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23: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课上巩固,掌握文言字词,理清文章大义和结构脉络。
品读课文,掌握解牛之道,进一步理解养生之道,理解文章主要思想。
掌握寓言文体,赏析文章语言及说理艺术。
学习庄子道家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
理清解牛文段层次,分析掌握解牛之道。
【教学难点】
理解庄子养生思想,理解“道”的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诵法、问答法、点拨引导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延伸,导入课文
(一)回忆知识,引入文本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庄子的《庖丁解牛》,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有没有同学愿意回忆一下,在中学阶段我们学过庄子创作的哪些作品,或者与庄子有关的文章和故事呢?并能分享其中的经典句段吗?
(请两名学生作答)
(预设:《逍遥游》《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师:很棒!同学们的语文基本功都非常扎实,联系庄子的其它文本,有利于我们今天《庖丁解牛》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也可以联系同一作者的多个文本来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庖丁解牛》这篇课文在思想内容层面难以理解,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固有的知识库,联系新旧知识点,由易到难,逐步递进,消除心理恐惧。)
(二)知人论世,学习思想
师:《孟子·万章下》写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既然学习一部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这位作家,那么我们来探讨庄子的思想与作品特征。(同学们举手发言分享内容,老师进行补充)
(请两名学生作答)
明确:
① 思想:天道观念、自由思想、辩证思想、无为而治思想。
② 其文长于说理,想象丰富瑰丽,语言优美灵动、妙趣横生,词汇丰富,遣词造句变化多端。大多数是寓言,通过惊人的夸张和奇特的构思,常常把艰涩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易懂,哲学意味浓。代表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并称为“三玄”,共52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重点在于《庄子》的文学特征,可以通过学习过的课文进行领悟。)
③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重点解释“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意思,便于学生理解《庄子》文学特征。“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突出《庄子》文学地位之高。)
④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后人对于《庄子》的评价,课文围绕“文学性与哲学性的统一展开”。)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不局限于介绍庄子生平,从思想内容、文学特征和后人评价入手,点出整体特征,从“文学性与哲学性的统一”出发分析课文。)
(三)解读题目,提出疑惑
庖:厨师
丁:人名
解牛:分解牛、分割牛
庖丁解牛:一位叫丁的厨师分割一头牛
师:“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上的。后人为什么命名为“庖丁解牛”,难道全文只讲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吗?让我们正式进入课文,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从题目入手,推测分析文章大意。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注意文本背后的深刻哲理意义。)
二、疏通文义,划分层次
(一)梳理字词,明了文义
师:在课堂开始前,我们首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文章词句的掌握情况,我请几位同学来解释加点词,翻译句子。
莫不中音 近乎技矣 彼节者有间
謋然已解 善刀而藏之 踌躇满志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二)浏览课文,划分层次
师:接下来,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概括这一篇寓言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三名学生回答)
明确:
主要讲述了厨师丁解牛技艺高超,启发了文惠君养生的故事。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解牛场面(第1、2自然段)—解牛之道(第3自然段)—养生之道(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梳理字词,理解文义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这一篇文言文的字词比较难,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一些重要字词在课前还需要落实,还有一些没有考察到的字词都会在后续课堂中得到强调。同时这是一篇寓言,通过讲故事来说道理,因此学生在理解字词,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概括故事,划分层次,使脉络更加清晰明了。)
细读文本,走进解牛
(一)欣赏解牛之美
师:在掌握了整篇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就一起来真正走进解牛,看看庖丁的技艺到底有多高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庖丁解牛的动作以及解牛时发出的声音。
(请2生回答并翻译)
明确:
动作:触(接触) 倚(倚靠) 履(踩) 踦(抵住,宰牛时用膝盖抵住牛)
声音: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刀子进入牛体砉砉作响,发出騞騞的声音。砉是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騞是进刀的声音。)
师:同学们都找得非常准确,读到这里,相信庖丁解牛的画面已经浮现在你们的脑海中了。不知道大家在现实生活有没有看到过解牛的场面,在老师的印象中解牛场面是非常血腥的,与美感真是没有丝毫联系。但大家找一找文章中是怎样形容庖丁解牛场面的呢?
明确:
明确: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师:《桑林》和《经首》都是古时的乐曲,而庖丁解牛发出的声音竟然都能合于音律。我们知道乐曲总给人一种和谐美妙的感觉,那么请大家结合庖丁解牛的动作和声音想象一下庖丁解牛的场面,这带给了你们一种怎样的体验?
