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十一次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十一次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6 16: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十一次考试地理试卷
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下图示意清代发明的一种治理黄河的水利工程技术。先在黄河大堤外修筑月牙堤,在大堤与月牙堤之间围出一块滩地,然后开凿顺清沟,将黄河水引入滩地,之后开凿引黄沟,将黄河水引入,从顺清沟排出黄河水。该水利工程技术实现了对黄河的治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顺清沟先于引黄沟修筑的主要作用是
A. 引入含沙量小的清水 B. 降低引黄沟水流的速度
C. 加快滩地的引水速度 D. 检验黄河大堤抗蚀能力
2. 该河段采用此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 减轻黄河含沙量B. 扩大黄河沿岸耕地面积C. 加固黄河大堤D. 滩地蓄水解决沿岸缺水“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4.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地处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5. 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A. 源头地区以水产养殖为主 B. 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 河套平原以旱作农业为主 D. 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20世纪90年代,黄河有九年发生断流,合计901天。1999年开始,黄河流域实施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断流。2015年黄河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79%,工业用水占10%,生活用水占7%,生态用水占4%。图为2015年黄河两河段用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1970-1999年间,黄河断流频次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流域降水减少 B. 流域蒸发增强 C. 生态用水增加 D. 上中游用水增加
7. 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断流后
A. 河道行洪能力降低 B. 土地沙化增强 C. 农田受旱面积减少 D. 海岸侵蚀增强
8.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兰州到头道拐相比,三门峡到花园口还应重视提高
A. 生态用水利用率 B. 工业用水利用率 C. 生活用水利用率 D. 农业用水利用率
人们对黄河的治理历经千年,清朝《河防述言》记载了一种“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沿着原有河床两侧,内筑多重堤防,“蓄清刷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图为黄河多重堤防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9. 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
A. 水量 B. 水质 C. 流速 D. 含沙量
10. 设计用于对抗常年河道摆动风险的河堤是()
A. 遥堤 B. 缕堤 C. 月堤 D. 格堤
11. 该治河方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此后黄河仍然出现洪泛甚至改道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
A. 工程技术手段较落后 B. 对水文变化预测不足
C. 河流侧蚀岸堤能力较强 D.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不佳
黄河流经壶口,河床宽度从千米骤缩至30米,垂直跌落40多米,形成壶口瀑布。该瀑布有水底冒烟、澎湃惊雷、冰峰倒挂等季节性奇观,其中水底冒烟景观主要受瀑布上下游水位差及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瀑布再往下游便是高狭深陡的“十里龙槽”河谷。现国家计划在瀑布上游兴建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地区图。据此完成题。
12. 壶口瀑布湍流急下,激溅起接天白雾,恰似水底冒烟。欣赏该奇观的最佳时节是
A. 暮春 B. 盛夏 C. 初秋 D. 隆冬
13. 有人担心,澎湃惊雷的壶口瀑布将会消失,其主要是考虑到
①河水流量 ②溯源侵蚀 ③泥沙含量 ④河谷形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将使壶口瀑布
A. 观赏季延长 B. 凌汛期缩短 C. 水量更大 D. 水色更黄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和地貌 B. 地貌和土壤 C. 气候和植被 D. 植被和土壤
16.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沿岸地貌 ②支流汇入 ③河水流量 ④两岸岩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 淤积加强,河床变浅 B. 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侵蚀加强 D.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了尼罗河定期泛滥(6~10月)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古埃及人还能够利用自然条件在尼罗河中开展帆船双向航运。为防治泛滥,埃及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修建了阿斯旺大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谷播种粮食作物的时间是( )
A. 3、4月 B. 6、7月 C. 9、10月 D. 11、12月
19. 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中开展帆船双向航运( )
A. 向北航行利用偏南风B. 向南航行利用偏北风C. 向北航行利用风帆D. 向南航行利用地势
20. 修建阿斯旺大坝对图示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
A. 减轻上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B. 保障大坝下游农业灌溉用水
C. 增加河口三角洲渔业资源 D. 增加尼罗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题。
21. 下列关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域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B. 流域内地形雨丰富,蒸发量小
C.地处温带非季风区,降水稀少D.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2.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建成后,对该河原有水电站的影响为( )
A. 发电量减小 B. 冬季发电量增大 C. 利用率降低 D. 夏季发电量增大
23.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有( )
①满足当地对电力的新需求 
②有效控制和调蓄山区洪水,降低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对下游的危害程度 
