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7 20: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第六单元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鹏之徙于南冥也(   )
·
·
·
·
míng
kūn
tuán

2.根据积累和提示填空。
(1)《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
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庄子,名   , 
 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北冥有鱼》中,引用《齐谐》中的“  ,  .
”,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逍遥游

战国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析:
B.两个“去”的意思都是“离开”。
A.这/表判断;
C.名字/出名,有名;
D.连词,表示选择/代词,代大鹏。
B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斯是陋室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有仙则名
D.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
·
·
·
·
·
·
·
·
4.下列对《北冥有鱼》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让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遨游天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
“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C.文中写鹏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
的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
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解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海水运动”。
D
阅读《北冥有鱼》,回答问题。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北冥有鱼 冥:   .
(2)其翼若垂天之云 若:   .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
(4)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7.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这意在说明什么?
8.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
·
·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北冥有鱼 冥:   .
(2)其翼若垂天之云 若:   .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
(4)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
·
·
·
·
同“溟”,海

迁移
气息,这里指风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答案示例:(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水浪有三千里,(鹏)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答案示例: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7.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这意在
说明什么?
答案示例:鹏是“有所待”的,需要依靠“海运”“扶摇”这些外物的力量,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解析:文章主要谈论的是何为“逍遥”,通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和“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鹏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8.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示例: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解析: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扶摇”来说明万物皆有所待、有所凭借的道理。
9.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
学《论语》,理解孔子安于贫穷追求精神满足的人生态度——   (成语);读《孟子》,敬仰孟子在生命与道义不能兼得时的选择——舍生取义;“扶摇而上”“鲲鹏展翅”,那是  (人名)笔下的逍遥姿态。
安贫乐道
庄子(庄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②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③而上者九万里,绝④云气,负⑤青天,然后图南⑥,且⑦适⑧南冥也。斥⑨ 笑之曰:“彼⑩且奚 适也?我腾跃 而上,不过数仞 而下,翱翔蓬蒿 之间,此亦飞之至 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 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
①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毛,指草木。②修:长。③羊角:旋风。旋风盘旋而上如羊角。④绝:直上穿过。⑤负:背负。⑥图南:向南飞翔。⑦且:将要。⑧适:往,到。⑨斥(yàn) :生活在小泽中的一种雀鸟。⑩彼:他(它)。 奚(xī):疑问代词,哪里。 腾跃:跳跃。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 飞之至:飞翔的最高限度。 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区别。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一处)
背 若 泰 山 翼 若 垂 天 之 云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怒而飞 怒: .
(2)志怪者也 志: .
(3)抟扶摇而上 扶摇: .
(4)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
12.下列各项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其一犬坐于前(《狼》)
B.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D.穷发之北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未有知其修者。
1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鹏和斥 的形象。
·
·
·
·
·
·
·
·
·
·
·
·
·
参考译文:
【乙】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②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③而上者九万里,绝④云气,负⑤青天,然后图南⑥,且⑦适⑧南冥也。
①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毛,指草木。②修:长。③羊角:旋风。旋风盘旋而上如羊角。④绝:直上穿过。⑤负:背负。⑥图南:向南飞翔。⑦且:将要。⑧适:往,到。
【乙】在草木不生的极荒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参考译文:
斥⑨ 笑之曰:“彼⑩且奚 适也?我腾跃 而上,不过数仞 而下,翱翔蓬蒿 之间,此亦飞之至 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 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⑨斥(yàn) :生活在小泽中的一种雀鸟。⑩彼:他(它)。 奚(xī):疑问代词,哪里。 腾跃:跳跃。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 飞之至:飞翔的最高限度。 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区别。
斥 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草丛中盘旋,这也是飞翔的最高限度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一处)
背 若 泰 山 翼 若 垂 天 之 云
/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怒而飞 怒: .
(2)志怪者也 志: .
(3)抟扶摇而上 扶摇: .
(4)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
·
·
·
·
·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旋风
气息,这里指风
解析:
A.介词,到/介词,在;
B.动词,是/介词,对,向;
C.介词,用/连词,因为;
D.助词,的。
12.下列各项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其一犬坐于前(《狼》)
