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8 07:44:21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
1. 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和大象的肝脏细胞体积相差很大
B. 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
D.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可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表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详解】A、小鼠和大象的肝脏细胞体积相差不大,肝脏大小的区别主要是因为肝脏细胞数目不同,细胞体积相差不大,A错误;
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表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B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其所能控制的范围有限,这是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之一,C正确;
D、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D错误。
故选C。
2. 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相邻的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c+d可分别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c段时间都是相同的
C. b段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D. a和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概念: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有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有丝分裂前期时,核膜、核仁解体消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详解】A、据图,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同理c+d也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c段表示分裂间期,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分裂间期是不同的,B错误;
C、b段是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期,末期结束时,染色体平均分配,C正确;
D、a和c段表示分裂间期,在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间期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D正确。
故选B。
3. a、b、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a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B. 图b表示人红细胞无丝分裂某个阶段
C. 图c所示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D. 图c表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属于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细胞正进行无丝分裂,可能是蛙的红细胞;c细胞没有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A、图a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
B、图b可表示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不进行无丝分裂,B错误;
CD、根据分析可知,图c细胞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该细胞含有四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C正确,D错误。
故选C。
4. 下列生物学过程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是( )
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 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D. 棉花的根尖细胞经诱导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细胞全能性一般与细胞分化程度呈反相关,即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详解】A、玉米种子萌发并长成新植株,这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A错误;
B、小鼠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B错误;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先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脱分化形后成完整个体,可以体现生殖细胞的全能性,不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棉花的根尖细胞是体细胞,其经离体培养,然后发育成具有多种组织细胞的新个体,可以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5. 细胞要经历出生、生长、增殖、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的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C.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D. 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正常的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发生分裂和分化,但不能无限增殖,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其凋亡仍受基因控制,B错误;
C、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C正确;
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保证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B。
6.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 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 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若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
D. 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表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是表型的内因,表型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
【详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粗绒,短绒与长绒,A错误;
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表型个体的现象,B错误;
C、表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表型一般相同,如果环境不同,其表型可能不同,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和a,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交配方式的概念及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杂交可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性状的品种
B. 通过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表现出杂种优势
C. 连续自交能够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D. 测交可用于测定杂合子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答案】A
【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优点是可以将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身上,且操作简便。
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通过杂交可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才能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组合的新品种,A错误;
B、通过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表现出杂种优势,如杂交水稻,B正确;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那么连续自交之后,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会越来越多,杂合子比例越来越少,C正确;
D、测交是指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隐性配子,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就取决于待测亲本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因此测交可用于测定杂合子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正确。
故选A。
8.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1白花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F1只出现一种性状,则F1所显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假设这对性状受基因B、b控制。
【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BB×BB→BB,也可能是bb×bb→bb,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
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Bb(紫花)×bb(白花)→Bb(紫花)、bb(白花),也可能是bb(紫花)×Bb(白花)→bb(紫花)、Bb(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综上所述②③可判断显隐性关系,C正确。
故选C。
9. 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 与绿茎番茄杂交 C. 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 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用的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设相关基因型为A、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紫茎为显性,令其自交,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紫茎,若为杂合子,子代发生性状分离,会出现绿茎, A不符合题意;
B、 可通过与绿茎纯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
C、 与紫茎纯合子(AA)杂交后代都是紫茎,故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进行鉴定,C符合题意;
D、 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杂交(Aa)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品系。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品系个体做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B、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2出现不同尾形鱼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B. 孔雀鱼尾巴的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F1的基因型为Bb
