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本节要点一、细胞的寿命
二、细胞的衰老
三、细胞的凋亡一、细胞的寿命人的外皮细胞每过约27天就会脱掉并重新长成,一生中约换肤1000次;
人的肠道上皮细胞,每24~48h更新一次;
人血红细胞寿命为100~120天。 细胞在不断的更新,但分裂次数有限。二、细胞的衰老 衰老(aging)又称老化,通常指生物发育成熟后,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机能减退,内环境稳定性下降,结构中心组分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现象。
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衰老过程发生在生物界的整体水平、种群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不同的层次。 (一)人体细胞的动态分类人体的自然寿命约120岁,而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寿命有显著差异,根据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化程度,生存时间,可将人体的组织细胞分为4类 :更新组织、稳定组织细胞、恒久组织细胞和可耗尽组织细胞。1、更新组织执行某种功能的特化细胞,经过一定时间后衰老死亡,由新细胞分化成熟补充,如上皮细胞、血细胞。
构成更新组织的细胞可分为3类:a 干细胞,能进行增殖又能进入分化过程;b 过渡细胞,来自干细胞,是能伴随细胞分裂趋向成熟的中间细胞;c 成熟细胞,不再分裂,经过一段时间后衰老和死亡。 2、稳定组织细胞分化程度较高的组织细胞,功能专一,正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衰老现象,细胞分裂少见,但在某些细胞受到破坏丧失时,其余细胞也能进行分裂,以补充失去的细胞。
如肝、肾细胞。 3、恒久组织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个体一生中没有细胞更替,破坏或丧失后不能由这类细胞分裂来补充。
如神经细胞,骨骼细胞和心肌细胞。 4、可耗尽组织细胞在一生中逐渐消耗,而不能得到补充,最后消耗殆尽。
如人类的卵巢实质细胞。(二)细胞衰老的特征(1)形态变化
表现在细胞皱缩,膜通透性、脆性增加,核膜内折,细胞器数量特别是线粒体数量减少,胞内出现脂褐素等异常物质沉积,最终出现细胞凋亡或坏死。总体来说老化细胞的各种结构呈退行性变化。衰老细胞形态变化1. 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
2.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 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
4. 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减慢;
5.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2)分子水平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DNA:复制与转录受阻,端粒DNA、mtDNA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
2. RNA:含量减少。
3.?蛋白质:含成下降,发生修饰、交联。
4. 酶分子:物理与化学特征改变,酶失活。
5. 脂类: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
(三)细胞衰老的机理差错学派 遗传学派代谢废物积累
线粒体DNA突变
自由基学说
程序性衰老
复制性衰老
衰老基因学说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个体的衰老与死亡多细胞生物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个体的衰老与死亡个体衰老的特征衰老的现象与原因分析一个37岁的成人早衰症患者 正常儿童(左)和婴幼儿早衰症患者(右) 三、细胞的凋亡(一)含义
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的一种方式,其生物学意义在于强调细胞的死亡方式是自然的生理学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的生理性细胞自杀行为。(二)细胞凋亡的过程及特征 1、细胞凋亡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
①凋亡的起始。染色质固缩并沿核膜分布,细胞质亦发生皱缩;
②凋亡小体的形成。细胞质膜反折,包围染色质片段和细胞器等,呈芽状突起并逐渐分隔,形成凋亡小体;
③凋亡小体被邻近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残余物质被消化后重新利用。2、细胞凋亡的特征①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②凋亡小体内有结构完整的细胞器;
③质膜始终保持完整,细胞内含物不发生泄漏,因此不引发机体炎症反应;
④线粒体无明显形态变化,溶酶体活性不增加;
⑤内切酶活化,DNA有控降解,凝胶电泳图呈梯状;
⑥凋亡通常是生理性变化,坏死是病理性变化。(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细胞坏死的含义
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如热、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伤害,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
细胞坏死是死亡的另一种方式。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和坏死过程模式图电镜照片左,正常胸腺细胞;右,凋亡胸腺细胞(注意凋亡小体)(四)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个体的正常发育,维持自稳态,耐受免疫的形成,肿瘤监控等。
生理性保护机制,清除多余、受损或危险的细胞。蝌蚪尾的消失胚胎期手的形成(五)细胞凋亡的失调1、凋亡不足
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
2、凋亡过度
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丧失,或引发自身免疫疾病。
如艾滋病:过多的淋巴、非淋巴细胞凋亡导致的免疫缺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