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 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说课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 、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熟练应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能力。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整节课的流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五、说教学法
教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对称、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环节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环节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环节四、总结
七、说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八、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我是把“学生熟练应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应用乘法口决求商,我是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课题。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如“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平均毎行挂几面?”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时,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精心地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操作活动分两段进行:1.由具体到抽象。如教材中的例2和例2后面的“做一做”,都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由抽象回到具体。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有了初步认识后,出示小棒、圆片、三角形、正方体等,摆一摆。通过这样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使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更深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