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8 01:1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巩固西北边疆

内容结构
雅克萨之战

清朝的疆域

学习目标
1.了解清初设置台湾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册封达赖、班禅和设驻藏大臣、签订《尼布楚条约》等清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措施,认识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特点。( 历史解释)
2. 通过展示历史文献材料、视频资料等,学习运用相关材料解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 识读“清朝疆域图”,按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时空观念)
4. 感受祖先开拓边疆地区艰难历程,认识到今天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局面来之不易,树立守土有责的观念。(家国情怀)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实现统一
(1)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
依据地图,指出李自成战败后还有清朝还消除了哪些阻碍清对全国统治的势力?
(2)消灭各地反清的力量。
时空观念
2.巩固统治
(1)政治上
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如何统治统一的政权?
唯物史观
(2)思想上
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一六四五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头衔,多尔衮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
——[日稻叶君山《清朝全史》
“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几余暇,游心文翰,思得博学之士,用资典学……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
——《清圣祖实录》卷七一
为什么清朝统治者尊重孔子?
史料实证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郑成功
郑成功 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历史解释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琉球
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1.背景:
(1)明朝末期国势衰败,荷兰趁机侵占台湾并实行殖民统治。
读图:说说史上历代对台湾的管理。

唯物史观
1658年,郑成功大举进攻南京遭到失败之后,退回金门、厦门海域时,他仍然拥有一支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水上舰只损失并不多。凭借海上优势,他击败了达素带领来攻的清军。但是,就全国而言,明、清双方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形势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西南永历朝廷一蹶不振,郑军有效控制的沿海岛屿无法支持一支庞大军队的后勤供应。为了继续同清廷抗衡,郑成功很自然地把注意的焦点转向了台湾。
——顾城《南明史》
(2)清初,郑成功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决心收复台湾。
贵国指哪国?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
史料实证
(2)过程
读图,简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
①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
②把敌人包围在赤嵌楼和台湾城两个孤立的据点中。
③迫使赤嵌楼的荷军投降后对台湾城长期围困并多次打败荷兰海上援军。
赤嵌楼高山族人夹道迎接郑成功
时空观念
③1662年2月,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
大意:披荆斩棘去开辟宝岛,驱逐荷兰侵略者;艰苦奋战了十多年,才收复了祖宗基业。我们有很多将士,就像一家人一样亲爱团结;任何艰难跋涉,都不能使我们忍心离别。
史料实证
你是如何看待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史事的
(1)郑成功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保卫中华民族的利益作出了辉煌贡献。他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又是民族团结和开发宝岛台湾的先驱。
(2)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福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鼓浪屿远眺台湾岛的郑成功像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帝亲书挽联
家国情怀
三、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治理台湾。清王朝在稳定了对内地的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统一。
1.背景:
且郑成功其子有十,迟之数年,长成群强,假有一二机觉才能,收拾党类,结连外国,联络土番耕民,羽翼复张,终为后患。
……
去岁朝廷遣官前往招抚,未见实意归诚......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岂容顽抗而止 。
——清水师提督施琅尽陈所见疏(1668年)
大意:朝廷招抚盘踞台湾的郑氏没有效果,建议朝廷出兵剿逆,不能容许其顽抗下去。
东宁(台湾)偏隅,远在海外,与中国版图渺不相涉。
——郑经《复靖南王耿继茂招降书)
郑经的说法蕴合着怎样的政治意图 你如何看待他的观点?
史料实证
2.概况
赐施琅诗
清 清圣祖玄烨
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
降帆来蜃市,露布彻龙楼。
上将能宣力,奇功本伐谋。
伏波名共美,南纪尽安流。
(备注:1683年中秋康熙帝赐诗施琅)
清军进攻台湾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台湾府设置的意义: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清政府付诸了哪些行动?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年代尺。
1683年
1684年
1885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唯物史观
读图:把史实补充完整,并根据史实写出结论。
史实汇集
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琉球
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正式建立台湾省。
家国情怀
清朝的疆域1820年
西藏
清朝如何管辖西藏?
四、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盖昔之卫藏只滇蜀之藩篱,今则西南攘印缅,西北御俄罗斯,正北又为新疆之后障,坤维大局,斯其咽喉,未雨之谋,履霜之戒,其可忽耶?”
——(清)黄沛翘《西藏图考》
清人对西藏的认识是怎样的?
时空观念
1.清王朝加强对西藏有效管辖的措施。
顺治帝会晤五世达赖图
(1)顺治帝接见并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五世达赖银象
清帝赐达赖金印
顺治帝
五世达赖
历史解释
康熙像
(2)康熙帝册封另一位首领为 “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形成制度: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公元十五世纪格鲁派形成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成为藏族社会中实力最强的教派。
历史解释
(3)1727年,(雍正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雍正像