C. 深蓝尾鱼纯合子
D. 紫尾鱼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浅蓝尾鱼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所以F1基因型为Bb,F1相互杂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
【详解】A、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F1浅蓝尾相互杂交,F2出现不同尾形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
B、由遗传图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所以F1基因型为Bb,F1相互交配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因此孔雀鱼尾色的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B正确;
C、由遗传图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浅蓝尾基因型为Bb,深蓝尾的基因型是BB或bb,因此深蓝尾鱼为纯合子,C正确;
D、紫尾基因型为bb或BB是纯合子,紫尾鱼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浅蓝尾鱼,D错误。
故选D。
11. 一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
B.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2∶1,则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 =4∶4∶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的计算:(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是AA:Aa:aa=1:2:1,而实际结果是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AA)死亡造成的,A正确;
B、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则亲本中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1/2A、1/2a,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2/3A、1/3a,则后代中AA占2/6,Aa占3/6,aa占1/6,即AA∶Aa∶aa=2∶3∶1,B正确;
C、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该是AA:Aa:aa=1:2:1,若隐性个体有50%死亡,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4:1,C错误;
D、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则配子中A的频率为2/3,a的频率为1/3,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2/3):(2/3×1/3×2):(1/3×1/3)=4:4:1,D正确。
故选C。
【点睛】
12. 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现以某一杂合子红花植株为亲本,自花传粉产生F1,取出F1中红花植株,让其分别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红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
A. 5∶1和5∶3 B. 5∶1和8∶1
C. 8∶1和5∶3 D. 5∶3和8∶1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要求学生能认清分离定律的实质,并运用其解题。
【详解】据题意,F1红花植株中AA:Aa=1:2,若让它们自交,其后代中白花植株为aa,比例为2/3×1/4=1/6,余下的红花植株为AA和Aa,比例为1-1/6=5/6,所以红花:白花=5:1。若将F1红花植株自由交配,由于亲代产生的A配子占2/3,a配子占1/3,则后代白花植株(aa)占1/3×1/3=1/9,红花植株占1-1/9=8/9,所以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8:1,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豌豆自花传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 “设计测交实验”是实验验证的过程
D.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配子间有16种结合方式”属于假说内容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详解】A、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因此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该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这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
C、“设计测交实验”是演绎过程,C错误;
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配子间有16种结合方式”属于假说内容,D正确。
故选C。
14. 模拟实验和模型建构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科学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
C.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代表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联会
D.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模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时至少需要2对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两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的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相同颜色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或母方。
【详解】A、“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
B、“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小球代表数量必须相相等,因为这两种彩球代表某一亲本产生的两种配子,B错误;
C、“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过程叫联会,C正确;
D、“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中,模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时至少需要2对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将亲本和子一代豌豆的母本在开花前进行人工去雄和套袋处理
B. F1测交后代表型的比例为1∶1∶1∶1
C. 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9∶3∶3∶1
D. 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子一代豌豆自交得到子二代,所以子一代母本无须去雄,A错误;
B、F1测交(AaBb×aabb)后代表型的比例为1∶1∶1∶1,B正确;
C、将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按分离定律计算,再相乘,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3×3=9种,比例为1:2:2:4:1:2:1:2:1,C错误;
D、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交叉互换)和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16.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利用灰身大翅脉雄果蝇与某雌果蝇杂交,后代果蝇中灰身大翅脉占3/8、灰身小翅脉占3/8、黑身大翅脉占1/8、黑身小翅脉占1/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
A. BbEe(雄)×Bbee(雌) B. BbEe(雄)×BbEE(雌)
C. Bbee(雄)×BbEe(雌) D. Bbee(雄)×bbee(雌)
【答案】A
【解析】
【分析】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BbEe×Bbee可分解为:Bb×Bb,Ee×ee。
【详解】A、BbEe(雄)为灰身大翅脉雄性,与Bbee(雌)杂交,后代果蝇中灰身大翅脉占3/8、灰身小翅脉占3/8、黑身大翅脉占1/8、黑身小翅脉占1/8,A正确;
B、BbEe(雄)为灰身大翅脉雄性,与BbEE(雌)杂交,后代果蝇中灰身大翅脉占3/4、黑身大翅脉占1/4,B错误;
C、Bbee(雄)为灰身小翅脉雄性,与题干雄性亲本性状不符合,C错误;
D、Bbee(雄)为灰身小翅脉雄性,与题干雄性亲本性状不符合,D错误。
故选A。
17. 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紫花的基因型是C_P_,白花的基因型是C_pp或ccP_或ccpp。F1开紫花(C_P_),其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是CcPp,由F1的基因型可推知两个纯合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详解】A、根据分析知,两个纯合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A正确;
B、已知F1的基因型是CcPp,其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CcPp(紫花):Ccpp(白花):ccPp(白花):ccpp(白花),则紫花:白花=1∶3,B错误;
C、F1(CcPp)自交所得F2中紫花植株(C_P_)占9/16,紫花纯合子(CCPP)占总数的1/16,所以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C正确;
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即CCpp、Ccpp、ccPP、ccPp、ccpp,紫花的基因型有4种,即CCPP、CCPp、CcPP、CcPp,D正确。
故选B。
18. 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下的孩子既患多指又是先天性聋哑的概率可能是( )
A. 1/8 B. 1/2 C. 1/4 D. 3/8
【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详解】ABCD、假设多指症是由A/a控制,先天性聋哑是由B/b控制,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B-、aaB-,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则夫妇的基因型是AaBb、aaBb,再生下多指和先天性聋哑孩子(A-bb)的概率是1/2×1/4=1/8,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9. 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B. 过程②存在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
C. 过程④中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
D. 过程①和④有利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详解】A、受精卵中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质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卵细胞,A错误;
B、图中②过程代表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幼体的过程,B正确;
C、过程④代表雌性动物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该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因此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C正确;
