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5 生态工程(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学案导学设计》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配套Word版文档】专题5 生态工程(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6-16 10:10:23

文档简介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建设
1.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B.生态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C.生态工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质目的是 (  )
A.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生产效益
B.减少环境污染,发挥资源潜力
C.征服自然世界,主宰经济发展
D.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人们为了解决某些在农、牧、渔业等生产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而采取了下列各项措施,其中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是 (  )
A.更好的人口控制方法
B.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
C.合理地放养牲畜
D.把科学的耕作技术运用于海洋
4.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的原理
5.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6.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
7.下列结构示意图中,最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  )
8.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能力提升
9.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 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
(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0.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低消耗,多效益的原则
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11.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 (  )
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地干扰
12.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只需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不需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是泰州某地尝试的生态农业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既刺激了水稻生长,又促进了土壤中原有农药的分解;水稻的秸秆,用作养猪、养鸭、培育蘑菇、生产沼气,鸭粪、沼渣等肥田,从而生产出无污染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原理。
(2)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1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了良性循环?并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设计的。
(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____。
(5)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5.如图为典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优越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菌床和排泄物的杂屑最终回田,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土壤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须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最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从图中分析,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
(4)某人分析此图发现秸秆共进行了三级利用,为能更加充分地利用秸秆中的能量,他 认为级数应该越多越好,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B 4.C 5.C 6.B 7.D 8.C 9.B 10.C 11.D 12.A 
13.(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2)流向下一级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3)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
(4)水稻、杂草、蔬菜
14.(1)达到了良性循环。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2)物质循环再生 (3)核糖体
(4)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生物种类
(5)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化肥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
(2)物质循环再生 CO2
(3)食用菌和蚯蚓
(4)不赞成,因为秸秆中所含的能量有限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3)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生态工程的实例
1.下列生态工程中,哪项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  )
A.沿海防护林工程
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D.防沙治沙生态工程
2.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3.我国的湿地面积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因此它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是 (  )
A.是生产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
B.调节区域气候
C.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D.蓄洪防旱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B.南水北调工程
C.防沙治沙工程 D.“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5.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6.下列生态工程模式与典型实例或措施对应错误的是 (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北京郊区窦店村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治理模式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7.我国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实例,除煤矿外,金矿、铁矿等也存在很多的废弃地需要进行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建设。这些生态恢复工程中最重要的内容都是 (  )
A.矿区布局规划 B.停止矿物开采
C.改良土壤,恢复植被 D.隔离重建,综合利用
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及展望
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物圈2号”实验给人的启示的是 (  )
A.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B.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按自然规律办事
C.人类早晚会建立第2个“生物圈”,无须担心地球恶化
D.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支持与服务可谓无价之宝
能力提升
9.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相关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通过将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大提高了 系统生产力,这是运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
C.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D.矿区废弃地的生态工程恢复关键在于植被的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10.如图表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
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
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
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1.“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
A.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12.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 (  )
A.沼气工程 B.桑基鱼塘
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 D.退耕还林还草
13.“十一五”期间农业部计划在全国建设10 000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农村沼气的综合利用将是其中重点发展的内容,沼气综合利用指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作为下一级生产活动的原料、肥料、饲料、添加剂和能源等,进行再利用。以下是一组沼气生态农业的问题,请回答:
(1)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主要分为两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和CO2,再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将CO2还原成甲烷,甲烷菌也从中获得能量而生长。由此可见,分解细菌和甲烷菌的同化作用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甲烷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
(2)沼气发酵菌种在8 ℃~60 ℃范围内都能发酵产气,并且温度越高,发酵越活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菌主要以____________方式进行繁殖。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控制甲烷菌主要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其性状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某地农民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
①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基本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践证明,这种生态系统较为理想,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建立这种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经________________作用,可以形成__________________被植物吸收利用。
14.下面是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一生态工程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____。
(3)若下图是某科研工作者为该村设计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此方案中a、b过程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_________。
②过程d、e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______。
③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d、e途径比c途径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5.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利用植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个)等。
