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十二次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十二次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6 17:0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十二次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西起川东北普光首站,东至上海末站,是继西气东输管线之后又一条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管道大动脉,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题。
1. 影响川气东送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A. 城市分布 B. 地形因素 C. 交通运输条件 D. 资源状况
2. 下列关于川气东送工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上海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的含量将明显减少
B. 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 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 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如图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3. 西气东输主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城市分布 C. 河流状况 D. 土地利用
4. 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彻底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格局。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线地区成为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③改善南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④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5. 该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限制其经济发展
B. 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 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 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6. 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城市分布 C. 资源状况 D. 人口
7. 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 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其能源紧张状况
C. 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 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纬度地带性变化
8. 由于工程沿线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用煤,从而将有效降低城市环境中的
A. 水污染 B. 大气污染 C. 白色污染 D. 重金属污染
随着中俄东线输气工程的建设推进,到2020年,上海以西气东输输气管网为支撑的多气源供应格局将更加完备。西气东输输送的天然气,将通过多条能源保供线汇入上海,走进千家万户,点亮万家灯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影响中俄东线管线俄罗斯段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B. 政治因素 C. 资源状况 D. 城市分布
10. 下列不属于西气东输工程对上海影响的是()
A. 改善上海地区的能源结构 B. 推动上海的经济发展
C. 有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 提高上海人民的生活质量
下图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城调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①和③工程的运输方式,具有共性的是()
A. 管道运输 B. 水陆联运 C. 高压输电 D. 航空运输
12. ④工程可能加重沿途某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成因是沿途()
①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有些地区潜水面上升
②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冬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有大量海水的入侵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3. ②工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是()
A. 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 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 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D. 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改善
区域发展阶段可分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调配工程。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下列有关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终点城市所处发展阶段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且分布稀疏 B. 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对外开放程度低
C. 高新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 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15. 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线工程缓解了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 B. 二线工程可能降低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C. 三线工程的能源输送方式为铁路运输 D. 三线工程加剧了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污染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阿拉山口进入中国,成为“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总投资约1420亿元,西段于2009年12月31日16时建成投产。据此完成题。
16. 我国实行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不包括
A. 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B. 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均
C. 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链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 管道是流体的最佳运输方式
17.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的意义有
①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②满足北疆地区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 ③促进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两国管线工程对接可以确保中亚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我国天然气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非常丰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据此回答下题。
18.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 B. 改善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
C. 发展西部地区的油气工业 D.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9. 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②西部人口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产田的生产和外运需要
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
⑤中西部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20.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东部地区不再开采石油、天然气
B. 东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量递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C. 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将会成为我国开发的重点
D. 西部地区将大力开采石油、天然气,供应资源日益短缺的东部地区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小题。
21. 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 )
A. 开发水能,提供电力B. 保障城乡用水C. 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 提高通航能力
22. 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
A. 减少占用耕地 B. 缩短输水路线 C. 减少渗漏和蒸发 D. 减轻土壤盐碱化
23.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 )
A. 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 含沙量呈下降趋势C. 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 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工程Ⅰ、Ⅱ分别()
A.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D.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5. 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水资源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又被称为“雪域高原”,淡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资源总量达439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倍,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西藏利用其资源优势发展的天然饮用水产业,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材料二:水源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中“藏水北调”工程,就是利用地缘相近的优势,把西藏水资源调到西北地区,达到改善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右图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
(1)从区域资源特征角度,说明西藏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要评价“藏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条件。
(3)简述“藏水北调”对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下表为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河流 径流量占流域的比重(%) 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4~6月 7~9月 10~12月 1~3月
印度河干流 53 31 54 8 7
支流① 13 44 36 8 12
支流② 14 28 56 7 9
支流③ 4 30 51 8 11
支流④ 16 19 64 10 7
材料三: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简述甲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
(2)指出印度河径流补给来源地,并说明不同时段的主要补给类型。
(3)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
( 4)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准噶尔盆地东部已经探明煤炭储量2136亿吨,储量巨大;目前,准噶尔盆地东部已建成装机规模较大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
2019年7月1日准噶尔盆地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式投产运营。通过该工程,新疆把富余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源源不断地向东输送。
下图为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图。
(1)说明建设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要克服的自然方面的困难。
(2)分析准噶尔盆地东部发电项目以火电为主的原因。
(3)评价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运营对新疆影响。
30. 材料一目前 ,我国进口原油的8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的敏感地带之一,该海域海盗活动比较猖獗。
材料二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

(1)简析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2)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缅甸的发展有何影响
(3)我国已规划布局了西北(中亚)、东北(俄罗斯)和海上三大油气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建成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2.A、C3~5.B、B、C6~8.B、D、B9~10.B、C11~13.C、A、D14~15.C、A16~17.D、B18~20.D、A、A21~23.B、C、C24~25.D、A
26.(1)本区域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2)对东部: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压力。
对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7.(1)西藏饮用水天然无污染、品质优良;西藏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区;我国许多省份缺水,饮用水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产业规模初步形成;西藏交通条件改善等。
(2)有利条件:调水量大;移民少,安置费少,节省成本;可以利用地势使水自流;工程沿线可进行水电梯级开发,经济效益明显等。不利条件:沿线经过高寒缺氧地区,给施工带来困难;沿线地区生态脆弱,工程建设易破坏生态环境;沿线地区有多年冻土分布,施工难度大等。
(3)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次;使西北地区的气候变湿润;使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28.(1)位于棉花生产基地,接近原料产地;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产品需求量大。
(2)来源地:河流上游(河源区)山地(高原);时段类型:4~6月积雪融水;7~9月降水,冰川融水;10月~次年3月地下水。
(3)径流量西多东少;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东部更干旱,更需要灌溉用水;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东部地区的耕作熟制。
(4)有利:洪水灾害威胁减轻;不利: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
29.(1)线路西北段穿过沙漠戈壁地区,风沙危害大,环境恶劣;中部经过秦岭山区,地势起伏大;沿线经过众多河流,河流阻隔,建设困难。
(2)盆地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火电相对风电、光伏发电投资成本更低;火电不受气象条件限制,电力稳定性好。
(3)有利于新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
不利影响: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火电厂运行需要大量的淡水,可能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特高压工程建设还可能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
30.(1)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处在地质构造带上,地质灾害多发;降水丰富且集中,洪涝灾害频发。
(2)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带动缅甸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也可满足沿线油气需求等。
(3)可形成多元化石油进口渠道,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减少海上油气进口的风险,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进口的稳定和安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