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7 18:5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




活动一: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你见过这些小动物吗?你能辨认它吗?
蚯蚓
鼠妇
蝼蛄
蜗牛
蜣螂
蚂蚁
蜈蚣
蜘蛛
蠼螋
马陆
调查记录表、笔、镊子、放大镜、白瓷盘、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小塑料袋等
实验材料和用具
班 级 组 员 记 录 员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环境特点
动物名称 数量 形态特点 步骤一:在所选择的调查地点用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里,带回实验室。
步骤二:在生物实验室里,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动物,放入小瓶内,并加以辨认。
步骤三:参考下面的检索分类图表,设法认识从土壤中捕捉到的小动物,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分类,认真填写调查记录表。
蚂蚁
瓢虫
昆虫类(3对足)
有足
蜣螂,
俗名屎壳螂
螳螂
蟋蟀,俗称“蛐蛐”又叫“促织”
蝼蛄
lóu gū
俗称土狗子。身体细长,翅膀短小,前足粗短扁平像铲子,善于掘土筑洞。吃麦、粟、棉花、蔬菜和烟草的根、茎以及幼苗,是农业的主要虫害之一。
有足
昆虫类(3对足)
蠼螋
(qú sōu)
蠼螋,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为一种杂食性昆虫。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有足
昆虫类(3对足)
有足
昆虫类(3对足)
轻音乐演奏家—螽
[zhōng] 斯
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亦有少数种类栖息于穴内、树洞及石下等环境中。
蜘蛛有的有毒,都是食肉动物,它们吞食了80%的昆虫,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数量。
有足
蜘蛛类(4对足)
蝎子,昼伏夜出,冷血动物,
是肉食性动物,生命力非常
顽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强
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团子虫”,常能卷曲成团,是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鼠妇
有足
甲壳类(7对足)
蜈蚣
马陆
有足
多足类(15对足以上)
蚰蜒(yóu yán)
无足
线虫动物类
线虫
环节动物类
蚯蚓
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被它继续耕耘。
——达尔文
活动二: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地面上的碎叶等作为食物。
活动二: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自主学习(3 min)
认真阅读课本P94—95页“方法”及P105页信息库相关内容,了解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自学提示:
1.蚯蚓的外形;
2.蚯蚓的触感;
3.蚯蚓的运动;
4.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蚯蚓:
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地面上的碎叶等作为食物。
3-4条大小相似的活蚯蚓、放大镜、光滑玻璃板、毛糙玻璃板、纸板、玻璃棒、解剖盘等
实验材料和用具
1.观察蚯蚓的外形
体节
环带
体形
后端
前端

后端
前端
环带
体节
肛门
①体形: 。
②体色: 。
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构成,其中较宽的一处叫做 。属于 动物。
④区分前后端:前端靠近 ,有 和 ,后端有 。
长圆柱形
暗红或灰黑色(与土壤颜色接近,是保护色)
环状体节
环带
环节
环带


肛门
(生殖带)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一条蚯蚓是不能繁殖的,但蚯蚓再生能力极强,你可以将一条蚯蚓从中间一切两半,这样一条很快就能长成两条。蚯蚓以泥土中的腐殖质为食,例如枯枝败叶之类的。
2.观察蚯蚓的体表(触感)
蚯蚓的横切面示意图
刚毛
湿润、黏滑
①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有__ 、 __的感觉,体表能够分泌 。
蚯蚓湿润、黏滑的体表有什么作用?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呼吸作用);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的摩擦。
湿润 黏滑
黏液
②用手指在蚯蚓的腹面来回抚摸,有 感觉,为什么?
粗糙
一条蚯蚓一般有100多个体节。蚯蚓除了前端和后端的几个体节以外,其他各个体节都生有刚毛。
刚毛
蚯蚓横切面
思考蚯蚓有“脚”吗?蚯蚓是如何运动的?
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3.蚯蚓的运动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蚯蚓在粗糙表面上运动快,因为在粗糙的表面上运动时,刚毛产生的摩擦力大。
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
(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
3.蚯蚓的运动
潮湿纸板
干燥纸板
蚯蚓向潮湿处移动,因为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蚯蚓体表
保持湿润进行呼吸。
4.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刺激中间
刺激前端、后端
用玻璃棒分别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看一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
蚯蚓对触碰刺激有反应,并且反应灵敏,身体各部分对刺激的反应程度不同,前端的触觉最灵敏。
4.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索。腹神经索上有许多神经节,集中了许多神经,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准确。


腹神经索

4.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把蚯蚓放在阴暗的纸盒里,用聚光小电筒照射蚯蚓的不同部位,看一看,它有什么反应?
逃避反应,前端对光刺激的反应最灵敏。
蚯蚓没有眼睛,身体表面有大量感光细胞, 尤其前端特别多。
说明:
蚯蚓没有耳朵,但其体壁上有许多感觉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震动它都能感觉到。
4.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讨论1: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上地面?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蚯蚓没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讨论2: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天土壤深层的温度、 湿度较大且敌害较少,适合它生存。
蚯蚓浑身是宝,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它的作用有:
1. 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2. 处理生活垃圾;
3. 作饲料;
4. 作中药、“地龙”;
5. 作保健食品,药膳;
6. 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工产品如
化妆品、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1.体形:
体形:细长圆柱形,减小钻土时的阻力。
身体分节(100多个)可以灵活、自如的运动。
用湿润的体表呼吸;
体表的黏液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的摩擦。
依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较发达(前端有脑),能对刺激作出灵敏、准确的反应。(没有眼,体表有大量感光细胞,前端特别多)
2.呼吸:
3.运动:
4.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