D、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过程④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过程①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20. 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目不相等
B. 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C. 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形成精子
D. 卵细胞含有的四分体数目是卵原细胞的一半
【答案】D
【解析】
【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1)形成部位不同,精子在精巢或睾丸中形成,而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2)形成过程不同,精子的形成需要变形,而卵细胞不需要变形;精子形成过程中两次分裂都是均等的,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两次分裂均表现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3)生成的细胞数不同,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而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
【详解】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子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说明最终产生的生殖细胞数目不同,A正确;
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即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B正确;
C、精子成熟过程中需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C正确;
D、卵细胞和卵原细胞均不含有四分体,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D。
21. 马和驴的体细胞中分别有32对和31对染色体,马和驴杂交的后代是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驴的体细胞中有32个四分体
B. 骡的原始生殖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C. 骡的体细胞中有31对同源染色体
D. 马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16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马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因此马的生殖细胞内含有32条染色体;驴的体细胞中有62条染色体,因此驴的生殖细胞内有31条染色体。所以骡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是(32+31)=63条。骡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骡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63条。因此骡子没有生殖能力。
【详解】A、驴的体细胞中含有31对染色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含有31个四分体,A错误;
BC、马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因此马的生殖细胞内含有32条染色体;驴的体细胞中有62条染色体,因此驴的生殖细胞内有31条染色体,骡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63条,骡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联会,故骡的原始生殖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正确,C错误;
D、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成对的染色体,马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因此马的卵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22. 如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极体
B. 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⑤
C. 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D. ④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根据图④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是雄性,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由图可知,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由图可知,③中有同源染色体但并没有发生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
D、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4条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D。
23. 有关某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共有2条染色单体
B. 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 减数分裂Ⅱ前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
D.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
(1)在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形成了由一个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含量倍增。
(2)减数分裂Ⅰ的主要特点是:在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在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末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所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均减半。
(3)减数分裂Ⅱ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但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使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但DNA分子数目不变。加倍的染色体伴随着减数分裂Ⅱ的结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详解】A、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减数分裂过程中1个四分体中共有4条染色单体,A错误;
B、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且均等于该种生物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B正确;
C、减数分裂Ⅱ前期,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1:2,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时期, D错误。
故选B。
24. 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Ⅲ的a、b、c、d细胞中只有一个是卵细胞
B. ①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C. 图Ⅲ的a、b、c、d细胞中遗传信息可能互不相同
D. 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图中Ⅰ细胞为精原细胞,Ⅱ为次级精母细胞,且图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不同;Ⅲ为精细胞,在没有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和b、c和d应该两两相同;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根据图中性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样,可知该细胞为果蝇雄性细胞,因此图Ⅲ的a、b、c、d细胞中没有卵细胞,A错误;
B、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错误;
C、在没有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和b、c和d应该两两相同;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图Ⅲ的a、b、c、d细胞中遗传信息可能互不相同,C正确;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可能是②出现异常(后期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也可能是①过程异常(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D错误。
故选C。
25. 如图1所示为某雄性动物原始生殖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题干图示分析,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交叉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与③,B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根据观察和数据统计,绘制了细胞分裂模式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染色→制片。
(2)为了观察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根尖细胞,要先找到分生区,其细胞特点是_________。
(3)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将图中细胞A、B、C、D排序:_________。
(4)细胞A含________条染色单体,B细胞含________个DNA分子。
【答案】(1) ①. 解离 ②. 漂洗
(2)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BCAD (4) ①. 0 ②. 8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装片制作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利用的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在该溶液中使细胞分离开,同时酸性溶液使细胞死亡;由于解离利用了酸性溶液,染色利用的是碱性溶液,为防止影响染色的效果,应用清水漂洗,洗去解离液。
【小问1详解】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装片制作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小问2详解】
为了观察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根尖细胞,要先找到分生区,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小问3详解】
图A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单色单体分开,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B细胞核仁解体,但核膜还在,染色体上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排布散乱,因此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图C细胞着丝粒整齐的排在赤道板位置,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D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核膜重新形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因此细胞排序为B(前期)C(中期)A(后期)D(末期)。
【小问4详解】
图A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因此细胞A不含染色单体。B细胞存在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B细胞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27. 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过程,B表示__________过程。