预设:美妙、神奇、惊叹、充满美感、观赏性很强,动作行云流水……
师:是啊,文惠君也产生了和我们一样惊讶的感觉,因此他忍不住叹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连文惠君都感慨庖丁的技艺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跟随着文惠君的问题来学习庖丁的技艺到底高超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动作和声音两个层次来欣赏解牛之美符合文章的结构内容,逻辑清晰,简单明了,且通过翻译和想象,联系实际生活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解牛场面之美,使他们对庖丁的技艺感到好奇,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且落实了字词。同时用一个问句引出后面解牛之道的教学,衔接过渡自然。)
解读解牛之道
1.解牛的三个过程
问题探究一:(1)请同学们在文段中找一找,用一句话来总结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2)其中的哪一个字又最能体现这一原因?
明确:(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 (2)道。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庖丁明明是技艺高超,他的回答为什么是将‘道’放在比技更高的层面呢?同学们先猜一猜这里的‘道’可能代表着什么?
(听取完学生的回答后)同学们先记住自己的答案,我们待会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
(设计意图:培养寻找文段中心主旨语句和提炼重点字词的能力,找到文章再现象背后蕴含的本质信息。)
问题探究二: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并发言。
师:请同学们3到5人为一小组,在10分钟讨论时间内,在文段当中找一找庖丁在不同的时间,在解牛上有什么不同?根据这些不同,可以在文段当中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讨论结束后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与他人合作、分工探究与解构文本的能力,并找到正确的信息。)
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小组内部代表进行记录与回答抽问。
第一阶段:“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第二阶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第三阶段:“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师:继续刚才的讨论,预设3分钟,根据文段中的字词,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解牛的三个阶段。
明确:无非牛也—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设计意图:学会用中心字词总结文段中句子主旨。使三个阶段更加明确具体。
师:接着上一个问题,同学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个阶段?请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两分钟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朗读这一个阶段,同时推荐一位同学结合课下注释,简单地翻译说明。并着重解读庖丁为什么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呢?
明确:第三个阶段:对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筋骨相连的间隙、骨节之间的窍穴皆了如指掌。
因为庖丁在年复一年的解牛中,不断地进行改进自己的技艺,使他自己能够在不断的解牛中发现可以付诸于实践的新方法。他对于牛身体结构的了解程度之深,从侧面上也反映了他对于平时这些事物的观察和一直以来的反思,他能做到“游刃有余”,也是不断反思的结果。
师:我们了解了庖丁解牛有三个不同的阶段,我们也知道了他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不断的反思在解牛的技艺上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那么对于“道”的具体内涵,我们还需要进步深入文章。
(设计意图:学会用自己语言复述总结文段中的句子,加深对于文章重点部分的理解。)
2.解牛的三种境界
师:文中的庖丁在解牛技术的游刃有余,还体现在哪里?
预设:还体现在庖丁与两种不同厨师使用刀的对比上。族庖,也就是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良庖也就是,稍微好点的厨师,刀也要一年一换。但是,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刀还同新的一样。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认识刀对比的修辞效果,能够更好的突出想表达的事物,经过和其他厨师的比较,知道解牛之道在实际宰牛的过程中起到的效果。)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有这三种厨师,那么从文中可以找到这三位厨师在用刀的过程中有什么区别吗?
明确:他们宰牛的方法不一样。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庖丁: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族庖,蛮横专干,只知道砍,磨损得最快;良庖知道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选择用刀去切割牛筋络,但也会磨损。只有庖丁经过了三个阶段,真正做到了“游刃有余”,才不会磨损刀。
(设计意图:回顾前文的语句,避免由于文章太长而产生的脱节感,更清楚文章的结构层次。另外,通过技艺的对比,让学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解牛之道。)
师:族庖蛮干,是以为无知,为什么良庖知道了牛的构造,还是比不上庖丁,会让刀磨损。那么大家觉得,什么才是庖丁所说的真正的解牛之道?并尝试在原文中找到,庖丁在宰牛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明确:不仅要懂的牛的内部构造,也就是规律;还要学会尊重规律,谨慎小心。
良庖虽然懂得避开牛身上坚硬的骨头,用锋利的刀刃去切割牛肉,但是他没有做到像庖丁那样的谨慎小心。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只有真正懂得规律,并且真正学会谨慎小心地对待规律,才明白什么是道。
族厨————月更刀————不懂规律
良厨————岁更刀————略知规律
庖丁————十九年如新——尊重和运用规律
(设计意图:引出解牛之道的内涵,让学生明白,贯穿文章的道就是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并教会学生知道和运用规律的道理,而后引出下文的养生之道。)
师:牛的内部构造是一种规律,也就是道,文惠君的养生之道与庖丁的解牛之道有怎样的关联
探究养生之道
师:在庖丁讲完自己的解牛之道后,文惠君却说了一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解牛与养生,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概念,庄子为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这里老师先介绍一下本篇课文的原文,即《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是《养生主》的开头,主要讲了要遵守自然的中正之路并且将其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才能保全自身和天性,终享天年。这也体现了《养生主》的核心观念,即要遵守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养生,庄子的养生指的是养护身体,《庖丁解牛》这一部分的内容自然也是为了这个主题服务的。
