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金色的鱼钩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金色的鱼钩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7 08: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5. 金色的鱼钩
单元目标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语文要素
在长征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快速默读课文,借助六要素概括法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1935年秋,长征途中经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党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原时,自己却壮烈牺牲了。
概括篇幅较长的文章:
先找出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用要素串联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品:读-说感受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运用了外貌描写,从“背有点儿驼”和“脸上布满了皱纹”,看到了老班长饱经风霜的样子。
2品:读-说感受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从“喜出望外”这个神态描写中感受到老班长见到鱼时的激动。
从“跑”、“取”、“烧”、“弯”这几个动作描写感受到老班长的迫切,体现老班长尽职尽责。
3品:读-说感受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感受到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品:品味“金色”,读透主题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于是,“擦干了眼泪……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他”。
思考:这明明只是一个用缝衣针弯成的鱼钩,作者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他的精神在一代代人的生活中熠熠生辉!照耀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默读第6到第9自然段,用 画出对话内容的句子。
他摸了摸嘴(动作)、好像回味似的(神态)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动作、神态)提示语+对话内容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对话内容+提示语
提示语是指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神态、心理等细节。提示语是人物对话中的点睛之笔,有了提示语,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生动。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合理分解动作,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从这些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圈出老班长动作描写的词语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皱紧眉头(表情神态)+哽咽(动作)
作用:提升人物形象
小结:
(动作、神态、心理)提示语+对话内容
对话内容+提示语
表情神态+动作
用以上所学的方法写你身边的敬佩的一个人,取一个典型事例,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放映人物品质。
在长征路上,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张思德“尝百草”,让我们也去读一读他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去,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
小结:
尽管长征已经过去八十几年了,长征亲历者正带着他们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离去,但他们所创造出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信念。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长征故事,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