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登高 课时作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主要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
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还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如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明显偏少。2013年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选、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了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更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及著名诗人个人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辑佚的材料更丰富,其中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稍有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两方面阐述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文化价值时,从不同角度展开,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唐宋诗文选本的序、跋文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我们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还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下面题目。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哪些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选择题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诗中的作用是( )
A.以环境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衬托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环境的静寂,表现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烘托听众凄切的情感。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介词,因为
B.忽魂悸以魄动 以:连词,表并列
C.恍惊起而长嗟 而:连词,表顺承
D.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动词,弹奏
7.下列对《登高》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着重从形、声、色、态方面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读者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进行补充。
B.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条、空旷辽阔的景色,上句仰视,下句俯视,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把久客易悲秋、多病独登台的沉痛情感融进了诗句中。
D.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个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模糊性是诗歌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这种语言具有两重性,即在本质上是明确的,在表象上是模糊的,在内容上是确指的,在形式上是灵活的,因而能构成诗歌作品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吸引鉴赏者去咀嚼、去______。鉴赏者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______去揣度那一个个谜底,填充那一道道艺术留白,______获得对诗歌作品的审美享受。如果不能发现诗歌文本的艺术留白,不能填充这些留白,那么阅读诗歌便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就使得诗歌语言和表达的意义之间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的沟通之间架起桥梁,深刻领会作品的寓意。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品味 经验 从而 味同嚼蜡
B.品味 经验 从而 食不甘味
C.品玩 体验 因此 味同嚼蜡
D.品玩 体验 因此 食不甘味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是一种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来表现诗歌作者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的超级语言复合体
B.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
C.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D.诗歌作者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来表现的,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
B.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C.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D.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
五、语言表达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植物也是有智能的。尽管它们没有眼睛、耳朵、皮肤,(1)_______,人类和动物所具有的感觉能力,植物几乎也都齐备。要研究植物的智能,就应该给植物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环境,(2)_________。植物显示出智能行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它们遭到动物攻击时的反应。如蒿属植物受到昆虫的袭击时,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向周围的植物发出警告,(3)________,昆虫是很排斥这种防御剂的。
六、句子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④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七、微写作
13.仔细欣赏李娜演唱的歌曲《青藏高原》,感受天籁,写一段文字描绘其音乐的特点或你的感受。要求:生动形象,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最后只是说“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并没有说“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
A项,“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错误,从文章来看,文中是平行展开“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两部分内容的,并没有论证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错误。原文说的是“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所以选项中的“唐宋诗文选本”应为“著名的唐宋诗文选本”,且“唐宋时期”应为“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选项扩大为“唐宋时期”。
B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C项,“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错误,由原文“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可知,原文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并不是“日益增多和普及”。
故选D。
4.(1)抒发了三种感情:①对家乡故园的亲人的思念和月夜的孤独寂寞,②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③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④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或者万里漂泊、羁留难归的凄凉感伤。