(2)图中若d能合成血红蛋白,则a、b、c都不能合成,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人体来说,A、B、C、D、E五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4)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上述_________(填字母)过程。
【答案】(1) ①.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 ②. 细胞分化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A、B、C、E (4)C
【解析】
【分析】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产生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细胞,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须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A是由一个细胞形成多个细胞的过程,即细胞分裂(或细胞增殖);分析题图可知,B过程表示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种类的 a、b、c、d细胞,该过程为细胞分化。
【小问2详解】
若d能合成血红蛋白,a、b、c都不能合成,说明血红蛋白基因在d细胞内特异性表达,在别的细胞内不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小问3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细胞分裂(或增殖),B为细胞分化,由图可知,C、D、E分别代表细胞衰老、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除了细胞癌变,其余四项都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对人体都有积极意义。
【小问4详解】
诗句中“白发”出现的原因是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生成减少,头发变白,因此是由过程C细胞衰老导致的。
28. 大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本表型 子代表型和植株数目
白花 紫花
1 紫花×白花 405 401
2 白花×白花 807 0
3 紫花×紫花 413 1240
(1)由组合___________可以判断,该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组合1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
(3)组合3子代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4)若让所有组合3子代中的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则所得后代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3 ②. 白花
(2)Bb×bb (3)BB、Bb
(4)5/6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小问1详解】
组合3紫花×紫花→1240株紫花+413株白花,即子代中紫花∶白花≈3∶1,说明亲本紫花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进而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小问2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白花为隐性性状,由b控制,紫花是显性性状,由B控制,因此组合1后代有白花bb出现,说明亲本紫花为杂合子Bb,亲本白花为bb。
【小问3详解】
由组合3子代紫花∶白花≈3∶1,可推知,亲本为Bb×Bb,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以推断其子代中紫花有两种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小问4详解】
组合3中亲本为Bb×Bb,子代中紫花基因型比例为1/3BB和2/3Bb,若让这些紫花个体自交,1/3BB个体自交后代全是紫花,2/3个体自交后代中有2/3×3/4=1/2为紫花,因此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3+2/3×3/4=5/6。
29. 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第____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在第1组、第2组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_______。
(4)第2组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2中的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
【答案】(1)2 (2) ①. AABB ②. aaBB(顺序不能颠倒)
(3)3∶2∶3 (4) ①. AABb和AaBb ②. 5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根据第2组的杂交结果可知,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3∶6∶7,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因此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题意显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因此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在第1组中白花和红花杂交产生的后代均为粉红花,且F2中个体的性状分离比为1∶2∶1,因此子一代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据此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第2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中红花和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第一组中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第二组中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3详解】
由题2可知,第一组中之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产生的F2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白花)、1AAbb(红花)和2AABb(粉红花),该群体自交,后代中红花个体的比例为1/4+1/2×1/4=3/8、粉红花个体的比例为1/2×1/2=1/4、白花个体的比例为1/4+1/2×1/4=3/8,即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3∶2∶3。
【小问4详解】
第2组F1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自交产生的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 
30. 图为某动物(2N=4)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图2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图3中__________细胞对应图2中BC段。
(3)图3中甲、乙、丙分别对应于图1中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4)图3中乙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②. ①⑤⑥⑦
(2) ①. 着丝粒分裂 ②. 乙、丙
(3)⑥①② (4)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BC分别代表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图2中AB段代表DNA复制,CD段代表着丝粒分裂;图3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小问1详解】
图1中过程A结束时染色体数目是开始时的一半,可推知A代表减数分裂;过程B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恢复为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推知B代表受精作用。
①段染色体数目正常,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这些时期具有同源染色体,②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这些时期不具有同源染色体,③过程染色体数目暂时恢复为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说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不具有同源染色体,④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含同源染色体,⑤段受精完成,受精卵中含有同源染色体,⑥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因此可代表有丝分裂后期,⑦段为有丝分裂末期,有丝分裂全程都有同源染色体,综上所述,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有①⑤⑥⑦。
【小问2详解】
图2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CD段减半,是由于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两条变为一条。
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加倍,说明DNA发生了复制,因此AB段可以代表分裂间期,CD段代表着丝粒分裂,则BC段可以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图3中细胞甲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乙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丙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综上所述,图2中BC段可对应图3中的乙、丙细胞。
【小问3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3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对应图1中的⑥段,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对应图1中①段,细胞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对应图1中的②段。
【小问4详解】
图3中的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推知其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
1. 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和大象的肝脏细胞体积相差很大
B. 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有限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
D.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可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2. 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相邻的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c+d可分别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c段时间都是相同的
C. b段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D a和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3. a、b、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a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B. 图b表示人红细胞无丝分裂某个阶段
C. 图c所示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D. 图c表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4. 下列生物学过程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是( )