(4)1751年,(乾隆帝)在西藏设置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噶厦 发布命令的机关,即原西藏地方政府。清乾隆十六年(1751),清政府废原封郡王,命由噶伦四人(三俗一僧)主持噶厦,秉承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意志,共同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成为定制。1959年西藏叛乱事件发生后解散。
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名为“冲赛康扎康”,是三层藏式楼房院落,位于古城拉萨八廓街北街,地处拉萨老城区中心地段,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由于驻藏大臣可以从大院南楼的窗户近距离欣赏八廓街的繁华景象,因此这里被称为“冲赛康”,意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
噶伦四人
历史解释
(5)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乾隆帝)
①时间:
②主要内容:
③作用:
1793年
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有效的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延批准。
金奔巴瓶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金瓶掣签
唯物史观
(5) (乾隆帝)为班禅修建了须弥福寿庙。
须弥福寿庙
又称班禅行宫,乾隆皇帝70岁生日时,后藏政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六世,长途跋涉到承德贺寿,乾隆命人仿班禅驻地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为班禅建一行宫。这座庙自山脚顺山势向上延伸,气势雄伟。主体为3层高的大红台,中央是一座重檐大殿,名妙高庄严殿,俗称金瓦殿,是庙中最大的殿,殿顶用鎏金铜瓦铺盖,四脊上有8条金龙。大红台东南有东红台,西有吉祥法喜殿,为班禅寝殿,重檐歇山顶鎏金瓦顶。殿北有金贺堂和万法宗源殿,是班禅弟子的住处。再北有八角七层琉璃万寿塔,塔周有围廊,底层正南辟门,余各面皆有浮雕菩萨像,二层有八角平座及石栏杆。塔周有九间楼、罡子殿、单塔白台等建筑。这座庙可算是藏汉建筑艺术结合的一个典范。
这是一幢什么样的建筑?
历史解释
史实汇集
根据所学史实,制作完成年代尺,并就年代尺归纳出历史结论。
唐朝
元朝
清朝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人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 。
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
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措施,实现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史实
时期
结论: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家国情怀
清代,把我国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的维吾尔等族人民称为“回部”。
2.平定叛乱:
五、巩固西北边疆
1.居民:
(1)叛乱: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 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
平叛: 皇帝三次亲征,多次打败噶尔丹,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读图,结合课文史实,归纳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疆做了哪些努力?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噶尔丹
康熙
历史解释
清朝时西北边疆遇到了什么危机?
(2)叛乱:回部贵族 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残暴搜刮各族人民。 皇帝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大、小和卓
乾隆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3.管理
新疆伊犁将军府
(1)清朝设置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 回归祖国。
伊犁将军
哨所
土尔扈特
历史解释
六、雅克萨之战
1.背景:
不断扩大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入。
观看视频,结合下图和课文史实,归纳清政府为巩固东北边疆做了什么努力?
沙俄
2.时间:
1685年和1686年
3.地点:
雅克萨
4.结果:
双方签订 。规定 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尼布楚条约》
黑龙江
库页岛
时空观念
七、清朝的疆域
清朝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西跨葱岭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岛等
东临
太平洋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北接
西北利亚
南至南海诸岛
清朝
据图“米”字的六个顶端,指出清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时空观念
清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东北: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廷设立台湾府
西北: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西南: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
清朝的疆域
课堂小结
1.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率兵进军台湾时,正告荷兰殖民者,台湾和澎湖列岛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这些地区应由中国政府管辖。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康熙帝统一台湾
C.清朝设置台湾府 D.清朝建立台湾省
A
核心素养提升
2.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组图片。根据这组图片判断该学习主题为( )
A.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B.明清的“改土归流”
C.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D.历代印刷术的演变
C
核心素养提升
3.1686 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D
4.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C
核心素养提升
5.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可以从文物和遗存中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下列文物和遗存,可以反映的主题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核心素养提升
6.其中学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下表基历史老师为学生准备的专题复习资料,该专题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列强侵路与人民反抗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核心素养提升
7.某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伊犁将军”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主要研究的地区应是( )
A.内蒙古 B.西藏 C.广西 D. 新疆
D
核心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