C
【分析】
【详解】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可不一定是碳酸盐,描述错误;
B、铝在空气中不易生锈,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说明铝的活动性强,描述错误;
C、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蓝色,可知pH>7,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描述正确;
D、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证明是否含有氧元素,描述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引入氢氧化钙新杂质,错误;
B、盐酸和氢氧化钠也反应,想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
D、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氢气、和银单质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D。
6.A
【详解】A.水银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符合题意;
B.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黄铜是铜和锌形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硬铝是铝、铜、镁、硅形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而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纯净物中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能写出唯一的一个化学式与之对应的是纯净物,而可以写出不同的化学式的物质则是混合物。溶液、合金等都是混合物。
7.C
【分析】锌、铁、铜的活动性锌>铁>铜,所以锌粉和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锌先与硫酸铜反应,如硫酸铜有剩余铁再与硫酸铜反应。
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锌,滤渣中一定有铜。
滴加稀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滤渣中无铁、和锌,只含有铜。
所以反应后的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锌、硫酸铁,可能有硫酸铜。
反应后的滤渣中一定有铜,不可能有铁和锌。
【详解】A、根据分析,滤渣中只有铜,不含铁和锌。正确。
B、根据分析,滤液中可能有硫酸铜,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Cu2+。正确。
C、因为滴加稀盐酸,无气体生成,所以滤渣中一定不含铁。错误。
D、因为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锌、硫酸铁,可能有硫酸铜。所以滤液中至少含有二种溶质。正确。
故选C。
8.C
【详解】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通过加热,可将水和盐酸除去,正确;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滤可得到未反应的铜,正确;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故带入了新的杂质,错误;D、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正确。故选C。
点睛: 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9.C
【详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因此可以用白醋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B、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以用来除去油渍,不符合题意;
C、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的,因此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符合题意;
D、灼烧羊毛和涤纶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是涤纶,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C
【详解】(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物为石灰石,生成物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2)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1)中的二氧化碳又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同时生成碳酸氢钠;
(3)使步骤(1)中产生的氧化钙跟水反应,同样(1)中的氧化钙又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4)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又可以作为(1)中的反应物循环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起始原料为石灰石和碳酸钠,最终产品为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故选C
11.B
【详解】A、CaCO3高温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选项正确;
B、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消耗了欲保留的物质,又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选项错误;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杂质HCl转化为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加水溶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
12.D
【详解】A、铜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铵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银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四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密度小(硬度大、质轻、坚硬、耐腐蚀合理答案均可) Fe2O3 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点燃CO,防止污染空气 abc 6.6g
【详解】(1)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材质的主要优点是硬度大、质轻、坚硬、耐腐蚀;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3)①装置A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装置C的作用是:点燃CO,防止污染空气;
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并且该装置可通过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
故选abc;
③装置B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6.6g;
见答案。
14.(1)B
(2)茶树
(3)C
(4)NH4HCO3NH3↑+H2O+CO2↑
【详解】(1)A、KNO3与酸不反应,不能改良酸化土壤;
B、熟石灰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改良酸化土壤;
C、稀硫酸与酸不反应,不能改良酸化土壤;
故选B;
(2)土壤pH约为5.4,最适宜种植的是土壤pH在5.4附近的作物,因此该农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茶树,故填:茶树;
(3)A、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含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中的氮元素、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污染水资源,应合理使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碳酸氢铵(NH4HCO3)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需密封保存于阴凉处,NH4HCO3NH3↑+H2O+CO2↑,故填:NH4HCO3NH3↑+H2O+CO2↑;
