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卷 试题 四年级下册科学 苏教版
一、填空题
1.蚕宝宝用 吃桑叶。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 ,这个也就相当于它们的“鼻子”。
3.温度计就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4.我们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就是 的变化。
5.太阳对 有着重要影响。
6.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到 、 等等,这些图能帮助我们找出方向,确定位置。
二、单选题
7.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
A.20天 B.56天 C.半年
8.铁轨和铁轨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隙缝,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在修路时无法将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B.为使火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C.防止铁轨因热胀冷缩而使铁路损坏。
9.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倾斜的,地球上被照射的区域( )
A.面积小,温度高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10.小兰同学用自制的日晷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下表是她记录的影子变化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时)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影子长度(厘米) 60 35 22 11 6 11 22 35 60
A.决定同一物体影子长短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B.从表中发现,12时影子最短;16时以后,物体的影子将小于60厘米
C.一天中从早晨到傍晚,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
A.7天 B.27.3天 C.365天
12.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 )。
A.鼻子 B.防敌的角 C.嘴巴
13.如图是地图上的一些图形和符号,我们称作( )。
A.图例 B.参照物 C.距离
14.水结冰后体积会变( )。
A.大 B.小 C.不变
15.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实验时,我们研究的物体( )。
A.不需要固定 B.必须是固定的 C.怎么方便怎么选择
16.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 )。
A.融化 B.凝固 C.冷却
三、综合题
17.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D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 ’
A处的月相 ;农历日期 。
D处的月相 ;农历日期 。
(2)在图中B、C处所示的月球内绘出相应的月相。
(3)月球由C处出发,经过B、A、D,然后又回到C处所需的时间约为 天,这也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4)重阳节的晚上出现的月相是图中的 位置附近。
(5)小明说春节看到了月食现象,小强说看到了日食现象,他们两人中谁的话可信 为什么 。
1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蚊子、蟑螂等。
多数昆虫在两只复眼的中上方都有一对触角,触角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帮助昆虫探明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寻找食物和配偶。有些昆虫也经常用触角与同伴交流信息。
口器是昆虫的嘴,担负着取食的重任。因为食物不同,不同的昆虫也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口器,如蝗虫的咀嚼式口器,家蝇的舐吸式口器等。
有些昆虫的耳朵长得很奇怪,例如蟋蟀的耳朵就是它们每条前足膝盖以下一块呈鼓膜状的隆起,能感觉其他蟋蟀求偶的声音;飞蛾的耳朵长在腹部,可以感受到蝙蝠靠近的声音。
(1)可以帮助昆虫探明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寻找食物和配偶等的感觉器官称作 。
(2)口器是昆虫的嘴,担负着取食的重任。因为食物不同,不同的昆虫也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口器。根据蚊子的进食特点,请你判断蚊子的口器是 (填“咀嚼式口器”“舔吸式口器”或“刺吸式口器”)。
(3)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动物是( )。
A.知了 B.蜘蛛 C.蛞蝓(鼻涕虫)
(4)课堂上观察蟋蟀的耳朵,相对合适的工具是(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透视镜
(5)有人认为,昆虫数量巨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所以要尽量捕杀昆虫。我认为这个观点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19.我们经常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的问题。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就会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就把憋下去的地方顶了起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设计游戏模拟成因。如右图所示。
站在中间的同学模拟 (选填“乒乓球”、“空气微粒”);手拉手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 (选填“乒乓球”、“空气微粒”)。
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 (选填“加快”“减慢”)了,微粒之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缩小”),物体 (选填“膨胀”、“收缩”)。
当物体受冷后,微粒之间的距离 (选填“增大”“缩小”),物体 (选填“膨胀”、“收缩”)。
四、解答题
20.写出蚕宝宝各部分的名称。
21.下图的烧杯里装有半杯水,烧瓶里没有水。
(1)加热烧瓶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2)如果停止对右图中的烧瓶加热,让它慢慢冷却,并放人冰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
22.下图是阳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和不同物体在同一时刻形成影子的情况,请你根据图片分析物体在阳光下形成影子的规律。
(1)在阳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形成影子的规律是 。
(2)在阳光下,不同物体在同一时刻形成影子的规律是 。
(3)古代的人们利用图1的现象计时,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3.实验探究。
图甲是“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图。
(1)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水的内部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的现象,判定水开始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22 28 45 62 87 99 100 100
(2)图乙是实验第5分钟时温度计的度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
(3)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说明水沸腾时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水沸腾后停止加热,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24.取一个带孔的小橡皮塞,中间插上一根尖嘴的细玻璃管,在一个烧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塞紧橡皮塞,并让细玻璃管下端浸入烧瓶的水中