提问:有了养生的基础概念后,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有什么共通点呢?(提示:将“刀”比作人的生命,“牛”比作纷繁社会)
明确:庖丁解牛之时,顺乎牛的身体结构之自然规律,刀才保养得十九年如新。人在社会之中,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活得长久,不易夭折。
庖丁解牛之时,面对盘根错节之处,谨慎小心,怵然为戒,避免因过失损伤刀。人在社会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保持审慎,不得意忘形,才能游刃有余。
所以解牛之道暗喻的是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之道。
总结:所以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审慎为戒,这样才能保证人可以活得更加顺畅。
(设计意图:将解牛之道引申到养生之道上,并且适当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四、赏析文字,品说理艺术
师:经过了以上内容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庖丁解牛》这篇课文有了一定的感触体会。《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庄子》作为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其行文可以说非常有特色。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你们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说理艺术呢(提示:可以从结构方面,联系之前所讲的文章体系脉络;还可以从语言方面,回想学过的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例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等)
预设一:对比说理。把良庖、族庖和庖丁进行对比。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十九年不曾更换刀具。说明庖丁技艺高超。
追问:除了把良庖、族庖和庖丁对比,还有哪处对比呢
明确一:在时间跨度上,对比庖丁“始解牛之时”“三年之后”和“方今之时”眼中所见的牛,从“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也”再到最后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随心所欲,游刃有余。表现庖丁技艺随着时间不断精进。这是对庖丁自身在不同时段技艺的对比。同时,对比良庖、族庖和庖丁,说明一个好的厨师是不会太过磨损器具的,庖丁的解牛技巧出神入化。
预设二:结构完整、严密。通过庖丁与文惠君的谈话来建构全文。先讲庖丁解牛如同舞蹈一样优美,再讲文惠君的称赞,然后讲庖丁是如何解牛的,最后文惠君总结文章“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明确二:从全文来看,是从庖丁解牛的故事延伸升华到“养生之道”,先“技”后“道”。通过庖丁与文惠君的谈话推进全文。
预设三:比喻说理。将庖丁解牛和“养生之道”相类比。
追问:我们说比喻通常是一物比作另一物,通常分为明喻、暗喻、曲喻等等,还有将一物比作多物,也就是博喻。那么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这是什么呢?
明确:寓言。
明确三:用简简单单的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大道理,给人以启示,这就是寓言。《庖丁解牛》运用寓言的方式进行说理,将抽象的“养生之道”转化为轻松易懂的日常生活小故事,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总结: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寓言说理。
(设计意图:与其教师将说理艺术和盘突出,不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在学生的思考探究中得到问题的答案。)
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思考:宋代欧阳修《卖油翁》的最后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说明庄子笔下的庖丁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么通过这两篇文言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请结合课文内容、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一谈。
明确:
可以从学习之道、生活之道、为人之道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①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
② 注重实践,勤于联系,甘耐寂寞。
③ 谨慎小心,善于总结经验。
④ 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社会才能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卖油翁》是初中教材上的课文,但最后一句却在教材上被删除了,正与《庖丁解牛》关联起来。通过对比阅读,形成横向思维,跳出单篇课文与教材,注重文本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利于学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收获,半开放性题目,拓宽学生思维,锻炼表达能力。本文是哲理散文,学生还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学习、生活、为人处世三个方面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层面,有比较强的体验感。)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养生之道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社会的肌理、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虽然庄子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距今已经较远,但庄子的思想魅力依然影响着我们,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高科技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庄子来引导我们的人生,顺应自然之理、养生之道,悠游从容,从而让生命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之上、宇宙之中。
2、布置作业:
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消极避世的,是在主张自保,逃避责任,没有多少学习借鉴的价值。结合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对此言论谈谈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设计意图:总结本文,最终将深刻的哲理用一段话再次呈现出来,利于学生理解与消化。结束语主张学生学习庄子的思想,庄子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把文本与现实、过去与当下结合起来。课后作业从文本出发,结合高中生学习要求,写作议论文。)
【板书设计】
庖丁解牛
厨师 人名
道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