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试题
2023.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从而进行大
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泡菜时加盐过多会导致泡菜咸而不酸
B.可通过检测发酵前后发酵液H的变化来鉴定果醋制作是否成功
C.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分离提纯酵母菌发酵生产的单细胞蛋白
D.传统发酵的发酵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
2.《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记录了古人用新鲜稻米酿酒,以求延年益寿的
习俗。米酒酿造主要包括蒸米、拌酒曲、发酵三步,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
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酿造米酒的过程中,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腐乳发酵过程中,也是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糖化作用
C.米酒发酵初期,霉菌通过糖化作用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提供底物
D.蒸米需要进行冷却后再加人酒曲,以防止温度过高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
3.某同学尝试自己制作酸菜,制作时向酸菜坛中加人了一些“陈酸菜水”,用质量百分比为
5%的食盐水进行腌制,并在不同的腌制时间测定了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提供乳酸菌
B.酸菜“咸而酸”的原因是食盐和乳酸所致
C.制作酸菜时,乳酸菌繁殖会导致坛内长出一层菌膜
D.不同的腌制时间,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能相同
4.B苯乙醇是赋予白酒特征风味的物质。从某酒厂采集并筛选到一株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
突变株,然后将该突变株扩大培养后用于白酒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试题第1页(共8页)
A.该培养过程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分离和培养四个步骤
B.配制培养基时应加人B苯乙醇作为主要能源物质
C.所用培养基及接种工具分别采用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
D.培养阶段需保证培养液适宜的pH和充足的溶氧量
5.尿酸氧化酶能分解尿酸(CH,N,O,),为获取尿酸氧化酶高产菌株用以研制治疗高尿酸血
症的酶类药物,科研人员从海洋泥土中取样后富集培养,3天后吸取培养液梯度稀释到
106,然后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培养。挑取单菌落检测尿酸氧化酶的酶活力(用每分
钟转化1umol尿酸所需要的酶量表示),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菌株
1
2
酶活力
100
50
14
20
A.从海洋泥土中取的样品需在无菌条件下富集培养
B.需要在以尿酸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培养
C.分离培养时利用了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D.菌株3的酶活力最高,可作为实验所需的目的菌
6.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可特异性结合宿主细胞上的受体CD147,从而介导新冠病毒入侵宿
主细胞。研究人员制备了针对刺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结合刺突蛋白,从而阻断新
冠病毒刺突蛋白与CD147的结合,阻止病毒继续感染新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的浆细胞经大规模克隆化培养产生的
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至少需要两次筛选,且筛选的目的不同
C.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针对刺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D.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新冠病毒的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7.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
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
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
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普通小麦细胞
①
普通小麦原生质体、 杂种培养杂种筛选
中间偃麦草细胞①,
耐盐小麦
中间偃麦草原生质体
细胞
植株
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②个
A.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
C.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8.经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入囊胚,通过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遗传
特性的实验小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生物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