(1)把烧瓶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奇妙的喷泉就产生了。请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何会喷出水来
(2)如果在烧瓶里加满水,浸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会产生喷泉吗
答案解析部分
1.口器
蚕的嘴叫口器。
2.触角
昆虫的头部有触角结构,它相当于昆虫的“鼻子”,触角不仅可以帮助昆虫闻到气味,还可以帮助昆虫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主要起嗅觉和触觉作用,有的还有听觉作用,可以帮助昆虫进行通讯联络、寻觅异性、寻找食物和选择产卵场所等活动。
3.热胀冷缩
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热胀冷缩指的是物体在受热后体积会胀大,在受冷后体积会缩小的现象。
4.月相
月相的变化指的是我们观察到月亮形状的变化。
5.人类生活
太阳是一个发光发热的大火球,给人类提供了光和温暖,对人类生活很重要。
6.政区图;交通图
生活中常见的政区图和交通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方向确定位置。
交通图又称“交通运输图”。反映交通运输布局状况的专业性地图。能形象地揭示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以反映世界或某个地区的政治行政区域、境界和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地图叫做政区图。
7.B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
故答案为:B。
8.C
铁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B
当太阳高度较小时,阳光的照射是倾斜的,地球上被照射的区域面积大,导致热量分散,相等面积接收的热量少温度低。
10.B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从早上8时到中午12时,物体影子长度逐渐变短;从12时到16时,物体影子长度逐渐变长。12时时物体影子最短,是因为太阳直射地球。16时以后,太阳逐渐西落,物体影子将再次逐渐变短。
11.B
考查月球的公转,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日。
12.A
昆虫头上的触角相当于它们的鼻子。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主要起嗅觉和触觉作用,有的还有听觉作用,可以帮助昆虫进行通讯联络、寻觅异性、寻找食物和选择产卵场所等活动。
13.A
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14.A
水在结冰后由液体变为固体,体积是增加的。
15.B
探究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实验时,我们研究的物体必须要固定。这是采用对比实验法。
16.B
A、固态到液态,叫融化,不符合题意。
B、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符合题意。
C、温度逐渐降低,叫冷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物体有三种状态,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
17.(1)满月;十五(或十六);下弦月;二十二(或二十三)
(2)
(3)30
(4)B
(5)小强的可信,月食发生在满月时,日食发生在新月时
由于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所以会出现月相的变化。在一个月中,月相变化分别为朔、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本题考查的是月相的特点。
18.(1)触角
(2)刺吸式口器
(3)A
(4)A
(5)错误
根据阅读材料可知 触角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帮助昆虫探明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寻找食物和配偶。有些昆虫也经常用触角与同伴交流信息。 口器是昆虫的嘴,担负着取食的重任。因为食物不同,不同的昆虫也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口器。蚊子的嘴巴像刺一样,因而蚊子的口器是刺吸式口器。昆虫基本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部,三对足,一对触角。所以知了属于昆虫。蟋蟀的耳朵很小,肉眼无法观察清楚,因而可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虽然昆虫数量巨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但是不能大量捕杀昆虫。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该题是一道阅读材料题,要掌握材料的中心部分。阅读完该题目要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
19.空气微粒;乒乓球;加快;增大;膨胀;缩小;收缩
考查模拟空气热胀冷缩的特性,空气是由许多微粒构成,受热时,微粒间隙变大,体积膨胀,受冷时,空气微粒间距变小,物体收缩。
20.
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21.(1)解:烧杯内水冒泡。烧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多余气体跑到烧杯中,导致冒泡。
(2)解:停止冒泡,甚至回吸一部分水。因为烧瓶受冷体积缩小,空气回到原来的烧瓶内。
1、加热烧瓶的时候,烧瓶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导致空气体积膨胀,气体从导管进入烧杯内,所以会看到烧杯内有气泡冒出;2、如果停止对烧杯的加热,让它慢慢冷却,并放人冰水中,烧瓶内空气的温度会降低,空气体积收缩,压强变小,所以大气压会把水压一部分进入烧杯内。
故答案为:1、烧杯内水冒泡。烧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多余气体跑到烧杯中,导致冒泡。2、停止冒泡,甚至回吸一部分水。因为烧瓶受冷体积缩小,空气回到原来的烧瓶内。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去判断实验的现象。
22.(1)方向不同,长短也不同。
(2)方向相同,长短不同。
(3)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早上影子由长变短,中午最短,下午影子由短变长。正是在这一规律下,古代人发明了利用日影观测计时的工具,如日晷等。
(1)在阳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形成影子的规律是方向不同,长短也不同。
(2) 在阳光下,不同物体在同一时刻形成影子的规律是方向相同,长短不同。
(3)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早上影子由长变短,中午最短,下午影子由短变长。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3.(1)沸腾
(2)98
(3)100;保持不变;变小;变小
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1)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2)通过观察图乙,温度计度数显示为98℃;
(3)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尽管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点叫做水的沸点。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说明水沸腾前体积增大,水沸腾后停止加热,体积缩小,这是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24.(1)解:烧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把水压出来了
(2)解:不会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时,体积会胀大,将水压出,形成喷泉。
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