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7 01:07:16

文档简介

景胜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4 月)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50 分)
能源足迹是将能源消耗折算成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能源足迹产值(VEF)反映单位能源足迹产生的经济效益;
能源足迹强度(EFI)反映万元 GDP 生产需要占用的能源足迹。下图是中国 1978~2013 年人均 GDP、VEF 和 EFI 变化
2
图(ghm 为面积单位)。读图,完成 1~2题。
1.EFI 的变化趋势反映我国能源( )
A.消耗总量不断减少 B.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进口数量逐年降低
2.VEF 和 EFI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升级 ②人口数量多 ③人均 GDP 增长 ④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2/3 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
境难民”在 1998 年达到 2 500 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 2025 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
民多达 1 亿人。据此完成第 3~4 题。
3.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 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
C.气候变化 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4.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
A.减少浪费和污染 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 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龙感湖与鄱阳湖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龙感湖湖区有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
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回答 5~7 题。
5.该地区有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所以最适宜( )
A.利用调节服务大力发展旅游 B.利用支撑服务维持环境稳定
C.利用文化服务调节生存环境 D.利用供给服务获取生物资源
6.材料显示龙感湖地区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 )
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1
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
7.龙感湖地区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主要原因有 (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乐清湾北端的江厦潮汐发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双向潮汐发电站,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某
学校地理社团前去研学之后,画出了该发电站的平面图(图 1)和水库水位变化图(图 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 1 所示的水流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海水密度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天体引力
9.图 2 所示时段,发电效果较好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据报道,美国准备花 5年时间,耗资 1.25 亿美元修建南极“高速公路”。这条特殊的“高速公路”起点站是麦
克默多,横跨罗斯冰架,越过南极山脉,到达南极点,全程 1 600 千米。读图,完成 3~4 题。
10.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
A.60°S B.76°S C.83°S D.85°S
11.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南极点驱车前往麦克默多,前进方向是( )
A.先向北,再向西南 B.先向北,再向西北 C.先向东南,再向南 D.一直向正北
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
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
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
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读图,完成 12~13 题。
2
12.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B.生态环境较好 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 D.物种丰富
13.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差 B.缺乏优势物种 C.受干扰程度低 D.植被稀疏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图为陕西省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据此
完成第 14~16 题。
14.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是( )
A.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 B.不可回收垃圾比重高 C.有机垃圾所占比例大 D.成分季节变化不明显
1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直接得益于( )
A.农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B.政府政策支持 C.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提高 D.垃圾分类合理化
16.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对环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从根本上少了农村垃圾的产量 B.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资源化
C.提高农户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 D.减少生活垃圾产生的二次污染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 2003 年 1204.2 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 2012 年 2735.2 百万吨油当量;
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图中外圆为 2012 年、内圆表示 2003 年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关于能源消费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 B.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
C.水电消费比重下降 D.核电和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最慢
18.下列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
①减少灰霾天气②减少紫外线辐射③加剧全球温室效应④加剧能源供应紧缺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中的两个湖泊原来是相连的内流湖,后受地质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被一条狭长的小丘分开。两湖存在
3
水位差且有地下水道相通,玛旁雍错湖是淡水湖,被藏民称为“神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中转地。而拉昂错
湖是咸水湖,被称为“鬼湖”。据此完成 19~20 题。
19.与玛旁雍错湖相比,拉昂错湖被称为“鬼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夏季湖面风浪大 ②环湖岸杂草丛生 ③浮力小容易下沉 ④环湖岸人畜少见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众多迁徙鸟类选择玛旁雍错湖“落脚”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适宜 B.风平浪静 C.食物丰富 D.天敌较少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突出粮食优势产区,
