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8 14:3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DNA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呢?
问题探讨
1. 20世纪20年代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氨基酸的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2. 20世纪30年代后
——DNA是遗传物质
回顾:
基本单位:
化学组成:
DNA的组成元素: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脱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C H O N P
类型 R型肺炎双球菌 S型肺炎双球菌
菌体 无荚膜 有荚膜(多糖类)
菌落 粗糙(rough) 光滑(smooth)
毒性 不致病 可致病,使人和小鼠患肺
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
二、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 实验材料:
两种肺炎链球菌
第一组
第二组
二、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注射R型活细菌
注射S型活细菌
1、2组对照,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
有毒S型死细菌 小鼠正常
活R + 有毒S型死细菌 小鼠死亡
S型活细菌
第三组
第四组
二、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注射加热致死的S细菌
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
说明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二、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分析实验对照:
第一组和第二组对照,说明

第二组和第三组对照,说明

第四组小鼠死亡是由于体内有S型活细菌,那么S型活细菌是怎么来的?
结合第一、二、三、四组对照,格里菲思推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_________”。
R型菌无毒性而S型菌有毒性
S型菌加热杀死后无毒性
转化因子
体外转化
多糖
脂质 蛋白质
RNA DNA……
多糖
蛋白质
RNA
DNA
脂质
S型细菌
关键思路:把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
03
艾弗里
思考1: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思考2: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那如何才能在这些物质中将它找出来呢?你有何想法?
三、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过程:
讨论1: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可能有哪些成分?
蛋白质、RNA、脂质、DNA。
三、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过程:
讨论2:第二到第五组实验中加入的酶有什么作用?
破坏细胞提取物中相应的蛋白质、RNA、脂质和DNA。
三、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过程:
讨论3:第一组实验有什么作用?
作空白对照
三、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过程: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转化因子)。
实验结论:
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该实验的设计遵循哪些原理?其巧妙之处是什么?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其巧妙之处在于:运用“减法原理”(P46),即在每个实验组人为去除某个影响因素后,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三、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R型细菌
《大绿》P48 例1例2
3.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不同组中加入了不同的酶,因而采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B.第一、第二组不能说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C.第五组加入DNA酶后,细胞提取物失去转化活性
D.该实验可以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题型一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对要加入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所进行的处理 培养基长菌情况
一 R型 — R型、S型
二 R型 蛋白酶 R型、S型
三 R型 RNA酶 R型、S型
四 R型 脂酶 R型、S型
五 R型 DNA酶 R型
四、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 实验者:
赫尔希和蔡斯
2. 实验材料:
T2噬菌体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繁殖.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合成T2噬菌体的DNA模板:
合成T2噬菌体的DNA原料:
合成T2噬菌体的蛋白质原料和场所:
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T2噬菌体的DNA
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大肠杆菌提供的氨基酸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四、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4. 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2P
35S
标记
DNA
标记
蛋白质
思路: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外壳和DNA,看到底是谁起到了作用,谁就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DNA 的组成元素:
( 32P标记)
( 35S标记)
C、H、O、N、S
C、H、O、N、P
四、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分别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的32P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
(2)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或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3)分别用35S 或32P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思考:如何让噬菌体带上标记呢?
短时间保温
四、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6. 实验过程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保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酶的活性,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短时间保温
四、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6. 实验过程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5S标记的实验 32P标记的实验
标记部位
放射性情况 上清液
沉淀物
子代有无放射性原因
蛋白质
很高
DNA
很低
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中
DNA进入细菌中
很高
很低
7. 实验结果:
8. 实验结论: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因此,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四、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35S标记的实验发现沉淀物中也有放射性,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搅拌不充分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离心时随细菌到沉淀物中。
32P标记的实验发现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培养(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
培养(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已经释放。
思考:
噬菌体侵染实验是否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呢?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因此不能确定若蛋白质外壳进入细菌能不能作为遗传物质。
不能证明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大绿》P49 例3例4 P51 3.
项目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设计思路 处理方法 结论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他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减法原则:分离S型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5S、32P标记蛋白质和DNA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分别侵染健康烟草植株
患病
不患病
得到全新病毒
不能得到病毒

四、烟草
五、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叶片实验
实验结论:RNA也是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DNA病毒
RNA病毒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不具细胞结构:病毒
DNA
DNA
RNA
(大多数病毒,如T2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大绿》P50例5 P51 4.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转化因子)
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4.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认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B.体内转化实验表明S型细菌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艾弗里的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艾弗里的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
A
5. 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如下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 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
分有关
C. b中含有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D.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1.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曲线ab段与bc段相比,小鼠体内抵抗R型细菌的物质更多C.曲线bc段绝大多数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D.cd段R型细菌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S型细菌降低了小鼠的免疫能力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