③使下游灌区水资源配置量减小 ④改善玛纳斯河的航运条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唐古拉山,流入中南半岛后称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湄公河上、下游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24. 澜沧江—湄公河下游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能资源开发 B. 海水倒灌明显—上中游水库截留
C. 水资源短缺—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D. 风沙肆虐—植被破坏严重
25. 保护澜沧江—湄公河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国可以()
A. 设立专门机构对流域统一管理 B. 增加植被覆盖以提高流域水质
C. 均衡分配流域上游的水电资源 D. 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读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说出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
(2)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中,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3)参照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的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流域旱灾和凌汛导致的洪涝灾害频发。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包括上游宁蒙河套平原、中游汾渭盆地、下游引黄灌区。干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灌区用水受到抑制,农业缺水损失巨大。为缓解干旱年份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黄河干流已建成梯级水库26座,总库容超过700亿立方米,构成了相对完善的梯级水库群。如图示意黄河梯级水库群及灌区分布。
(1)分析黄河干流河套灌区至天黑河灌区河段春季凌汛严重的原因。
(2)简述黄河干流构建梯级水库群的积极作用。
(3)说出干旱年份为使梯级水库群对灌区输水达到最佳效果,应该注意的问题。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塔哥尼亚西接安第斯山脉,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有大量的囯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巴塔哥尼亚东部则是以辽阔的台地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自西向东作阶梯状倾斜,年均降水量不超过300mm,并呈自西向东递减趋势。风力强盛,常吹时速超过110km的狂风,尘暴不断,素有“风土高原”之称。高原上的圣克鲁斯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上游冰蚀湖、冰碛湖广布,水力资源丰富,但受技术条件和自然条件限制,水力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我囯与阿根廷签订了“ CC”和“LB”两座水电站工程协议,2018年%月,中囯能建葛洲坝集团开始全面主导该项目施工。
(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素有“风土高原”之称的原因。
(2)分析圣克鲁斯河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
(3)简述“CC”和“LB”两座水电站建设的限制性条件。
(4)列举降低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
29.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图们江位于我国东北,是中、俄、朝三国界河。该流域的森林植被曾被大量砍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1)判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分析森林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
(3)指出随着森林植被的恢复,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的变化。
30. 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250m3/秒减少到2450m3/秒.
材料二: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解释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
1~2.B、C3~5.C、D、C6~8.D、C、B9~11.C、C、D12~14.C、A、A15~17.C、D、A18~20.D、B、B21~23.C、B、A24~25.B、D
26.(1)实行梯级开发。
(2)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
(3)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强管理,实行自然资源统一开发管理,有利于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经营上采取良性运行机制。
27.(1)该河段上游河水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上游河段解封时河水携带大量河冰在该河段堆积,导致河流水位上涨;该河段为平原,河流流速慢,河水上涨快,容易发生凌汛。
(2)蓄洪补枯,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防凌;水库发电,产生经济效益;提供灌溉水源,降低旱情风险。
(3)准确掌握灌区的旱情、农作物需水情况,科学合理调配梯级水库之间的水量。
28.(1)地处南半球西风带,风力强劲;西部山口的狭管效应,风力增强;台地平坦开阔,风阻小;气候干早,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风沙大。
(2)圣克鲁斯河源头有多条冰川融水补给,且有阿根廷湖的调节作用,水量大且稳定;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3)靠近冰川及火山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恶劣,多风沙;交通不便,物资运输困难;靠近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高。
(4)设置鱼类洄游通道;限制坝高;定期生态放水;排沙清淤;减少植被破坏。
29.(1)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该流域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表有积雪。
(2)(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汇集,流量暴涨;无降水时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水位下降快,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3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30.(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上游春汛原因: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河口枯水期原因: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量小.
(3)原因: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正式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形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