15.(1) C B A
(2) ABC
(3) 石油 CH3OH CH4O
【解析】(1)
①C.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较为安全,可以做食品干燥剂。
②B.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③A.碳酸氢钠无腐蚀性,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2)
①A.烧煤取暖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
B.汽车尾气会排放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
C.露天焚烧垃圾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
D.人呼出的气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故选ABC。
②丙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
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C、2O、6H,反应后有2H、1O,所以X中有1C、1O、4H,所以甲醇X的化学式为CH3OH。
16. 58 AB 银 Ag
【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58;
(2)A、如果铈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铈比锌活泼,如果铈和硫酸锌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则锌比铈活泼,一定可以比较锌、铈的金属活动性,符合题意;
B、如果铈、锌均能与稀硫酸反应,可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铈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排在氢前,如果铈和稀硫酸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铈排在氢后,说明锌比铈活泼,一定能比较铈、锌的金属活动性,符合题意;
C、如果铈能与硫酸铜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铈比铜活泼,但是锌也能与硫酸铜反应,也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也比铜活泼,此时无法比较铈、锌的金属活动性,如果铜比铈活泼,铈和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比铜活泼,可得出锌比铈活泼,故不一定能比较铈、锌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3)金属活动性:Zn>Cu>Ag,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和铜的混合粉末,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锌完全反应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说明铜参与了反应,则锌已经完全反应,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故滤渣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H2 O2 NaOH+HCl═NaCl+H2O
【详解】根据A为最轻的气体,E为最常见的溶剂,则A为氢气,E是水;B为单质且能和氢气反应产生水,则B为氧气;F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则F是氯化钠;C和D能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则C和D之间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1)A、B为单质,A为最轻的气体,所以A为氢气;E为最常见的溶剂,则E是水;B能和氢气反应产生水,则B为氧气;
(2)F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则F是氯化钠;C和D能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则C和D之间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故答案为(1)H2;O2;(2)NaOH+HCl═NaCl+H2O.
18. HCl NaOH 分解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E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E为氢氧化钙,C、E是同种类别的物质,且E能生成C,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钙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C为氢氧化钠,D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则D为稀盐酸,F能和E、D相互反应,则F为可溶性碳酸盐,初中常见的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钠,A、B类别与C、D、F不同,则A、B只能为单质、氧化物,A能由氢氧化钠生成,能由碱生成的常见氧化物为水,B能由酸生成,且B与水能相互转化,则B为氢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 D为盐酸,化学式为:HCl;C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
(2)反应①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反应②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19.(1) ①② ②① 反应中不含有氢元素,生成物不能解离出氢离子 二氧化碳可以与碱反应 放入盛有稀盐酸溶液的试管中 有气泡生成 碳酸钾
(2)
(3)取超氧化钾少许放入试管中,再滴入几滴纯净水,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有大量气泡生成,则无需更换;
(4)超氧化钾能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转化为能供给呼吸的氧气
【详解】(1)酸是在水中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物质,而a与b反应过程中没有氢元素参与反应,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知,其不可能是酸,又二氧化碳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其也不可能是碱,故填;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故检验方法是放入盛有稀盐酸溶液的试管中,若有气泡生成,则得出结论其生成了碳酸钾;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3)水分也能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故简便鉴别方法是:取超氧化钾少许放入试管中,再滴入几滴纯净水,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有大量气泡生成,则无需更换;
(4)水和二氧化碳均能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故化学反应原理是超氧化钾能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转化为能供给呼吸的氧气。
20. 2Na+2H2O=2NaOH+H2↑ C 空气 酒精燃烧 ② 验证空气中CO2是否参与反应(或验证猜想)
【详解】(1)根据题意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由题干“钠跟C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可得,黑色固体是碳单质,故填C;方程式为;
(3)由于该实验装置暴露在空气中,和钠反应的二氧化碳可能来自空气,也可能来自酒精燃烧,主要来自酒精燃烧,图B和C装置实验的目的就是验证空气中CO2是否参加反应,故填空气;酒精燃烧;②;验证空气中CO2是否参与反应。
21.(1)2.87
(2)解:设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NaCl+AgNO3=AgCl↓+NaNO358143.5x×130g2.87g
x=0.9%
答: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0.9%。
22.(1)161
(2)0.4
(3)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答: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是13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