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十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下)
(一)1919-1926年:民族资本发展受阻
1、背景:
(1)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4)军阀之间战争不断,政局动荡
知识点二:民族资本曲折发展(1919-1949)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受到沉重打击,其他行业艰难发展。
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挫。
4.认识: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正常发展。
(二)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1927-1936年)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背景:
(1)政治环境: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2)政策环境: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 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3)社会环境:人民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等反帝爱国斗争推动
『概念阐释』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提出,主要内容共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这一运动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和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的极不平衡的产业布局都起了积极作用;这场经济建设运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表现:
(1)整顿税务,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2)控制金融,形成金融垄断网
(3)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改革币制,推行法币(法定货币)
3.影响:
(1)1927年,官僚资本兴起
(2)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3)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概念阐释』币制改革(法币政策):
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为了应对危机,大量购买白银,这就使白银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中国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为﹕发行钞票为法币;……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持有银本位币或其它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兑换法币。这次改革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也导致官僚资本壮大,并巧取豪夺,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期滥发纸 币,导致 了物价上涨和货膨胀,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
例:某学者认为: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实施后,“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过了进口。国外对于中国出口货物的需求,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到1937年上半年,进口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40%”。由此可见,法币政策的实施
A.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代
B.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D.调整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答案】A
例: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答案】C
(三)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
1.原因:
(1)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破坏和军事占领
(2)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官僚资本的侵蚀
2.表现:
(1)沦陷区:
①日本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掠夺工矿业,吞并中国民族企业;
②控制和垄断金融和内外贸易;
③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
④掠夺劳动力。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
(2)国统区:
①国民政府确立战时经济体制,实行统制经济
②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
③民族工业内迁
3.影响:
(1)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2)工业内迁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3)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4)对抗战的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概念阐释』统制经济:
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制定和推行了统制经济政策。其内容包括:大量借债和发行公债;垄断金融;实行专卖;统购统销;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1.原因:我国兵器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相继沦陷。
2.目的:为了保存国防实力,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3.过程:由东部大多迁往武汉;武汉会战前,再大多迁往西南、西北地区。
4.意义:对于保存民族工业,改变大后方的工业结构和布局,发展大后方的经济,援抗战的军需民用,稳定中华民族抗战决心,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
5.与之相伴的还有高校内迁(如:西南联大)。高校内迁不仅保存了中国高校教育资源,同时对于改变地区文化教育的不均衡状况及推动西南、西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内迁的学校对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深化认识:抗战期间企业的內迁
例:20世纪40年代四川、云南、湖南等省地租额迅速上升,其中四川一个县27户佃农的平均上缴租率1941年为53%,1943年为73%,1944年为79%。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日军对沦陷区大肆搜刮掠夺
B.人口和军事、政治重心西迁
C.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
D.国民党对中共进行经济封锁
【答案】B
例: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A
(四)民族工业的陷入绝境(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1.原因:
(1)国共内战,缺乏稳定的环境
(2)国民党滥发纸币(金圆券),严重的通货膨胀
(3)官僚资本的压迫;
(4)繁重的捐税负担;
(5)美国的经济侵略(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体特征
(1)垄断性: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垄 断金融、工矿企业。
(2)买办性: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豢养并为之服务的代理人。
(3)封建性: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反动性:是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也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例:如图为1948年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该漫画反映的现象
A.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
B.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C.源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D.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答案】B
例:1948年,全国多数城市流通着美元、英镑、法郎、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各样的外币,除苏联及东北亚国家外,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场。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列强加紧了对华侵略
B.西方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C.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
D.国民政府开始融入世界体系
【答案】C
2.表现: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例:据学者记载:1946年国民政府之国营中纺公司每天生产20支纱700包,这个产量只抵全部纺锤生产量的18%,且产品质量极劣。该公司有条件纺40支纱,却只生产20支纱和16支纱,而政府补助从未间断。这从侧面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
A.意图推动官办企业进行技术革新
B.吏治腐败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C.强化官僚资本挤压民族工业空间
D.迫于美国压力限制民族工业
【答案】C
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
(2)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均告失败
(3)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例: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C
(三)萌芽:中共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1921--1927)
1.思考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哪里?
2.主要著作:
(1)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主要思想:
(1)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2)强调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4.意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大约占百分之八十,是现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民的内部是在激烈地分化的过程中。第一是富农……第二是中农……第三是贫农……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四)形成:井冈山时期(1927——1935)
1.思考问题:在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农民作为同盟军的情况下,中国革命具体走什么道路?
2.主要著作: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井冈山的斗争》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 “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3.主要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意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中国为什么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必要条件)
④共产党组织有力和政策正确(重要条件)
中国的特殊国情!
例: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答案】D
例:1929年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提出要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力量的估量,指出要以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来决定党的策略方针,强调“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上述决议
A.推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C.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D.使全党从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
【答案】B
(五)成熟阶段:延安时期(1937——1945)
1.思考问题:在确定了领导力量和同盟军,明确了革命道路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目标和前途是什么?
2.主要著作:
(1)1938年《论持久战》(为全民族抗战指明了方向)
(2)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1939《〈共产党人〉发刊词》
(4)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5)1945年《论联合政府》(抗战胜利后的政治前途)
3.主要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4.意义:
(1)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2)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基本内容有:
(1)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
深化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同样,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条件也不具备,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即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
①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有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
②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以此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龙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③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深化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以完整阐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首要和核心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了正确回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说明中国已经形成了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与基本政策。
延安时期的实践已经验证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例: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答案】C
例: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答案】B
例: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写道:“本党愿与各党各派以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1/3,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2/3为党外人士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边区
A.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
例: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扶持鼓励发展工业的政策。在中央苏区创办国营工业和合作社工业的基础上,于1932年颁布《关于工商业投资暂行条例的决议》,规定"允许私人资本自由投资经营工商业"。这些举措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胜利
B.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要求
C.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D.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答案】C
(六):新发展: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
(1946-1976)
1.思考问题:总结已经成熟的毛泽东思想,面对新中国成立的新局面,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
2.主要著作:
(1)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
①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
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
(2)新中国成立后:
①《论十大关系》: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论十大关系》主要目的在于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总结我国的经验,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重工业是建设的重点;要好好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国防不可不有,加强国防的实现首先要加强经济建设;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提出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认为几个党比一个党好,今后也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肯定了镇压反革命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镇反的要求;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指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是对的,并要求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辞典》
3.主要思想: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
4.意义: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高度。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但是,由于在三大改造中的某些过急过快的错误,加上领导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以及国际上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的影响,导致了某些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和激化。
——曹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例: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 )
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
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
【答案】A
例: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D
(七)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
例: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报告时说:“(此次会议)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这次会议
A.肃清了“左”倾思想的余毒B.调整了武装割据的思想
C.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任务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答案】D
(八)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
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四个阶段:萌芽、形成、成熟、发展
三个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大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三项实践: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阶段特征
1919-1949是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胜利的时期。
1、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和走向胜利。反帝反封建潮流进入新高潮,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先后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推翻。新式知识群体推动民族意识新高潮,近代化进一步深化。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
3、思想上:西方思想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新的思想潮流,并不断结合国情,“实业救国”思潮达到新高潮;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电影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