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说课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教材31页—32页。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100以内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我把教材适当调整。充分地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进位加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百加整十数,掌握它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提高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和别人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迁移类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能进行正确计算。
难点:使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前我准备了一些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地定为: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操作感知,自主探究;(三)巩固新知、达标检测;(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用课件出示了这样三道题(出示)
口算
3+4 7+8 17+9 23+8 48-35
30+40 60+30 50+20 30+50 20+30
70-60 60-20 60-40 50-40 80-50
2、计算7+8时注意些什么?
第二环节: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 教师: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第31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
(2)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首先让学生认真看图,从图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让学生自己列出加法算式,接着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竖式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达标检测。
1、用竖式计算。
70+30= 40+30= 50+40=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教师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能放手就放手。”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五、说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七、说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环境,学生的纪律都保持得很好,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老师则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但是在开始导入课题后,教师没有把握好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很多能力还是没有着重的培养。
3、教师没有充分的专透教材,感觉上课时有些混乱,不是很好的发现学生的错误把之应用于教学,在教学中也没有注意合理应用时间,对学生的书写也没有强调好。
4、教师的书写存在及大的问题,需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