(2)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②“时时”借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详解】(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人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结合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二是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本题中,诗歌主要意象是“月”,首联写月置身于“万里”的大背景中,显得孤独、寂寞,也是写诗人自己;颔联通过“月”营造凄清孤独的氛围,还是为了表现诗人的孤寂;颈联中景与情融合在一起,“泪脸”直接表明诗人的心境。再结合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和作者经历,诗人主要是感慨自己常年漂泊在外、动荡不安的生活遭遇。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中关键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身的意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在诗句中的作用。本题中,“万里”是指空间,突出范围之广,月在其中,则显得渺小、孤独,人也如此;“时时”是叠词,可以理解为“频频”,表示频率,写出月光经常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文的“故故”形成照应;“夜久”,指时间,强调时间之长,一是写出乌鹊南飞时间之长,只能暂时休息,也暗示自己长时间漂泊在外而身心疲惫。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侧面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侧面描写的含义及作用。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侧面描写的艺术魅力首先是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其次是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再者,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本文意在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所以这两句是通过听众的反应和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A项“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不当,B项“演奏的成功”一说不当,D项“听众凄切的情感”不当。
故选C。
6.A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我欲因之梦吴越,句意为:我想依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因:依据。
故选A。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错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是空间角度。“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是时间角度。颈联两句应该是“分别从空间、时间着笔”。
故选C。
8.A 9.B 10.C
【解析】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品玩”指品评赏玩,多用于对古董等艺术品的赏玩。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的是鉴赏者对诗歌语言的反复体会,选用“品味”更恰当;
第二空:“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者亲身经历;“经验”指对于感性经验所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综合语境,“审美”是感性的经验概括,和“经验”搭配更好。
第三空:“从而”是连词,上文指明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因此”是连词,表示上文的原因产生了后文的结果。此处前文“揣度谜底”和“填充留白”是方法条件,后文“获得审美享受”是结果、目的,所以应用“从而”。
第四空:“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食不甘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说不能发现和填充诗歌中的艺术留白的话,阅读诗歌就没有什么意味了,应选“味同嚼蜡”。
故选A。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中,A、C、D三句表述的重点都在“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上,而这句话的后文是“……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形成‘空白’点”和“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没有逻辑关联,B项的语意重点在“诗歌作者”的做法上,诗歌作者的做法和后文“形成‘空白点’”才有因果关联。
故选B。
10.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增补”和后文“空白”搭配不当,可改为“填补”,这样就排除B、D项。原句中的“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的沟通之间架起桥梁”句式杂糅,可改为“才能架起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或“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而A项中“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中语序不当,排除A项。
故选C。
11. 但同样具有视觉、听觉、触觉(或:但同样能够感知外部信息) 来诱发它们的智能行为(或:来使它们显示出智能行为) 让它们产生一种防御剂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文“植物也是有智能的”可知,下文意在表达“植物有怎样的智能”;由上一句“尽管它们没有眼睛、耳朵、皮肤”可知,此处应为转折关系,“但……”;由下一句“人类和动物所具有的感觉能力,植物几乎也都齐备”可知,此处应填“同样具有”与“没有眼睛、耳朵、皮肤”对应的“视觉、听觉、触觉”,所以,横线处应填“但同样具有视觉、听觉、触觉”;
第二空,由上文“就应该给植物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和下文“植物显示出智能行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可知,给植物提供环境“富有挑战性”,就是为了使它们在遭到动物攻击时显示出智能行为,所以此处应为“来使它们显示出智能行为”;
第三空,由下文“昆虫是很排斥这种防御剂的”可知,蒿属植物是通释放的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过产生的“防御剂”“向周围的植物发出警告”的,所以,此处应为“让它们产生一种防御剂”。
12. 粪土当年万户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万里悲秋常作客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粪”、“侯”、“常作客”、“受”。
13.示例:在一种平和安详中荡漾开了的是一朵红莲,一朵像鲜血一样的红莲。那是原始生命最纯朴的呐喊,那是襁褓中的婴孩对乳汁的渴望、对母亲的深情呼唤。像一股直冲天际的气旋,撕破了云层。陡然一转,又仿佛是万千流星陨落,带着有刺的棱角,循环往复地冲击着心脏,冲击着生命每一处神经最敏感的末梢。那音乐燃烧着你的周身,沸腾着你的血液,冲荡着你的神经,你挣脱不了它从心底的火山喷射,只可与它同渡雪域高原。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青藏高原》一句起腔:“呀啦索哎---”民族风格的确立,地域、地理的规范,特定环境、特定情感的处理都在短短一个乐句中体现出来,手法之简练,处理之巧妙,表达之得当,绝好地达到了作者所要的一种境界。可谓先声夺人,夺人先声。这一乐句是这首歌曲的引子。接着歌曲的意境也由平坦的扫描,而悠悠间仰视环顾,将连绵起伏的山峦一一收入眼底。从作者《青藏高原》的写作看来,可以明确一点,即他全身心地融入了青藏高原,深深地被青藏高原的风貌气势所震撼;极其用心地体味了那里的建设者的心灵。
考生结合自己听这首曲子的感受,模仿《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描写乐曲的经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进行描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