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第7课《鹿角和鹿腿》 学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习惯,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阅读与鉴赏】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2.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鹿角和鹿腿》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本课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课文讲述了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事。鹿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却抱怨细长的鹿腿太难看。当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时,难看的鹿腿帮助他狮口脱险,而美丽的鹿角却被树枝挂住,令他险些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课文共7个自然段,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鹿很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腿太难看;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叙述了鹿狮口逃生的经过;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借鹿之口点明寓意。 课文配有插图,一只鹿顶着美丽的鹿角,腿又细又长,停在水边,顾影自怜,与课文内容相配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重点 认识“皱、配”等6个生字,读准“称、禁”等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3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3个词语。
学习难点 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来识字。学生学会了一定的书写前观察汉字的方法,所以识写字教学,偏重学生重难点字,帮助他们调动已有识写方法记忆汉字。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已经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和概况一段话的意思。本篇文章与结构典型的文章相比,对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上会产生一定困难,所以在引导学生概况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为学生搭梯子,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习目标 1.认识“皱、配”等6个生字,读准“称、禁”等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3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扫清本课字词障碍,圈画词语,并借助拼音读准确,标好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初步质疑。
学习策略 1.本课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组成词语,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本课要写的字,包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三种结构,可以归类指导,提高效率。 2.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提取课文关键信息,把握课文要点,为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作铺垫。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字源解说 走进故事 由“鹿”的字形演变引出故事主人公,揭示课题。 1.观察“鹿”的字形演变,并正确美观地书写。 2.齐读课题。 本环节通过观察“鹿”字的演变过程和鹿的图片,帮助学生准确记忆“鹿”的字形特点,同时对于鹿角和鹿腿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活动一 “识”得其法 乐在“字”中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自然段。 2.交流反馈: (1)开火车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交流不理解的词义。 练习读准多音字“称”“禁”“撒”。 (3)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3.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4.学写生字 (1)根据生字结构分类交流书写要点。 (2)练习写字。 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交流识字,自主识字,有利于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用归类的方法学习汉字,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活动二 探索关键 概括故事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现鹿态度变化的词句。 2.交流汇报故事的结局。 3.借助重点词语,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通过读文,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利用填空的方法概况课文内容,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整体理清文意,也为讲清楚故事做铺垫。
达标 检测 1.我能读准画线字的读音。 匀称 不禁 撒开 2.我能读好课文中的词语。 池塘 痛快 倒映 欣赏 匀称 精美 别致 机灵 哎呀 狮子 机会 叹气 没精打采 3.我能在正确、美观地书写“鹿、塘”等13个字。
板书 设计 7 鹿角和鹿腿 鹿角 鹿腿 美丽 难看 差点送命 逃生
课后 作业 抓住文中关键词,说说故事内容。 一只漂亮的鹿在池塘边喝水,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它_______自己美丽的角,_______四条长腿长得难看。突然,一只狮子向它扑来,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______________,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它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