B.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D.穷发之北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
·
·
·
·
·
·
·
D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未有知其修者。
答案示例: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答案示例: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
1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鹏和斥 的形象。
解析:抓住文中描写鹏和斥 外在特征和其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分析其形象。
答案示例: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志存高远,善借长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斥 目光短浅,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而不必像大鹏那样飞到九万里高空。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①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②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③,蹶④泥则没足灭跗⑤;还虷⑥、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⑦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⑧矣。于是逡巡⑨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⑩, 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 惊,规规然 自失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有改动)
             .
①跳梁:蹦蹦跳跳。②缺甃(zhòu):破砖的井壁。③接腋(yè)持颐:指水的深度可以托浮住两腋和面颊。④蹶(jué):踏。⑤跗(fū):脚背。⑥虷(hán):孑孓,蚊子的幼虫。⑦跨跱(zhì):盘踞。⑧絷(zhí):绊住。⑨逡(qūn)巡:小心退却的样子。⑩潦:水灾。 适适然:吃惊的样子。 规规然:茫然自失的样子。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
(3)而水弗为加益 益: .
(4)坎井之蛙闻之 闻: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
17.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 千 里 之 远 不 足 以 举 其 大 千 仞 之 高 不 足 以 极 其 深
18.庄子的作品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请概括这两篇文章的寓意。
·
·
·
·
·
参考译文:
【乙】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①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②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③,蹶④泥则没足灭跗⑤;还虷⑥、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⑦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⑧矣。
①跳梁:蹦蹦跳跳。②缺甃(zhòu):破砖的井壁。③接腋(yè)持颐:指水的深度可以托浮住两腋和面颊。④蹶(jué):踏。⑤跗(fū):脚背。⑥虷(hán):孑孓,蚊子的幼虫。⑦跨跱(zhì):盘踞。⑧絷(zhí):绊住。
【乙】浅井里的青蛙对东海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就蹲在破砖的井壁上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浮着我的两腋和面颊;踏进泥中,泥便盖没脚背;回头看孑孓、螃蟹与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乐。况且我独占一坑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算得上是最大的快乐了。你怎么不经常来井里看看呢?”东海的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膝已被井口绊住了。
参考译文:
于是逡巡⑨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⑩, 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 惊,规规然 自失也。
(节选自《庄子·秋水》,有改动)
⑨逡(qūn)巡:小心退却的样子。⑩潦:水灾。 适适然:吃惊的样子。 规规然:茫然自失的样子。
于是就小心地退却,把大海的景象告诉青蛙,说道:“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发生水灾,可是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多;商汤时,八年有七年发生旱灾,可是海岸的水位并不因此而下降。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水位有所升降,这也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了。”在这种情况下,浅井的青蛙听说了这一番话,大惊失色,茫然不知所措。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
(3)而水弗为加益 益: .
(4)坎井之蛙闻之 闻: .
·
·
·
·
·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盘旋飞翔
增多
听说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
答案示例: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其,表示选择。
答案示例:(大海)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水位有所升降。
解析:夫,发语词,可不译;以,表原因,因为。
17.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 千 里 之 远 不 足 以 举 其 大 千 仞 之 高 不 足 以 极 其 深
/ / /
解析:可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断句。本句的意思是: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以量尽它的深。
18.庄子的作品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请概括这两篇文章的寓意。
答案示例:
【甲】文: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乙】文: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容易自满自足。
解析: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等句可以分析出【甲】文的寓意。从“坎井之蛙”和“东海之鳖”的对话中可以分析出井蛙的目光短浅、容易自满自足。
19.学了《北冥有鱼》一文后,八年级(1)班开展了“走进‘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
以下题目。
(1)【“鹏”文化】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再写一个有关“鹏”的成语和
诗句。
(2)【“鹏”书法】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①对这幅书法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幅草书作品,笔画连绵简省,龙飞凤舞。
B.这是一幅行书作品,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
C.这是一幅隶书作品,横画长直画短,呈扁宽形状。
D.这是一幅篆书作品,笔画瘦长圆滑,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
②请用简化楷体,将这幅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示例:①成语:鲲鹏得志 鹏霄万里 
②诗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宋·李清照《渔家傲》)
(1)【“鹏”文化】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再写一个有关“鹏”的成语和诗句。
(2)【“鹏”书法】中华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按
要求答题。
①对这幅书法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幅草书作品,笔画连绵简省,龙飞凤舞。
B.这是一幅行书作品,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
C.这是一幅隶书作品,横画长直画短,呈扁宽形状。
D.这是一幅篆书作品,笔画瘦长圆滑,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
②请用简化楷体,将这幅书法作品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解析:本题考查书法鉴赏。结合书法作品看,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雁尾。属于隶书的特点,故选C。
C
答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