A.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 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D. 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发育成新个体
5. 细胞要经历出生、生长、增殖、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的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C.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D. 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6.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 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 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若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
D. 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7. 下列关于交配方式的概念及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杂交可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性状的品种
B. 通过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表现出杂种优势
C. 连续自交能够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D. 测交可用于测定杂合子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8.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1白花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9. 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 与绿茎番茄杂交 C. 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 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10. 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尾总系包括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三个品系。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品系个体做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B、b表示),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2出现不同尾形鱼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B. 孔雀鱼尾巴的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F1的基因型为Bb
C. 深蓝尾鱼为纯合子
D. 紫尾鱼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浅蓝尾鱼
11. 一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死亡造成的
B.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3∶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2∶2∶1,则可能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 =4∶4∶1,则可能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12. 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现以某一杂合子红花植株为亲本,自花传粉产生F1,取出F1中红花植株,让其分别进行自交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红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
A. 5∶1和5∶3 B. 5∶1和8∶1
C. 8∶1和5∶3 D. 5∶3和8∶1
13.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豌豆自花传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 “设计测交实验”是实验验证的过程
D.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配子间有16种结合方式”属于假说内容
14. 模拟实验和模型建构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科学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
C.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代表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联会
D.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模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时至少需要2对染色体
15.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将亲本和子一代豌豆的母本在开花前进行人工去雄和套袋处理
B. F1测交后代表型的比例为1∶1∶1∶1
C. 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9∶3∶3∶1
D. 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中
16.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利用灰身大翅脉雄果蝇与某雌果蝇杂交,后代果蝇中灰身大翅脉占3/8、灰身小翅脉占3/8、黑身大翅脉占1/8、黑身小翅脉占1/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
A. BbEe(雄)×Bbee(雌) B. BbEe(雄)×BbEE(雌)
C. Bbee(雄)×BbEe(雌) D. Bbee(雄)×bbee(雌)
17. 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18. 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下的孩子既患多指又是先天性聋哑的概率可能是( )
A 1/8 B. 1/2 C. 1/4 D. 3/8
19. 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B. 过程②存在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
C. 过程④中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
D. 过程①和④有利于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20. 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目不相等
B. 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C. 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形成精子
D. 卵细胞含有的四分体数目是卵原细胞的一半
21. 马和驴的体细胞中分别有32对和31对染色体,马和驴杂交的后代是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驴的体细胞中有32个四分体
B. 骡的原始生殖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C. 骡的体细胞中有31对同源染色体
D. 马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16对
22. 如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极体
B. 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⑤
C. 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D. ④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
23. 有关某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共有2条染色单体
B. 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 减数分裂Ⅱ前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
D.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时期
24. 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Ⅲ的a、b、c、d细胞中只有一个是卵细胞
B. ①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C. 图Ⅲ的a、b、c、d细胞中遗传信息可能互不相同
D. 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
25. 如图1所示为某雄性动物原始生殖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根据观察和数据统计,绘制了细胞分裂模式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染色→制片。
(2)为了观察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根尖细胞,要先找到分生区,其细胞特点是_________。
(3)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将图中细胞A、B、C、D排序:_________。
(4)细胞A含________条染色单体,B细胞含________个DNA分子。
27. 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过程,B表示__________过程。
(2)图中若d能合成血红蛋白,则a、b、c都不能合成,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人体来说,A、B、C、D、E五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4)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上述_________(填字母)过程。
28. 大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 亲本表型 子代表型和植株数目
白花 紫花
1 紫花×白花 405 401
2 白花×白花 807 0
3 紫花×紫花 413 1240
(1)由组合___________可以判断,该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组合1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
(3)组合3子代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4)若让所有组合3子代中的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则所得后代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9. 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第____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在第1组、第2组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_______。
(4)第2组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2中的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
30. 图为某动物(2N=4)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图2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图3中__________细胞对应图2中BC段。
(3)图3中甲、乙、丙分别对应于图1中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4)图3中乙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