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基本原则。2022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完成对湖北省所有县区土地
利用状况的综合调查,对粮食安全保障功能进行了等级划分(下图)。据此完成 21~22题。
21.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 ( )
A.气候资源 B.耕地条件 C.灌溉水源 D.人口密度
22.鄂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粮食保障功能较二十年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 ( )
A.长江黄金水道地位下降 B.农业受灾面积增多 C.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高 D.农业科技水平落后
下图示意连接哥本哈根和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铁路与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的设计避免干扰
飞向哥本哈根国际机场的飞机航线,并为国际航运留出通行水道。据此回答 23~25题。
23.下列叙述不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
A.该跨海工程采用了公路和铁路合用的设计 B.东侧的海底隧道比西侧的跨海大桥短
C.该工程由海底隧道、人工岛和跨海大桥组成 D.该工程连接重要海港丹麦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马尔默
24.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
4
A.降低建设成本 B.利于海空交通 C.避免破坏景观 D.保护海洋生物
25.萨尔特岛是丹麦的自然保护区,植被以草为主,野生鸟类在岛上筑巢。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该岛,而是新建人工岛,
有利于 ( )
A.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 D.提高通行速度
二、材料分析题(50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冬季风强劲,属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塞罕坝曾开围放垦,原始森林几乎绝迹。20 世纪 60 年代初,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为了抵御风沙南侵,1962 年
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塞罕坝比同纬度的大部分地区更不适宜林木生长,树木生长缓慢。近几十年来,塞罕坝人在
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同时也发展了经济,诠释了“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区域。
(1)说明塞罕坝原始森林被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6 分)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塞罕坝林场树木生长缓慢的原因。(4分)
(3)简述塞罕坝生态环境恢复对当地产生的有利影响。(6 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根据碳排放总
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的三个倒 U形曲线规律,即碳排放强度的倒 U 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 U 形曲线高峰及碳排
放总量的倒 U 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
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量峰值之后阶段。
(1)描述 S1(S1 阶段)阶段碳排放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 分)
(2)指出 S3阶段(S3 阶段)碳排放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4 分)
5
(3)分析人类在 S4阶段(S4 阶段)以后为实现碳排放总量下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 分)
28.(18 分)近年来,我国强调粮食安全,2020 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0 年全国及部分省区粮食产量表
全境面积(平方千 播种面积(千公
米) 顷)
全国总计 960 万 116768
辽宁 14.59 万 3527
吉林 18.74 万 5682
黑龙江 47.3 万 14438
贵州 17.6 万 2754
云南 38.33 万 4167
材料二:
(1)判断东北三省所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列举两种主要的农作物。(共 3 分)
(2)由材料一可知,云南、贵州的播种面积较东北三省小,分析其主要的自然原因。(共 5 分)
(3)云南省近几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根据材料二,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共 5 分)
(4)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牢抓粮食安全。列举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共 5 分)
6高二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BBDAB DCDCB BACCB DBCDC BCBBA
二、材料分析题
26.(16 分)(1)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劲;塞罕坝原始森林被破坏后,北京失去绿
色屏障,土地沙化,为沙尘天气提供了沙源,加上冬季风长驱直入,导致风沙南侵;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利于风沙南侵;北京距离浑善达克沙地近。(6分)
(2)地势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生长期较短;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降水
较少;冬季风强劲,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3)塞罕坝生态环境的恢复,能促进当地林业的发展;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局地小气候;
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6分)
27、(16 分)(1)特点:碳排放强度高;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低。原因:工业革命初
期科学技术水平低,碳排放强度高;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规模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
低。(共 6 分)
(2)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气候不稳定性增加。(共 4 分)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加强国际合作,
制定全球性碳排放政策进行约束和制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如低碳出行等。(共 6 分)
28.(18 分)(1)旱作农业。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花生、甜菜等。(共 3 分)
(2)地形地貌:云贵高原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东北三省主要位于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大。
土壤:云贵高原所处的喀斯特地貌土层薄、肥力低;东北三省多黑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
业耕作。(共 5 分)
(3) 退耕还林等生态退耕;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居住等建设用地增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农业结构调整,如城市周边由粮食种植转变为乳畜
业;土壤污染等使耕地减少显著。(共 5 分)
(4)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提高节约
意识;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强化保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共
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