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登泰山记 课时作业(含解析)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 登泰山记 课时作业(含解析)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7 10: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2 登泰山记 课时作业
一、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选择题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
⑦济水东流 ⑧顺流而东也
⑨明烛天南 ⑩侣鱼虾而友麇鹿
不知东方之既白 哀吾生之须臾
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
B.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纵一苇之所如
D.当其南北分者 崖限当道者
4.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洞村始建于清光绪元年。( ),故被称 为“珍珠洞”。该洞弯曲延伸数千米,洞中有水,水中有洞,奇特的自然景观让人__________,堪称“苗乡屏边第一洞”。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遍布洞中,珍珠厅、珍珠瀑布、皇宫珠帘等景点__________。洞内道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宽忽窄,忽平忽陡,__________。穿行于洞中,时而可以看见清澈的水潭,时而可以听见“叮咚、叮咚”的滴水声音和蝙蝠、岩燕的鸣叫,犹如天上仙境、人间美景汇集一洞。“王母娘娘藏珍珠”“金鲤鱼跳龙门”等美丽传说让珍珠洞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来到石洞村,不仅能够欣赏奇特的自然美景,还能够体验__________的苗族文化。学习神奇的苗家医术,观赏精美的苗族服饰和“十字绣”,共同欢跳“芦笙舞",品尝苗家美味的“剁鸡身”,畅饮醇香的“竹筒酒”,真正感受到“菜是生态的,饭是七彩的,酒是飘香的,人是好客的,歌舞是民族的”。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
B.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
C.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
D.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琳琅满目 变化无常 多姿多彩
B.叹为观止 美不胜收 变化无穷 多姿多彩
C.击节叹赏 美不胜收 变化无常 五光十色
D.击节叹赏 琳琅满目 变化无穷 五光十色
四、语言表达
7.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游赤壁抒发了人生感悟,姚鼐登泰山赞美了大好河山。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句子。
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临黄山,徐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步西湖,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句子默写
8.(1)《登泰山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桐城三祖”。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_______风雪,______齐河、长清,________泰山西北谷,__________长城之限,___________泰安。
(3)山多石,__________。石苍黑色,_________,__________。少杂树,___________,生石罅,______________。冰雪,无瀑水,_______________。
六、微写作
9.学了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后,结合你对苏轼生平经历、思想、文学作品和成就的了解,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苏轼。要求:语意简明,语言通顺,2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前三句是叙事抒情,结句是以景结情。诗人借暗风、寒雨渲染悲凉气氛,将自己的惋惜,愤懑,痛心等诸多情感融于景语之中,同时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解答时,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歌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抒情手法的鉴赏。分析可知,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有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尤其是尾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以景结情,“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居易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2.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
①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航行”“照”。
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
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
①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起舞”“使……落泪”。
⑩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前者为“农历每月十五日”,后者为“看”。
B项,均解释为“劝人喝酒”。
C项,前者为“像”,后者为“往”。
D项,前者为“在”,后者为“遮拦”。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能力。要解答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比如: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省略句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A项,句意为:山上石头多,泥土少。此句为并列句,主语同为“山”。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
B项,句意为: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此句为并列句,主语同为“石”。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
C项,句意为:杂树很少,多是松树。为并列句,主语同为“山”。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
D项,句意为: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主语应同为“树”,选项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生石罅”前面应补充主语“树”,“生”后省略介词“于”。本题要求选择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故选D。
5.C 6.B
【解析】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承前句“石洞村”,故应以“村旁……”相接,由此排除A、B两项;
另“闪闪发光”为“光线照射”的结果,故“光线照射”在前,“闪闪发光”在后;由此排除D项。
故答案应为C项。
6.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击节叹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因为赞赏的是自然景观,故选择“叹为观止”。
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根据修饰对象,“琳琅满目”用在这里并不合适,故选择“美不胜收”。
变化无穷:形容变化多端,没有穷尽。变化无常:变化不定,没有规律可言。这里是形容景物变化多,故选择“变化无穷"。
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种多样。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这里是形容文化内容的多样;故选择“多姿多彩”。
故答案应为B项。
7. (登临黄山,徐霞客)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雄奇的由衷赞叹 (漫步西湖,苏轼)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表现了作者的豁达胸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
本题根据提供例句,所仿写的句子句式为:“……写下+‘诗文名句’,表达了……。”
省略号处应该是名句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登临黄山,徐霞客)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雄奇的由衷赞叹。
8. 《惜抱轩诗文集》 姚鼐 清 桐城 方苞 刘大櫆 乘 历 穿 越 至于 少土 多平方 少圜 多松 皆平顶 无鸟兽音迹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默写能力。
(1)《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姚鼐(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2)本题涉及一系列动词的填写。原文是: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3)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原文是: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9.【例文】
你是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乌台诗案”使你蒙冤受屈,却开启了你人生的新篇章。你流落四方,漂泊无定。在一个月夜,你泛舟赤壁,享受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失意如江水般深沉,你听见凤在山顶呼啸,然后带着凘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你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于是你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你的乐观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就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你就是苏东坡,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要求,如本题“学了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后,结合你对苏轼生平经历、思想、文学作品和成就的了解,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苏轼”,然后回顾苏轼的有关事情,再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对苏轼进行描述。苏轼的经历可以突出“乌台诗案”“多次被贬”;思想方面,可以展示苏轼在多次被贬过程中表现出的出世或入世的矛盾纠结以及最终呈现出的达观态度;文学作品和成就方面,可以展示他在被贬过程中所创作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江城子》等。在拟写的过程中,可以表述对苏轼的崇敬和赞美。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记叙类: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
描写类:可以从正面切入,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直接刻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侧面切入,借助景物或者描绘他人等间接描写来烘托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发挥想象,变换观察角度,调动各种感官,做到绘声绘色。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将主观上的喜怒哀乐融入客观的景物描写中,做到情景交融。
场面描写类:场面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使场面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点面结合,有序可循;(二)活动为主,突出气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