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国外交现代篇
一、总结概括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身份界定;国家利益;国际格局;意识形态及制度;国家实力;国际机构;国际法;突发事件。
二、2023热点总结
1、中法关系
20世纪50~60年代中法关系变化的原因:
①美国企图控制欧洲,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②法国实力增强,开始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
③中苏关系破裂;④中国外交思想的完善;⑤新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中法建交的意义:
①中法建交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②有利于中国外交局面的改善;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④有助于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⑤有助于法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目标
有利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和世界和平。
中法关系发展的启示:
①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可以友好相处;
②中法关系经历的波折,也体现出改革开放的艰难与曲折;
③新时期的中法关系将更好造福于世界人民,共同构筑更美好、更和谐的世界。
2、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恶化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
①美苏冷战的影响,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②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美国不承认新中国;
③中国巩固政权(维护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④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⑤日本和西欧的崛起。
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
①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对外友好关系;③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④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加强了中美两国经济联系。
中美关系走向的认识:
①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是一场相对持久的博弈,有时甚至张扬激烈,但双方都应克制;
②中美两国应当在战略竞争下寻求共存与合作;
③中美两国关系的合理走向是稳妥管控危机,有较大可能性在全球治理领域发现和创造合作机遇,积极寻找一种共同进化的可持续相处之道。
3、中日关系(2022 乙卷41题已考过战后日本的崛起,此模块2023简单了解)
古代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
①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②和平友好往来是主流,也存在摩擦与冲突;③政府间的官方交往时断时续,民间交往(经贸、文化领域)为主渠道;④日本仰慕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远大于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古代中日关系友好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是东亚文明的中心,博大精深的文明吸引周边邻国多学习、效仿中国;
②古代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领邦,经贸往来上互通有无,符合两国人民利益;
③日本民族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先进文明。
20世纪50年代~ 70年代中日关系的变化的原因: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中美关系的改善;③中日两国长期以来民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④日本政府改变了对台政策。
中日关系发展的启示:
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②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③应加强国际合作,两国寻求互信和共同的战路利益。
2023考向预测
1.1964年,毛深东向来访的法国议员代表团指出:“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可以合作……不管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反对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由此可见,中法关系的改善(C )
A.着眼于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 B.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顺应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 D.促成中国迎来新一轮建交高潮
2.1952年,由于日本政府选择同台湾当局所谓“签约建交”之后,中日官方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但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中日民间经贸交流讯速升温,使得中日关系有所发展。这一转变主要源于( A)
A.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调整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C.中美关系正常化得以实现 D.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加强
3.(12分)
材料一
1949年12月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就在法国政府内部主张承认中共政权的意见趋于一致,并准备采取相应行动时,美国开始对法国直接施加压力。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更是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如果法国坚持这个想法,美国国务院可以改变其在印度支那事务上的态度。”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尤其是期待美国维持对法国从事印度支那战争的军事物资支持,再加上中国政府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法国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材料二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以无比果敢的政治气魄,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中法建交公报于1964年1月27日正式公布。中法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从而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外交封锁。
——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材料三
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4分)
【答案】(12分)
(1)变化:从放弃承认新中国到中法建交。(2分)
原因:20世纪50年代,法国暂时放弃承认新中国。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对新中国实行遏制、封锁政策,强力干预和反对法国承认新中国;法国实力衰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印度支那和中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每点2分,最高分4分)
20世纪60年代,中法建交。随着西欧走向联合,法国经济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法国的影响和作用。(2分)
(2)影响: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法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目标,冲击了两极格局;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外交封锁,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