(3)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利用微生物A所产生的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成发酵所需的葡萄糖。若从土壤中分离获取微生物A,应采用具有选择功能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植物秸秆的利用率,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对微生物A进行改造,其基本方法是:先用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切割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然后用DNA连接酶将上述切割产物连接,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将其导入到受体菌中。
答案
1.B 2.D 3.A 4.B 5.B 6.C 7.C 8.C 9.B 10.D 11.C 12.C 
13.(1)异养型 自养型 生产者 (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 (3)二分裂 基因突变 拟核DNA 否 甲烷菌是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繁殖 (4)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 ②各营养级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③硝化细菌的硝化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14.(1)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3)①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②分解者
③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并且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
15.(1)水稻、杂草 分解者 (2)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3)纤维素 (4)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目的基因 运载体 基因表达载体
专题五 生态工程 专题检测(人教版选修3)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一农民承包了一鱼塘,他应怎样合理利用池塘生态系统 (  )
A.禁渔三年
B.捕捞要彻底
C.适量捕捞成鱼
D.饲养单一品种
2.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是指 (  )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3.“1+1>2”反映的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 (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这说明该工程 (  )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
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平衡
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
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应用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6.下列农业模式中不遵循生态经济发展原理的是 (  )
A.石油农业
B.精确农业
C.无废弃物农业
D.四位一体农业
7.农村地区常出现“三料”的缺乏,下列不属于“三料”的是 (  )
A.饲料 B.燃料
C.石料 D.肥料
8.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 (  )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9.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
A.生产效率高,产品种类多
B.物质循环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
C.以石油、煤原料为动力,生产效率高
D.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环境承载力不大
10.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 (  )
A.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11.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的是(  )
①协调与平衡原理 ②个别与特殊的原理 ③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④整体性原理 ⑤能量流动原理 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⑦因地制宜原理 ⑧物种多样性原理
A.①②⑤⑦⑧ B.①③④⑥⑧
C.①③④⑤⑧ D.②③④⑥⑦
12.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它遵循的是系统学中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这种原理的突出特点是 (  )
A.优化结构,改善系统的功能
B.重视调整系统内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C.为农作物和牲畜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D.设计成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13.生态工程建设要达到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目的,应遵循 (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14.下列关于水利工程及其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修建水利工程的实质是解决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
B.人类修建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筑坝蓄水与跨流域调水两大类,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属于筑坝蓄水水利工程
C.水利工程应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D.由于大量水体的聚集,会使库区的地壳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为诱发地震创造了条件
15.下列关于“生物圈2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建立“生物圈2号”的目的是建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
B.“生物圈2号”中设置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C.“生物圈2号”完全模拟出了地球条件
D.“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16.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  )
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
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17.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  )
A.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
B.有利于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
C.使土地优化利用
D.解决长期干旱无雨
18.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30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175米(丰水期为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三峡工程属于筑坝调水的水利工程
B.三峡工程经过国内外科学家的专题研讨,不会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C.三峡工程集蓄水、发电、防洪、航运于一体,具有综合效益
D.三峡工程的建设要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19.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下列思路或做法不可取的是 (  )
A.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
C.建立“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D.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地位上
20.下列措施不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 (  )
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
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
C.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
D.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某地农民大量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了航班起降。
(1)秸秆的大量焚烧,使当地雨水pH发生变化,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2)秸秆焚烧后所剩的灰分,是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在焚烧过程中,以气体形式散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农民的做法主要是破坏了生态工程的哪一个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田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首先必须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退耕还林(还草)”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护森林。近年来,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源头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请分析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大开发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生态工程建设。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在我国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如图是某地建立的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工程实际上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此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用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利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了明显提高,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地区考虑到了养鸭场和养猪场的规模,这利用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确定该地区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答两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人口较多,人均土地、水资源和能源占有量少,所以在进行生态工程时,一定要注重__________________效益、____________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答案
1.C 2.A 3.D 4.B 5.C 6.A 7.A 8.A 9.B 10.D 11.B 12.A 13.A 
14.B 15.C 16.B 17.D 18.B 19.C 20.D 
21.(1)变小 (2)必需元素 CO2 水蒸气
(3)加大了物质的输出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2.(1)水 (2)物种多样性原理 自我调节能力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盲目开垦等(答出两点即可) (4)栽种与西北气候环境相适应的树种或草,并注意考虑环境的承载力
23.(1)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2)D (3)分解者
24.(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
(2)协调与平衡 生产者的产量;土地对粪肥的承载力;对粪肥的加工和利用情况;外地调运饲料的饲养成本(任意两项即可) (3)生态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